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527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VA树脂与预涂膜基膜粘结性能耐油污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的耐油污特性不仅与EVA的分子结构、聚丙烯薄膜基膜层的分子结构、亲水性和表面硬度有关,还和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有关,通过设计相应的分析方法,获取相关参数,并设计公式计算反映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在与预涂膜基膜复合后,粘结强度在油污影响下的损失程度的参数,即评价其用作预涂膜时与基膜复合后的耐油污性能,从而实现对其耐油污性能的准确、快速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薄膜材料使用性能测试,具体涉及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即提供一种eva树脂与预涂膜基膜之间粘结性能的耐油污影响程度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1、预涂膜是指预先将塑料薄膜涂覆上胶,然再进行复卷,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黏性的薄膜材料。预涂膜通常以聚丙烯薄膜或pet薄膜为基材,基材表面涂覆的胶水一般为热胶,即一种在加热后可以粘接基材的热熔胶,通常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预涂膜被广泛应用于书刊、包装、数码快印、海报和商业广告等领域。

2、预涂膜的结构是由预涂膜基膜(通常为聚丙烯薄膜或pet薄膜)和eva层共同组成,二者之间的粘结强度决定了最终制品的使用性。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即使生产出的eva层与预涂膜基膜之间的粘结强度足够高,但在后续使用中,由于这种粘结强度往往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预涂膜的使用性能达不到预期。

3、例如,由于预涂膜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接触油或有机溶剂,因此,eva层和预涂膜基膜之间的粘结强度会由于油污的影响而出现大幅度降低,导致二者之间容易发生分层脱落等现象。因此,对于预涂膜的使用性能,需要考查其粘结强度随着油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的变化,而只有具有耐油污性能的预涂膜,才能够具备长期的高粘结强度,从而满足各种场合的应用。

4、基于此,需要能够对预涂膜的基膜与eva树脂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行测试,而且需要综合考虑在油污环境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因此需要考查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的耐油污性能,然而目前针对这一方面没有专门的表征和评价方法。一般只能通过常规的方法制备预涂膜,然后进行油污长时间浸泡实验,才能最终确定该材料在油污环境下的粘结强度。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耗时长、测试结果不准确等缺点,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可直接测试出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的耐油污性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预涂膜使用过程中存在eva树脂粘结性能随油污影响大,需要提前获知eva树脂粘结性能的耐油污影响程度,从而提供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以解决目前尚无针对这一方面进行表征和评价的方法,从而便于能够精准掌握eva树脂在油污环境下是否具有稳定的粘结强度。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分别取eva树脂和预涂膜基膜,将其粉碎成颗粒;

5、(2)将经粉碎后的eva树脂和预涂膜基膜按照质量比x进行密炼共混、模压成型,然后得到复合材料x;

6、(3)对复合材料x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得到复合材料x在拉伸温度ttx、拉伸形变速率dx下的拉伸强度sx和断裂伸长率lx;

7、(4)对复合材料x进行熔体流动指数测试,得到熔体流动指数mix;

8、(5)另取eva树脂和预涂膜基膜,将其粉碎成颗粒后按照质量比x进行共混,同时加入占eva树脂和预涂膜基膜颗粒总质量分数为y的添加剂z,混合均匀后进行塑化、共混、模压成型,然后得到复合材料y;

9、(6)对复合材料y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得到复合材料y在拉伸温度tty、拉伸形变速率dy下的拉伸强度sy和断裂伸长率ly;

10、(7)对复合材料y进行熔体流动指数测试,得到熔体流动指数miy;

11、(8)对预涂膜基膜进行水接触角测试,得到水接触角wca;根据国标“gb/t 30693-2014塑料薄膜与水接触角的测量”进行测试;

12、(9)对预涂膜基膜表面硬度进行测试,得到其表面硬度h;根据国标“gbt3398.2-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测试;

13、(10)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油污影响下eva树脂与预涂膜基膜粘结性能的评价指标s;s值越高,说明油污影响下eva树脂与预涂膜基膜粘结性能的损失程度越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14、

15、进一步的是,步骤(2)和步骤(5)中所述的质量比x为1:99~68:32,优选为18:82~41:59。

16、进一步的是,步骤(3)中所述的拉伸温度ttx=15~80℃,优选为ttx=25~60℃。

17、进一步的是,步骤(3)中所述的拉伸形变速率dx=30~300%每分钟,优选为dx=50~150%每分钟。

18、进一步的是,步骤(5)中所述的添加剂z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离子液体、氢化石油树脂、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环烯烃共聚物、白油、硅油、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组成的混合物。

19、进一步的是,步骤(5)中所述的添加剂z的质量分数y为0.1-16.8%,优选为0.5-9.2%。

20、进一步的是,步骤(6)中所述的拉伸温度tty=25~100℃,优选为tty=30~80℃。

21、进一步的是,步骤(6)中所述的拉伸形变速率dy=40~400%每分钟,优选为dy=80~120%每分钟。

22、进一步的是,步骤(4)和步骤(7)中所述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方法按照国标“gb t3682.1-2018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进行测试。

23、本专利技术根据预涂膜是多层、多组分结构的复合材料,创新性地提出,其粘结强度的耐油污特性不仅与eva的分子结构、聚丙烯薄膜基膜层的分子结构、亲水性和表面硬度有关,还和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有关。通过设计相应的分析方法,获取相关参数,并设计公式计算反映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在与预涂膜基膜复合后,粘结强度在油污影响下的损失程度的参数,即评价其用作预涂膜时与基膜复合后的耐油污性能,从而实现对其耐油污性能的准确、快速评价。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5、(1)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评价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在与预涂膜基膜复合后,粘结强度在油污影响下的损失程度的方法,其具备方法可靠、快速,准确度高的特点;

2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快速实现对预涂膜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精准测试,对这类材料的长期使用性能提供了指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5)中所述的质量比x为1:99~68:32,优选为18:82~41:5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拉伸温度Ttx=15~80℃,优选为Ttx=2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拉伸形变速率dx=30~300%每分钟,优选为dx=50~150%每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添加剂Z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离子液体、氢化石油树脂、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环烯烃共聚物、白油、硅油、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组成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添加剂Z的质量分数y为0.1-16.8%,优选为0.5-9.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拉伸温度Tty=25~100℃,优选为Tty=30~8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拉伸形变速率dy=40~400%每分钟,优选为dy=80~120%每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和步骤(7)中所述熔体流动指数的测试方法按照国标“GB T 3682.1-2018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进行测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涂膜用eva树脂粘结强度耐油污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5)中所述的质量比x为1:99~68:32,优选为18:82~41:5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拉伸温度ttx=15~80℃,优选为ttx=2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拉伸形变速率dx=30~300%每分钟,优选为dx=50~150%每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添加剂z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离子液体、氢化石油树脂、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健张仪郭飞龙林常发姜立菲黄天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