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656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具体涉及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涂覆有花生油,所述套筒内还设有位于套筒中部的花生碎包,所述花生碎包未与套筒内壁相接处,所述套筒的端部还螺纹连接有盖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澳洲坚果、油梨种植时因鼠害导致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提高了澳洲坚果、油梨种植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害生物防治,特别涉及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国内澳洲坚果、油梨等名特优热带水果的消费量不断增长,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随着这些名特优果树种植的推广,鼠害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危害澳洲坚果、油梨等热带果树的鼠类主要有小家鼠、褐家鼠、姬鼠、田鼠等,其在果实生长期间,爬上果树啃食果实,从而造成损失。调查发现,鼠害对澳洲坚果的危害造成损失可达30%,对油梨造成的损失可达20%,严重降低了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研究科学有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解决了澳洲坚果、油梨种植时因鼠害导致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涂覆有花生油,所述套筒内还设有位于套筒中部的花生碎包,所述花生碎包未与套筒内壁相接处,所述套筒的端部还螺纹连接有盖体。

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周向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一转动杆,每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压缩弹簧,每两根相邻所述第一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力布,所述第一转动杆位于套筒内时第一弹力布处于紧绷状态,并且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4、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对称开设有供连接杆滑动的滑槽,所述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包覆在调节杆外的调节腔室。

5、通过上述设置,借助调节杆能够控制连接杆和伸出套筒的长度,从而控制第一弹力布和第一转动杆的具体位置,当第一转动杆和第一弹力布位于套筒外后,通过压缩弹簧能够将第一弹力布展开,从而利用第一弹力布对套筒的筒口进行遮挡,有利于防止雨水的进入,维持了本诱捕装置的稳定性。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周向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二转动杆,每根所述第二转动杆与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扭簧,每两根相邻所述第二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布,所述扭簧未发生扭转时第二弹力布处于紧绷状态。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滑动连接有位于固定架下方的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能与每根第二转动杆相抵。

8、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出共同连接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与第二弹力布的底部和第二转动杆的底部相抵。

9、通过上述设置,利用第二弹力布、第二转动杆和弹性密封圈能够围合形成漏斗状的盛液区域,当本装置因鼠类的进入而导致套筒内壁的花生油缺失后,可以将花生油倒入盛液区域内,然后利用推杆将所有的第二转动杆转动打开,使得花生油能够沿第一弹力布和第一转动轴相对均匀的滑落在套筒的内壁上,实现了套筒内壁上花生油的补充,省时省力,并且可使套筒内壁上的花生油涂抹得相对均匀。同时,当利用第一弹力布和第一转动杆进行避雨时,雨水还能将第一弹力布表面的花生油冲淋至树干上,从而有利于诱捕鼠类。

1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端部连接有捕捉网,所述捕捉网与盖体之间留有间隙。

11、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端部嵌设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绳与捕捉网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上电连接有位于套筒侧壁上的提示灯。

12、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捕捉网能够实现对鼠类的捕捉,同时利用捕捉网对拉力传感器产生的拉力而触发提示灯,从而提醒种植者即是补充套筒内壁的花生油,同时将捕捉到的鼠类进行收集。

13、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底部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上对称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套筒内中空区域的靠近中心的正下方,所述内凹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周向分布有负压叶片和转动叶片,所述负压叶片未超出内凹部,所述转动叶片位于盖体外。

14、通过上述设置,利用内凹部与盖体的侧壁可以使套筒内壁上滴落的花生油进行收集,避免了花生油的浪费,同时转动叶片可以在自然风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后能够借助负压叶片将外界的风通过通气孔吸入套筒内,使得花生油或是花生碎的香味飘散至套筒外,实现了对鼠类的诱捕。

15、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内螺纹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转动轴同轴连接。

16、通过上述设置,利用驱动电机能够主动带动转动轴转动,有利于克服外界无风的情况或是在安装本装置时快速的扩散花生油或是花生碎的香味,有利于诱捕鼠类,实现了对果树的保护。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8、1、本方案能够实现对鼠类的捕捉,从而实现了对澳洲坚果、油梨等热带果树的果实保护,提高了种植热带果树的经济效益。

19、2、本方案能够实现花生油和花生碎香气的扩散,更有利于鼠类的捕获,同时本装置还能够进行避雨,维持了本装置捕鼠的稳定性,并且在捕捉鼠类后也便于对套筒内壁进行花生油的补充,提高了本装置捕鼠的连续性。

20、3、本方案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利用简单装置诱捕果树上害鼠进行灭杀,能有效减少鼠类的数量,从而降低鼠类对果实的危害,提高经济效益。且本方案使用的是简单的材料,没有化学药剂的参与,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只对鼠类产生作用,保护了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具有环保的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涂覆有花生油,所述套筒内还设有位于套筒中部的花生碎包,所述花生碎包未与套筒内壁相接处,所述套筒的端部还螺纹连接有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周向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一转动杆,每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压缩弹簧,每两根相邻所述第一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力布,所述第一转动杆位于套筒内时第一弹力布处于紧绷状态,并且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对称开设有供连接杆滑动的滑槽,所述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包覆在调节杆外的调节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周向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二转动杆,每根所述第二转动杆与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扭簧,每两根相邻所述第二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布,所述扭簧未发生扭转时第二弹力布处于紧绷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滑动连接有位于固定架下方的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能与每根第二转动杆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出共同连接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与第二弹力布的底部和第二转动杆的底部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端部连接有捕捉网,所述捕捉网与盖体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端部嵌设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绳与捕捉网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上电连接有位于套筒侧壁上的提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底部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上对称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套筒内中空区域的靠近中心的正下方,所述内凹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周向分布有负压叶片和转动叶片,所述负压叶片未超出内凹部,所述转动叶片位于盖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螺纹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转动轴同轴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涂覆有花生油,所述套筒内还设有位于套筒中部的花生碎包,所述花生碎包未与套筒内壁相接处,所述套筒的端部还螺纹连接有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周向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一转动杆,每个所述第一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压缩弹簧,每两根相邻所述第一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力布,所述第一转动杆位于套筒内时第一弹力布处于紧绷状态,并且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对称开设有供连接杆滑动的滑槽,所述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包覆在调节杆外的调节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周向转动连接有多根第二转动杆,每根所述第二转动杆与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扭簧,每两根相邻所述第二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布,所述扭簧未发生扭转时第二弹力布处于紧绷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果树上老鼠诱捕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德锦卢艳春王晓宇徐冬英王彤彤蒋婷杨志强蒋卓恩樊春丽王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