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413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包括防护支撑部和肩带,防护支撑部上端内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手臂的L型槽;防护支撑部的前侧上端设有第一挂扣连接件,第一挂扣连接件位于防护支撑部的右侧,第一挂扣连接件的后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一钩形部,第一挂扣连接件的前侧设有第一立支脚,第一立支脚的上端铰接有第一弹扣,第一弹扣的自由端抵接在第一钩形部的末端的内侧,第一立支脚与第一弹扣之间设有第一扭簧;肩带一端连接在防护支撑部的后侧左侧,肩带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勾接在第一钩形部内的第一勾环;肩带用于横跨悬挂在肩膀处。本技术可有效的避免第一勾环和第一挂扣连接件的连接处因前臂自身的重力导致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具体涉及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


技术介绍

1、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大多数冠脉造影手术是由桡动脉入路完成的。相比股动脉,桡动脉入路具有止血方便,损失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早期下床活动,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

2、目前冠脉造影术的主要穿刺部位为桡动脉,在术后患者的前臂肿胀的发生率高,为了有效的避免术后患者的前臂肿胀,通常采用保护支撑装置抬高患者的前臂的手术部位,促进回心血量,缓解局部水肿症状。目前大多数的手臂保护支撑装置为了便于将悬挂带横跨悬挂在肩膀处,通常将悬挂带的一端与托持部通过魔术贴粘贴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但是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因前臂自身的重力导致分离,影响对前臂的防护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手臂保护支撑装置的悬挂带的一端与托持部的连接处容易在使用中脱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

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包括:

3、防护支撑部,上端内设置有l型槽,所述l型槽的右端贯穿所述防护支撑部,所述l型槽用于放置支撑手臂;

4、第一挂扣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前侧上端,且位于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右侧,所述第一挂扣连接件的后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一钩形部,所述第一挂扣连接件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立支脚,所述第一立支脚的上端铰接有第一弹扣,所述第一弹扣的自由端抵接在所述第一钩形部的末端的内侧,且围成封闭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立支脚与所述第一弹扣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用于提供带动所述第一弹扣转动复位的弹性恢复力;

5、肩带,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后侧上端,且连接于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左侧;所述肩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勾环,所述第一勾环用于勾接在所述第一钩形部内;所述肩带用于横跨悬挂在肩膀处。

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7、1.通过在防护支撑部的上端内开设有l型槽,且l型槽的右端贯穿防护支撑部,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患者佩戴本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后,手臂放置在l型槽内且术后患者的前臂被l型槽的围壁支撑保持抬高至胸前位置,可有效的避免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手臂的前臂下垂引起的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减轻手术前臂肿胀;同时在防护支撑部对术后患者手臂进行支撑防护的过程中,l型槽还可以为术后手臂的前臂和上臂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提高对手臂支撑的舒适感。

8、2.通过在防护支撑部的前侧上端设有第一挂扣连接件,且第一挂扣连接件位于防护支撑部的右侧,在术后患者佩戴本手臂防护吊带结构时,首先将术后患者的前臂放置在l型槽内,随后将肩带设置有第一勾环的一端绕过肩膀的上端,并将第一勾环施力于第一弹扣上,使得第一立支脚和第一弹扣之间的第一扭簧发生形变,第一弹扣与第一钩形部末端发生脱离,以便将第一钩形部悬挂至第一勾环的封闭围环内,当第一弹扣失去外部推力时,第一扭簧恢复形变带动第一弹扣重新抵接在第一钩形部末端内侧形成封闭环,实现第一勾环和第一挂扣连接件快速且牢固的连接,可有效的避免第一勾环和第一挂扣连接件的连接处因前臂自身的重力导致分离,确保对术后前臂的防护支撑效果,有效预防术后前臂后期肿胀的形成。

9、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扣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钩形部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钩形部的末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匹配的第二抵接面。

10、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后侧上端设置有第二挂扣连接件,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位于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左侧;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的前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二钩形部,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立支脚,所述第二立支脚的上端铰接有第二弹扣,所述第二弹扣的自由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钩形部的末端的内侧,且围成封闭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立支脚与所述第二弹扣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用于提供带动所述第二弹扣转动复位的弹性恢复力;所述肩带沿其长度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勾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勾环,所述第二勾环用于勾接在所述第二钩形部内。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扣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钩形部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抵接面,所述第二钩形部的末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抵接面相匹配的第四抵接面。

12、优选地,所述肩带的中部设置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用于悬挂抵接在肩膀处。

13、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后端设置有束带,所述束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左侧,所述束带的另一端可拆卸扣接在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右侧;所述束带用于缠绕在腰部。

14、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后端右侧设有母扣,所述束带上对应所述母扣的位置设置有子扣,所述子扣和所述母扣相匹配。

15、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前端面设置为第一透气纱网,所述第一透气纱网对应所述第一挂扣连接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面板,所述第一挂扣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板。

16、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撑部的后端面设置为第二透气纱网,且所述防护支撑部的下端面设置为透气隔板。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扣(23)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钩形部(21)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231),所述第一钩形部(21)的末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231)相匹配的第二抵接面(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后侧上端设置有第二挂扣连接件(4),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4)位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左侧;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4)的前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二钩形部(41),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4)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立支脚(42),所述第二立支脚(42)的上端铰接有第二弹扣(43),所述第二弹扣(43)的自由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钩形部(41)的末端的内侧,且围成封闭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立支脚(42)与所述第二弹扣(43)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用于提供带动所述第二弹扣(43)转动复位的弹性恢复力;所述肩带(3)沿其长度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勾环(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勾环(32),所述第二勾环(32)用于勾接在所述第二钩形部(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扣(43)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钩形部(41)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抵接面(431),所述第二钩形部(41)的末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抵接面(431)相匹配的第四抵接面(4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3)的中部设置有柔性垫(33),所述柔性垫(33)用于悬挂抵接在肩膀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后端设置有束带(5),所述束带(5)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左侧,所述束带(5)的另一端可拆卸扣接在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右侧;所述束带(5)用于缠绕在腰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后端右侧设有母扣(12),所述束带(5)上对应所述母扣(12)的位置设置有子扣(51),所述子扣(51)和所述母扣(12)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前端面设置为第一透气纱网(13),所述第一透气纱网(13)对应所述第一挂扣连接件(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面板(131),所述第一挂扣连接件(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板(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后端面设置为第二透气纱网(14),且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下端面设置为透气隔板(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扣(23)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钩形部(21)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接面(231),所述第一钩形部(21)的末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面(231)相匹配的第二抵接面(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后侧上端设置有第二挂扣连接件(4),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4)位于所述防护支撑部(1)的左侧;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4)的前侧向上翻折形成第二钩形部(41),所述第二挂扣连接件(4)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立支脚(42),所述第二立支脚(42)的上端铰接有第二弹扣(43),所述第二弹扣(43)的自由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钩形部(41)的末端的内侧,且围成封闭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立支脚(42)与所述第二弹扣(43)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用于提供带动所述第二弹扣(43)转动复位的弹性恢复力;所述肩带(3)沿其长度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勾环(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勾环(32),所述第二勾环(32)用于勾接在所述第二钩形部(4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臂防护吊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扣(43)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钩形部(41)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抵接面(431),所述第二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凤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