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等静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201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1
本技术公开了热等静压机,涉及热等静压技术领域,包括防护支架、固定在防护支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膨胀舱,防护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控温部件,控温部件的顶部且在膨胀舱的底部设有加热部件,膨胀舱的顶部设有静压部件,控温部件包括升降底座,升降底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升降导轨,升降导轨互相并列且对称设置,升降导轨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组件。本技术提供的热等静压机通过顶升杆控制顶升台上加热舱与膨胀舱底部的距离,并且加热舱与膨胀舱的底部脱离时,通过只启动加热舱中的散热风扇加速膨胀舱周围的空气流通,从而增加膨胀舱内部的散热效率,保障装置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等静压,尤其涉及热等静压机


技术介绍

1、热等静压技术是一种高性能的液压轴承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旋转机械中,如涡轮机、离心机、压气机,具体作用是在高速旋转机械中提供支撑和自润滑效果,以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利用热膨胀原理产生的高压流体支撑力。

2、由于需要使得内部气体发生热膨胀,所以通常会在装置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为了使用安全和加热性能,加热装置一般会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直接抵接在热等静压机的底部,使用时,不能灵活的控制位置变化,使得静压机内部温度不能得到及时降温,影响静压机中轴承的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的静压机中的加热装置不能灵活的控制位置变化,使得静压机内部温度不能得到及时冷却,影响静压机中轴承的运行效果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热等静压机,其目的在于:使得静压机中加热装置的位置调节较为便捷,对内部温度及时降温,保障静压机平稳运行。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热等静压机,其包括防护支架、固定在防护支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膨胀舱,所述防护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控温部件,所述控温部件的顶部且在膨胀舱的底部设有加热部件,所述膨胀舱的顶部设有静压部件;

4、所述控温部件包括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升降导轨,所述升降导轨互相并列且对称设置,所述升降导轨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膨胀舱的底部,所述膨胀舱为有底筒状结构,所述升降底座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升降导轨,所述限位组件处于升降底座中的最高点时,加热部件恰好与膨胀舱的底部接触。

5、作为本技术所述热等静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顶升台,所述顶升台活动连接在升降导轨的外侧,所述升降导轨贯穿顶升台整体,所述顶升台的两侧均设有支撑主轴,所述支撑主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固横梁,所述加固横梁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支撑辅轴,所述支撑主轴与支撑辅轴相互铰接,所述加固横梁与顶升台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支撑主轴固定转接在顶升台的两侧,所述支撑辅轴的另一端固定转接在升降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撑主轴与支撑辅轴之间的角度越大,顶升台与升降底座之间的距离越大,所述支撑主轴与支撑辅轴呈一条直线时,顶升台与升降底座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

6、作为本技术所述热等静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升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升基座,所述顶升基座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凸轮,所述顶升杆固定转接在顶升基座的内侧,所述顶升杆通过顶升基座与顶升台相连,所述顶升杆与顶升台之间夹角为九十度时,顶升台与升降底座之间距离处于最大值。

7、作为本技术所述热等静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升杆与偏转凸轮相互铰接,所述偏转凸轮的内侧连接有顶升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顶升电机固定安装在升降底座的顶部,所述顶升电机的输出端可以带动偏转凸轮进行偏心运动,当偏转凸轮与顶升杆呈同一条直线时,顶升台与升降底座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8、作为本技术所述热等静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加热舱,所述加热舱固定安装在顶升台的内侧,所述顶升台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电热棒,所述加热舱的底部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电热棒通电后可以对加热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散热风扇将加热的空气对膨胀舱进行加热。

9、作为本技术所述热等静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静压部件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防护支架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偏转轴,所述偏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牵引轴,所述牵引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塞体,所述塞体活动连接在膨胀舱的内部,所述偏转轴的另一端还活动连接有导向组件,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可以带动偏转轴以其输出端为圆心进行旋转,所述偏转轴通过牵引轴与塞体相连,所述牵引轴的一端固定转接在塞体的顶部。

10、作为本技术所述热等静压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牵引横梁,所述牵引横梁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辅轴,所述牵引横梁与偏转辅轴相互铰接,所述偏转辅轴的另一端固定转接在膨胀舱的顶部,所述牵引横梁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主轴,所述牵引横梁与偏转主轴也相互铰接,所述偏转主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固定安装在膨胀舱的顶部,所述偏转主轴固定转接在的顶部,所述牵引轴穿过偏转主轴后与塞体相连。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1.通过顶升杆控制顶升台上加热舱与膨胀舱底部的距离,并且加热舱与膨胀舱的底部脱离时,通过只启动加热舱中的散热风扇加速膨胀舱周围的空气流通,从而增加膨胀舱内部的散热效率,保障装置平稳运行。

13、2.通过塞体在膨胀舱的内部完成一次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膨胀舱中空气的持续加压,并通过加热舱中的散热风扇将电热棒加热的空气吹向膨胀舱底部使得膨胀舱内部气体发生热膨胀。

14、3.通过相互铰接的偏转主轴在固定在膨胀舱顶部的防护盖的顶部进行偏转,使得塞体保持在膨胀舱的内部,而不会从膨胀舱中脱离,以此使得热膨胀发生的更加均匀,保证热等静压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等静压机,包括防护支架(1)、固定在防护支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膨胀舱(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控温部件(3),所述控温部件(3)的顶部且在膨胀舱(2)的底部设有加热部件(4),所述膨胀舱(2)的顶部设有静压部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3)包括顶升台(331),所述顶升台(331)活动连接在升降导轨(32)的外侧,所述升降导轨(32)贯穿顶升台(331)整体,所述顶升台(33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主轴(332),所述支撑主轴(332)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固横梁(333),所述加固横梁(333)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支撑辅轴(334),所述支撑主轴(332)与支撑辅轴(334)相互铰接,所述加固横梁(333)与顶升台(331)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台(3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升基座(34),所述顶升基座(3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顶升杆(35),所述顶升杆(3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凸轮(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35)与偏转凸轮(36)相互铰接,所述偏转凸轮(36)的内侧连接有顶升电机(37)的输出端,所述顶升电机(37)固定安装在升降底座(3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4)包括加热舱(41),所述加热舱(41)固定安装在顶升台(331)的内侧,所述顶升台(33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电热棒(42),所述加热舱(41)的底部设有散热风扇(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部件(5)包括伺服电机(51),所述伺服电机(51)固定安装在防护支架(1)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51)的输出端连接偏转轴(52),所述偏转轴(5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牵引轴(53),所述牵引轴(5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塞体(54),所述塞体(54)活动连接在膨胀舱(2)的内部,所述偏转轴(52)的另一端还活动连接有导向组件(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55)包括牵引横梁(551),所述牵引横梁(55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辅轴(552),所述牵引横梁(551)与偏转辅轴(552)相互铰接,所述偏转辅轴(552)的另一端固定转接在膨胀舱(2)的顶部,所述牵引横梁(55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主轴(553),所述牵引横梁(551)与偏转主轴(553)也相互铰接,所述偏转主轴(55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防护盖(554)。

...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等静压机,包括防护支架(1)、固定在防护支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膨胀舱(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控温部件(3),所述控温部件(3)的顶部且在膨胀舱(2)的底部设有加热部件(4),所述膨胀舱(2)的顶部设有静压部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3)包括顶升台(331),所述顶升台(331)活动连接在升降导轨(32)的外侧,所述升降导轨(32)贯穿顶升台(331)整体,所述顶升台(33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主轴(332),所述支撑主轴(332)的另一端连接有加固横梁(333),所述加固横梁(333)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支撑辅轴(334),所述支撑主轴(332)与支撑辅轴(334)相互铰接,所述加固横梁(333)与顶升台(331)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台(3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升基座(34),所述顶升基座(3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顶升杆(35),所述顶升杆(3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偏转凸轮(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等静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35)与偏转凸轮(36)相互铰接,所述偏转凸轮(36)的内侧连接有顶升电机(37)的输出端,所述顶升电机(37)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爽郭士一刘学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远东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