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13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1
本技术涉及极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成型装置。该极片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成型辊、第二成型辊以及第三成型辊,第一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成第一对辊,第二成型辊与第三成型辊组成第二对辊,第一对辊用于承接极片原料干粉,并将原料干粉辊压成胚膜;第二对辊用于辊压并减薄胚膜,以得到成型极片。使得极片在极片成型装置中即可实现纤维化、成膜、减薄、成型,形成连续生产,避免极片在成型过程中在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转移,提高了极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极片生产,尤其涉及一种极片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1、极片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湿法工艺或者干法工艺制备电极。其中干法工艺制备则是将活性物质颗粒、粘结剂和导电剂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原料(粉状、颗粒状或者纤维状等分散的材质),再混合原料辊压成电极膜片,最后将电极膜片与集流体复合,形成极片。

2、现有干法制备中,通常粘结剂需要在较高的剪切力下才能完成纤维化,因此通常干法制备电极时,会将活性物质颗粒、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粉末原料先置于高速搅拌机中高速搅拌得到混合原料,再将混合原料置于高速剪切机中使粘结剂纤维化并粘结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等的颗粒得到纤维化混合物,之后将纤维化混合物经挤出机挤出,挤出的纤维化混合物再经过辊压减薄最终成型。现有的干法制备极片的工艺需要较多的高耗能设备,且各阶段产物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转移,不能形成连续生产,效率较低。

3、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极片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成型装置,能够使极片在极片成型装置中连续生产,提高了极片的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极片成型装置,包括:

4、第一成型辊、第二成型辊以及第三成型辊,所述第一成型辊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组成第一对辊,所述第二成型辊与所述第三成型辊组成第二对辊;

5、其中,所述第一对辊用于承接极片原料干粉,并将所述原料干粉辊压成胚膜;所述第二对辊用于辊压并减薄所述胚膜,以得到成型极片。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辊与所述第二成型辊之间具有第一辊隙,所述第二成型辊与所述第三成型辊之间具有第二辊隙,所述第一辊隙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辊隙的间距。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辊、所述第二成型辊及所述第三成型辊的用于辊压时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辊与所述第二成型辊沿水平方向组成第一对辊,所述第二成型辊与所述第三成型辊沿竖直方向组成第二对辊。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辊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的半径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三成型辊的半径。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成型辊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的半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第一成型辊的半径;或者所述第三成型辊的半径与所述第一成型辊的半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第二成型辊的半径。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对辊用于承接正极极片原料干粉。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辊、所述第二成型辊以及所述第三成型辊的半径相等。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对辊用于承接负极极片原料干粉。

14、作为优选方案,还包含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成型辊与所述第二成型辊沿相反方向旋转,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成型辊与所述第二成型辊沿相反方向旋转。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6、本技术提供的极片成型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成型辊、第二成型辊以及第三成型辊,第一成型辊与第二成型辊组成第一对辊,第二成型辊与第三成型辊组成第二对辊,第一对辊用于承接极片原料干粉,并将原料干粉辊压成胚膜;第二对辊用于辊压并减薄胚膜,以得到成型极片。使得极片在极片成型装置中即可实现纤维化、成膜、减薄、成型,形成连续生产,避免极片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转移,提高了极片的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之间具有第一辊隙,所述第二成型辊(30)与所述第三成型辊(40)之间具有第二辊隙,所述第一辊隙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辊隙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所述第二成型辊(30)及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用于辊压时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沿水平方向组成第一对辊,所述第二成型辊(30)与所述第三成型辊(40)沿竖直方向组成第二对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的半径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的半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的半径;或者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半径与所述第一成型辊(20)的半径相等,且均大于所述第二成型辊(30)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辊用于承接正极极片原料干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所述第二成型辊(30)以及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半径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辊用于承接负极极片原料干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驱动组件(50),所述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成型辊(20)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沿相反方向旋转,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成型辊(40)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沿相反方向旋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之间具有第一辊隙,所述第二成型辊(30)与所述第三成型辊(40)之间具有第二辊隙,所述第一辊隙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辊隙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所述第二成型辊(30)及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用于辊压时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沿水平方向组成第一对辊,所述第二成型辊(30)与所述第三成型辊(40)沿竖直方向组成第二对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辊(20)的半径与所述第二成型辊(30)的半径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第三成型辊(40)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逸肖壮邹建华叶鑫林李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鑫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