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910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包括具体步骤如下:S1:核黄素磷酸钠同分异构体形成的关键反应:在核黄素进行磷酸化反应时除了生成预计的主要中间体Int‑1外,还生成了次要中间体Int‑3;在接下来的水解开环反应中,Int‑1水解分别生成了主要产物Int‑2和次要产物Int‑4;Int‑3水解分别生成了主要产物Int‑4和次要产物Int‑5;最后Int‑2、Int‑4以及Int‑5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产物5’‑FMN、4’‑FMN以及3’‑FMN;S2:反应条件的优化;S3:新合成工艺的探索;S4:最终合成工艺操作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获得有生产应用价值的原料药核黄素磷酸钠改进新工艺,使得核黄素磷酸钠收率不低于70%,产品中的3’‑FMN、4’‑FMN含量降低至8%以下(以核黄素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具体是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核黄素(riboflavin)又称维生素b2,化学名称为6,7-二甲基-10-(1'-d-核糖醇基)-异咯嗪,其结构式中核糖醇部分含有三个不对称碳原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机体内许多酶系统的重要辅基一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dinucleotide,fad)与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的构成成分,参与机体的能量与物质代谢。当缺乏核黄素时,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其病变多表现为口、眼和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症,如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结膜炎和阴囊炎等,故本品可用于上述疾病的防治。鉴于核黄素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who(wordhealthorganization)将其列为评价人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六大指标之一。

2、核黄素的生理生化功能主要是由于核黄素分子中异咯嗪上1,5-位氮原子上存在的活泼共轭双键有关,既可做供氢体,又可做递氢体。在人体内以fad和fmn两种形式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起到供氢、递氢的作用,是组成机体中非常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其主要参与的生化反应有呼吸链的能量产生过程,氨基酸及脂类氧化,嘌呤碱转化为尿酸的代谢,芳香族化合物的羟基化代谢,蛋白质与某些激素的合成,铁的转运、储存及活化,参与叶酸、吡哆醛、尼克酸等的代谢,对机体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由于核黄素在水相及有机相中溶解度都比较小,所以多将本品合成为核黄素磷酸钠(5’-fmn,5’-flavin mononucleotide)再入药。中国药典记载的核黄素磷酸钠结构、分子式及分子量。该化合物cas号:130-40-5,该产品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含2个结晶水;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将该化合物加磷酸盐缓冲液(ph 7.0)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μg的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7nm、372nm与44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40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用于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结膜炎及阴囊炎等疾病的治疗。与核黄素相比,核黄素磷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高于核黄素,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且效价远高于核黄素,解决了核黄素只能口服不能制成注射剂的问题。在临床上可被制成核黄素复合制剂、性质稳定的注射液等,在使用上更加便利,应用范围广泛提高。

4、核黄素的高端产品核黄素磷酸钠,其与核黄素比较稳定性更高,水溶性更好,更利于吸收利用,生物效价更高,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可以作为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使用,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核黄素磷酸钠主要有生物发酵法及化学合成法生产,但生物发酵法未见工业化的报道。

5、核黄素磷酸钠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多个文献中均已报道。由于底物结构中存在多个羟基,化学合成法的主要缺点是产物中含有3-oh、4-oh磷酸化产物,以及双磷酸盐产物。为了获得单一的产物,有文献报道采用生物酶催化方法合成核黄素磷酸钠。核黄素在核黄素激酶(rfk)、三磷酸腺苷(atp)的作用下,在3-吗啉丙磺酸(mops)缓冲溶液(ph=7.9)中反应,以63%产率获得核黄素磷酸产物。该方法的显著优点是反应选择性很好,仅仅生成末端羟基磷酸化产物5’-fmn,但由于所使用的酶需要制备,且后处理纯化时需要使用hplc,使得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该方法不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6、考虑到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主要由四步化学反应构成:首先三氯氧磷、乙腈、吡啶和水进行预反应(1),然后与核黄素进行磷酸化反应(2)生成环磷酸酯中间体(int-1),再进行酸水解反应(3)生成核黄素磷酸(int-2),最后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4)生成核黄素磷酸钠5’-fmn。采用该工艺,以70~80%收率得到产物5’-fmn,但其中含有3’-fmn(以核黄素计,约6%含量)及4’-fmn(以核黄素计,约12%含量)杂质。已知的核黄素磷酸钠的两种生产工艺(工艺1与工艺2)均采用上述合成方法。二者主要不同点在于工艺2中所生成的磷酸酯中间体能够从反应液中析出来,过滤后投入下步反应,最终所获得的产物纯度高一些,但产率比工艺1低一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获得有生产应用价值的原料药核黄素磷酸钠改进新工艺,使得核黄素磷酸钠收率不低于70%,产品中的3’-fmn、4’-fmn含量降低至8%以下(以核黄素计)。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3、s1:核黄素磷酸钠同分异构体形成的关键反应:

4、在核黄素进行磷酸化反应时除了生成预计的主要中间体int-1外,还生成了次要中间体int-3;在接下来的水解开环反应中,int-1水解分别生成了主要产物int-2和次要产物int-4;int-3水解分别生成了主要产物int-4和次要产物int-5;最后int-2、int-4以及int-5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产物5’-fmn、4’-fmn以及3’-fmn;因此该反应副产物3’-fmn和4’-fmn是在磷酸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中形成的,尤其是水解反应为主要影响因素;

5、s2:反应条件的优化:

6、通过tlc监测反应,监测反应用硅胶板,展开剂,紫外灯下显色观察,各化合物rf值;

7、首先对合成工艺1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加料顺序、反应时间、更换辅料等操作来实现提高产率、提高纯度的目的;

8、接下来,研究了工艺2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艺2操作重复性不好,磷酸酯中间体不是总能从反应液中析出来;研究了影响工艺2中间体能否分析出的关键因素;采用工艺2的操作,发现若反应液转移至35℃之前在25℃反应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沉淀生成;

9、s3:新合成工艺的探索:

10、通过改变磷酸化预反应液的组成,促进末端羟基首先发生磷酸化反应,从而促进产物5’-fmn的形成;

11、s4:最终合成工艺操作步骤:

12、(1)将称好的三氯氧磷、磷酸三乙酯加入三口烧瓶中,待罐内物料温度降至10±2℃时滴加称好的吡啶,然后控制温度在25℃~30℃,滴加纯化水,加完后控制温度在25℃~30℃再反应15分钟;

13、(2)在25℃~30℃温度范围加入核黄素5g,在35±2℃保温反应2小时;

14、(3)控制温度不超过40℃,约60分钟,慢慢加10ml纯化水;

15、(4)升温至55±2℃,保温反应2小时;

16、(5)将料液转移至锥形瓶中,用5ml纯化水冲洗三口瓶壁,降温至25~30℃;

17、(6)滴加6n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先滴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时约30分钟,再反应30分钟;继续滴加剩余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达到4.5±0.1停止,再继续反应30分钟,析出大量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醇:水=50:15:35,所述紫外灯为365nm的紫外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研究的工艺2中所用乙腈为天津大茂AR时有沉淀,用其他厂家或者乙腈不纯时则无沉淀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步骤(1)的三氯氧磷为3.7ml,磷酸三乙酯为30ml,纯化水为0.5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醇:水=50:15:35,所述紫外灯为365nm的紫外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黄素磷酸钠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集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