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顶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85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液压顶举装置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本液压顶举装置中的平衡缸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和与油泵相通的回油管,溢油管和回油管在平衡缸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平衡塞上设有可沟通回油管和溢油管的沟通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液压作为传动介质的液压顶举装置O
技术介绍
在现实中的一些场合,如卡车的车头部分需要被维修或加机油时,驾驶室的掀起 需要人力进行。载重的卡车头部在边远地区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有时需要把车头部分和 拖挂部分分开,以便车头部分轻便地行驶到维修地点,在作上述分开操作前需要对拖挂部 分的前端部进行支撑,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在卡车拖挂部分前端部所设的支撑杆的下端部进 行垫块,这一方面操作速度慢,另一方面也因不易使支撑杆支撑到位,而影响到车头部分和 拖挂部分之间的分离作业。现在也出现了一种小型的液压顶举装置,该顶举装置可以为上 述作业提供方便。这种小型的液压顶举装置的结构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包 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塞上连接有顶杆,顶 杆穿过伸出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油箱相通;在顶举 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的平衡塞,在平衡 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把平衡缸分成左腔 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相通,右腔通过输油管与伸出油腔相通,左腔和右腔均 与油泵相通。由于顶杆需要穿过伸出油腔,顶杆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在活塞移动的过程 中,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所产生的容积变化是不同的,这就要求需要在该液压顶举装置中 设置溢油结构,以适应这种容积变化的不同,否则就会使顶举装置顶举乏力,甚至会损坏一 些输油管路,而使该顶举装置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其 工作可靠性好,能很好地适应重物的顶举要求。为解决所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包括顶举机构和动 力机构,顶举机构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 塞上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缩进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 油箱相通;在顶举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 的平衡塞,在平衡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 把平衡缸分成左腔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伸出油腔相通,右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 相通,左腔和右腔均与油泵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平衡缸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和与油 泵相通的回油管,溢油管和回油管在平衡缸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平衡 塞上设有可沟通回油管和溢油管的沟通结构。本液压顶举机构在工作时,顶杆会伸出或缩 进到油缸内。顶杆伸出油缸时,油缸内的伸出油腔内在油泵的作用下充入液压油,顶杆的伸 出动力是伸出油腔内的液压油而提供的,与此同时,缩进油腔内的液压油在油泵的作用下会通过输油管路、油泵而流入伸出油腔内,以助推顶杆的伸出。顶杆缩进到油缸内时,在油 泵的反向作用下液压油会反向流动。顶杆作上述动作时,液压油进入到左腔或右腔内后,在 液压油的作用下,平衡塞会分别向着右腔或左腔的方向轴向运动,平衡塞运动后会推开一 侧的封堵机构,另一侧的封堵机构在液压油的作用下会被导通,从而形成一个使液压油流 动的通路。溢油管和回油管在油缸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是指平衡塞的 外周面始终与溢油管的进油口和回油管的出油口相贴合。所述的沟通结构不是经常性地沟 通回油管和溢油管,只有在平衡塞向着左腔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后,也即是顶杆缩进到油缸 内的过程中,该沟通结构才能沟通溢油管和回油管,使从伸出油腔内流出的多余液压油通 过溢油管回流到油箱内。这对溢油管和回油管在油缸上的连接位置具有一定的要求,这个 问题可以根据液压顶举装置的实际结构和尺寸通过计算而得以解决。作为优选,所述的沟通结构为形成在平衡塞外周面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的溢油管 和回油管在平衡缸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缸同一个径向截面上。凹槽作为沟通结构,结构 简单,便于设置,当平衡塞上的凹槽运动到回油管、溢油管与平衡缸相连接的位置处时,凹 槽连通溢油管和回油管,油泵位置处多余的液压油会通过回油管、溢油管而流入油箱内。作为优选,所述的溢油管和回油管在平衡缸上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的左腔位置 处。这样从伸出油腔中流出的多余液压油可以不经过油泵而直接回流到油箱中,保证了油 泵工作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左腔上设有回油支管,回油支管连通左腔和回油管。连通左腔的 回油支管直接与回油管相通,简化了油路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溢油管的内径小于回油管的内径。这适应了油泵的工作要求,保证 了油泵的工作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回油管与油箱之间通过溢油回路相通,在溢油回路上设有单向溢 油结构。设有单向溢油结构可以把管路中的一些液压油回流到油箱内,提高油泵的工作稳 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单向溢油结构包括钢球、弹簧和调节旋钮,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压在 调节旋钮和钢球上。通过钢球、弹簧和调节旋钮实现溢油结构的单向功能,结构简单。当管 路中液压油压力较高时,液压油使钢球克服弹簧的弹力而发生位移,液压油可以进入到油 箱内。通过调节旋钮的旋转,可以改变弹簧的弹力,从而可确定通过钢球处液压油的压力, 进而确定管路中液压油的极限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由于在平衡缸上设置有回油管和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且平衡塞在运动过程中会 沟通回油管和溢油管,在顶杆缩进到油缸内时,伸出油腔中多余的液压油会通过回油管和 溢油管而回流到油箱内,保证了油泵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使得本液压顶举装置能很 好地适应对重物的顶举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液压顶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液顶举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液压顶举机构的具体结构和作用方式作进一步 说明。本技术液压顶举装置的结构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 之间通过输油管路7相通。顶举部分的结构包括油缸6和设于油缸6内的活塞10,活塞10 把油缸6分成伸出油腔11和缩进油腔12,活塞10上连接有顶杆9,顶杆9穿过缩进油腔12 而伸出到油缸6的外侧。输油管路7为两个,它们分别与伸出油腔11和缩进油腔12相通。 动力机构的结构包括电机1和油泵23,电机1和油泵23分别固定连接在一联接板4的相对 两侧,油泵23浸在一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油箱内,在油箱的外侧设有具有一定硬度的壳体3, 壳体3固定连接在联接板4的一侧面上,壳体3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透孔。油缸6通过卡 箍8被固定连接在联接板4上。在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阀,平衡阀的结构包括平衡缸25和设于平 衡缸25内的平衡塞,平衡塞可在平衡缸25内轴向滑动,平衡塞把平衡缸25分成左腔13和 右腔24,左腔13通过输油管路7与油缸6内的伸出油腔11相通,右腔24通过输油管路7 与油缸6内的缩进油腔12相通。在左腔13和右腔24内均设有用于封堵液压油的单向封 堵结构,单向封堵结构位于输油管路7上,该封堵结构在平衡缸25内为活动的,即在平衡塞 或液压油的作用下封堵结构可解除对液压油的封堵。所述的平衡阀设于联接板4内,在联接板4内设有通孔,以及在通孔的两端部分别 设有封堵螺栓5,从而形成所述的平衡缸25。所述的封堵结构包括设于平衡缸25内的内向 挡圈15,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塞上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缩进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油箱相通;在顶举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的平衡塞,在平衡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把平衡缸分成左腔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伸出油腔相通,右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相通,左腔和右腔均与油泵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平衡缸(25)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26)和与油泵(23)相通的回油管(29),溢油管(26)和回油管(29)在平衡缸(25)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平衡塞上设有可沟通回油管(29)和溢油管(26)的沟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液压顶举装置,包括顶举机构和动力机构,顶举机构包括油缸和设于油缸内的活塞,活塞把油缸分成伸出油腔和缩进油腔,活塞上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缩进油腔伸出到油缸的外侧;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油泵,油泵与油箱相通;在顶举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设有平衡缸,平衡缸内设有可在平衡缸内轴向活动的平衡塞,在平衡缸内于平衡塞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单向封堵液压油的封堵结构,平衡塞把平衡缸分成左腔和右腔,左腔通过输油管与伸出油腔相通,右腔通过输油管与缩进油腔相通,左腔和右腔均与油泵相通,其特征在于,在平衡缸(25)上设有与油箱相通的溢油管(26)和与油泵(23)相通的回油管(29),溢油管(26)和回油管(29)在平衡缸(25)上的连接位置位于平衡塞的运动范围内,平衡塞上设有可沟通回油管(29)和溢油管(26)的沟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顶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通结构为形成在平衡 塞外周面上的环形凹槽(27),所述的溢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泺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