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84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多杀菌素原药,以多杀菌素计30份;玉米胚粉12‑18份;海藻纤维素12‑18份;淀粉6‑15份;交联剂2‑3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6‑0.8份;过硫酸钾2‑3份;水性环氧树脂18‑22份;环氧树脂固化剂2‑5份;水25‑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蟑胶饵在10‑15小时才开始发挥效应,不会导致蟑螂的快速死亡,且能够实现蟑螂连续多次的传递性死亡,从而达到蟑螂灭杀全窝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蟑螂杀虫剂,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灭蟑药主要包括杀蟑饵块、杀蟑气雾剂、杀蟑颗粒剂、杀蟑糊精、杀蟑胶饵等,其中,杀蟑胶饵,因投药次数少,使用方便,且利用蟑螂喜食同伴尸体及粪便的习性能够进行传递杀蟑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我司经试验证明,现有的杀蟑胶剂(比如2%的吡虫啉杀蟑胶饵等)在进行传递杀蟑时,仅仅能够传递灭蟑1代,而传递到2-3代时,由于杀蟑剂被众多蟑螂分食,被分食后,蟑螂食用的杀蟑剂活性成分已然很少,已经无法达到有效灭蟑的目的,而一窝蟑螂数量众多,尤其是孵育期蟑螂,能够同时孵育出众多的小蟑螂,因此其很难达到真正的“一只蟑螂食药,全窝灭蟑”的全窝端灭蟑效果;而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导致的蟑螂食用的杀蟑剂含量逐渐降低的问题,我司研发人员曾试图将杀蟑胶饵中多杀菌素的含量提高到5%进行灭蟑,以期通过提高胶饵中多杀菌素的含量来达到提高杀蟑的连锁传递代数的目的,但是遗憾的是:由于蟑螂食用高含量杀虫剂的杀蟑胶饵后会快速死亡,导致蟑螂在没有爬回巢穴前即已死亡,这反而影响了传代连锁灭蟑的效果,此外,其还能导致蟑螂发生警觉而拒食胶饵,从而导致杀蟑胶饵的食用量减少,影响杀蟑效果;因此,该方案经证实是行不通的;这就使得研发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在不导致蟑螂快速死亡的情况下,提高杀蟑胶饵传代灭蟑的代数,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杀蟑胶饵及其制备方法,其在10-15小时才开始发挥效应,不会导致蟑螂的快速死亡,且能够实现蟑螂连续多次的传递性死亡,从而达到蟑螂灭杀全窝端的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4、

5、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交联剂采用环氧氯丙烷、硼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化剂采用胺类固化剂;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胺类固化剂采用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ta)和三乙烯四胺(tta)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如所述的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1、多杀菌素的吸附:将多杀菌素原药用丙酮溶解,制备成多杀菌素丙酮溶液,然后倒入玉米胚粉中,搅拌10min中,干燥,得吸附有多杀菌素的玉米胚粉;

11、步骤2、混合、固化:将海藻纤维素、水性环氧树脂和多杀菌素微胶囊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后,高压均质至分散均匀,然后依次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钾和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发泡剂,搅拌30min后,于50-60摄氏度保温反应30-60min,静置4-6天固化后,得多杀菌素缓释材料;

12、步骤3、粉碎:将块状多杀菌素缓释材料粉碎后,过筛,得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粒径是0.425-0.85mm。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高压均质的压力为50-70mpa,转速为1200-1800转/分,时间为15-25分钟。

15、一种缓释型杀蟑胶饵,包括如下百分含量的各原料:

16、

17、

18、所述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采用所述的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或者采用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

19、一种所述的多杀菌素杀蟑胶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首先,将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加入到水中,加热溶解后,加入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搅拌10-20min分散均匀后,降至室温,加入黄豆饼粉、淀粉、阿巴斯甜、奶粉和引诱剂,继续搅拌20-40min,即可。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本专利技术将多杀菌素进行包覆制备成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然后采用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去制备胶饵,其不仅解决了多杀菌素直接裸露于含水胶饵中导致的多杀菌素降解的问题,提高了胶饵中多杀菌素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其还实现了多杀菌素的缓释,避免了传代灭蟑过程中,多杀菌素因降解导致的传代杀蟑代数降低的问题。

23、2、本专利技术在制备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时,先将多杀菌素采用玉米胚粉进行吸附,再将吸附有多杀菌素的玉米胚粉加入水中,其解决了多杀菌素在水中溶解度低而导致的多杀菌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微粒的制备过程中,多杀菌素直接与水接触导致的多杀菌素降解的问题。

24、3、本专利技术在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制备时,通过复配多种不同消化吸收难度的材料作为缓释材料,来达到多杀菌素缓释的目的;比如:环氧树脂不会被蟑螂消化吸收,纤维素可通过肠道微生物逐渐降解后被吸收,需经历若干次传代才能够被完全消化吸收,而淀粉最易被消化吸收,采用这些物质成分制备而成的缓释微粒,其被蟑螂食用后,首先淀粉被消化吸收,形成孔隙,供多杀菌素溶出,然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胶饵与蟑螂消化液接触的延长,纤维素逐渐被消化,孔隙结构进一步扩大,促使部分多杀菌素的溶出,而当淀粉和纤维素均被消化吸收后,孔隙结构增大,微粒强度降低,从而使得环氧树脂破碎,剩余的多杀菌素溶出。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对缓释多杀菌素微粒的粒径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其被消化吸收的速度和时间,达到4-6代的传代灭蟑效果。

25、4、本专利技术选择易消化的玉米胚粉作为多杀菌素的吸附材料,并添加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促使环氧树脂和纤维素形成多级网格结构,从而提高了各材料与玉米胚粉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材料的机械强度,避免了其在粉碎过程因其与玉米胚粉粘结强度低、材料机械强度大而导致玉米胚粉从缓释材料中脱出,影响缓释效果。

26、综上,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利用多杀菌素可降解的特性,将其制备成杀蟑胶饵,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各材料及工艺进行筛选及优化,使制备的杀蟑胶饵能够达到4-6代的传代灭蟑效果,从而实现了灭蟑的全窝端,此外,相较于传统灭蟑胶饵而言,其多杀菌素释放后,还可被降解,其还能够被降解,避免了灭蟑后,被蟑螂食用的杀虫剂因无法清理蟑螂尸体而长期残留室内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其特征在于,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粒径是0.425-0.8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均质的压力为50-70Mpa,转速为1200-1800转/分,时间为15-25分钟。

7.一种缓释型杀蟑胶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百分含量的各原料: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杀菌素杀蟑胶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其特征在于,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释型多杀菌素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张博胡玉波关望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兴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