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842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为变量,以电网有功网损及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根据优化约束条件,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函数,得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根据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进行优化,该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能够针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接入模式,实现电网有功网损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继风电、水电之后,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实际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电源(dg)的并网要考虑用电负荷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引起的负面反馈,以更好发挥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产生的正面效益。针对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的地区,其可能存在的供电线路较长、远端供电电能质量较低的问题,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可以改变其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但是,如果控制方法不能适应接入方式的变化,就会影响供电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甚至引起谐波影响和继电保护系统失灵等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用电。因此要合理规划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方案,降低电网有功网损和节点电压偏差,实现效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能够针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接入模式,实现电网有功网损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化。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包括:

4、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为变量,以电网有功网损及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

5、根据优化约束条件,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函数,得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

6、根据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进行优化。

7、所述有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8、

9、其中,n表示支路总数;gij表示支路i-j的电导值;ui及uj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节点电压;θij表示支路i-j的相角差。

10、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11、

12、其中,m表示节点总数;ue表示节点的额定电压;i及j为支路首端和末端节点;x为控制变量;ui为节点i的电压;δuij及δuij分别为支路的压降纵分量及横分量。

13、利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函数。

14、所述优化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约束、支路潮流约束、dg接入容量约束、dg总接入容量约束以及无功补偿装置出力约束。

15、所述节点功率平衡约束为:

16、

17、其中,pgi,m及qgi,m表示典型场景m下节点i的电源功率;ppvi,m及qpvi,m表示典型场景m下节点i的光伏出力;pli,m及qli,m表示典型场景m的下节点i的负荷功率;ui,m及uj,m分别表示典型场景m下节点i和节点j处的电压幅值;qci,m表示典型场景m下节点i的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出力;θm,ij表示典型场景m下节点i和j之间的电压相位差。

18、dg总接入容量约束为:其中,sdg,max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总接入容量,npv为接入光伏的个数。

19、本专利技术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系统,包括:

20、建立模块,用于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为变量,以电网有功网损及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

21、求解模块,用于根据优化约束条件,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函数,得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

22、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进行优化。

23、本专利技术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的步骤。

24、本专利技术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的步骤。

2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具体操作时,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式,实现电网有功网损及节点电压偏差的最小化,具体的,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为变量,以电网有功网损及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再求解所述优化问题,得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优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并以此进行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优化。

27、进一步,采用nsga-ii算法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有功网损和综合节点电压偏差进行优化,以降低计算复杂度,缩短反馈时间,提高实时性,有效调节电压,降低网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约束、支路潮流约束、DG接入容量约束、DG总接入容量约束以及无功补偿装置出力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功率平衡约束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DG总接入容量约束为:其中,SDG,max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总接入容量,Npv为接入光伏的个数。

8.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所述多目标优化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约束、支路潮流约束、dg接入容量约束、dg总接入容量约束以及无功补偿装置出力约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哲李佳东贾宜萌赵星杜闯温江曹晶李杨包紫晨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