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及其充电总成、车载充电座、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64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公开涉及一种手电筒及其充电总成、车载充电座、车辆。该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和设置于手电筒本体的破窗组件,充电总成包括导电结构,导电结构设置于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手电筒的电池电连接,其中,导电结构设置为,在手电筒位于车载充电座的充电仓内时,能够与充电仓内的充电模块电连接。由于将充电总成的导电结构设置在手电筒本体的一端,充电时,可将手电筒的第一端放置在车载充电座的充电仓内,利用充电仓可以给手电筒的电池充电,同时,充电仓可以起到对手电筒收纳限位作用。如此,有利于保证手电筒充电的可靠性,有利于避免出现手电筒离开放置位置而在紧急情况时无法找到手电筒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载充电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手电筒及其充电总成、车载充电座、车辆


技术介绍

1、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手电筒在尾部设置破窗器组件,在手电筒外壳的侧壁上设置充电接口,充电时,将手电筒静置于车内,并采用充电线进行充电。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颠簸或者刹车制动的情形,采用上述充电线进行充电的方式,容易出现手电筒与车辆上的充电口脱离而产生充电失效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手电筒离开放置位置而在紧急情况时无法找到手电筒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手电筒及其充电总成、车载充电座、车辆。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充电总成,该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破窗组件,所述充电总成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手电筒的电池电连接;

3、其中,所述导电结构设置为,在所述手电筒位于车载充电座的充电仓内时,能够与所述充电仓内的充电模块电连接。

4、可选地,所述充电总成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所述导电结构;

5、所述端盖用于可分离地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相连;

6、所述盖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设置在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上的破窗组件;

7、所述端盖设置为,在所述手电筒处于充电位置时,能够位于所述充电仓内,以使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

8、可选地,所述端盖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用于与所述充电仓吸附相连。

9、可选地,所述导电结构包括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路板及第三电连接部;

10、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电连接,另一者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负极电连接;

11、所述第三电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环形件与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环形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所述环形件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电连接;和/或,

13、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包括导电柱和第一弹簧针,所述第一弹簧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柱相连,所述第一弹簧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所述导电柱的位置与所述环形件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环形件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负极电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弹簧针,所述两个第二弹簧针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两个第二弹簧针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另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端盖还包括构造为第一磁性件的吸附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16、在所述盖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磁性件上设置有豁口,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豁口。

17、可选地,所述端盖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导电结构安装在所述盖体内;

18、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盖体的轴向布置;

19、所述第一电路板夹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2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支撑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21、所述第三电连接部支撑在所述第二部分上。

22、可选地,所述端盖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导电结构安装在所述盖体内;

23、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盖体的轴向布置;

24、所述第一电路板夹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25、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环形槽,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环形件嵌设在所述环形槽内;

26、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电连接部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27、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筒形段和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筒形段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28、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筒形段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内,所述第一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端面上。

29、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并插接在第一定位孔内。

30、可选地,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导槽,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导槽用于在装配所述安装架时,对所述凸块进行导向,并且用于在所述安装架装配到位后,对所述凸块进行周向限位。

31、可选地,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端盖还包括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32、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环形止挡部和用于伸入所述限位套筒内的第二插接部,所述限位套筒的端面与所述环形止挡部抵接。

33、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在所述盖体的轴向与盖体第一端的端面间隔布置,以使所述安装架、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盖体的内壁能够构造出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插接配合的凹腔;

34、其中,所述盖体第一端为所述盖体远离所述手电筒本体的一端。

35、可选地,所述充电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破窗组件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和第二导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另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36、所述第三电连接部中的第二弹簧针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或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接触导电。

3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和第二导电接触部均构造为半月形导电片,所述半月形导电片设置为绕所述手电筒本体的中轴线设置。

3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破窗组件和上述的充电总成;

39、所述充电总成设置于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

40、可选地,所述破窗组件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充电总成的盖体可分离地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破窗组件的容纳腔。

41、可选地,所述破窗组件包括安装座和撞针结构,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

42、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腔,所述撞针结构包括主体和连接于所述主体一端的撞针,所述主体容纳于所述定位腔内,所述撞针凸出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

43、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导电接触部和第二导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通过线缆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电筒的充电总成,该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破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总成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手电筒的电池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为,在所述手电筒处于充电位置时,能够位于所述充电仓内,以使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用于与所述充电仓吸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包括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路板及第三电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环形件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环形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所述环形件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电连接;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弹簧针,所述两个第二弹簧针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两个第二弹簧针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另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构造为第一磁性件的吸附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导电结构安装在所述盖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导电结构安装在所述盖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筒形段和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筒形段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并插接在第一定位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导槽,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导槽用于在装配所述安装架时,对所述凸块进行导向,并且用于在所述安装架装配到位后,对所述凸块进行周向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端盖还包括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在所述盖体的轴向与盖体第一端的端面间隔布置,以使所述安装架、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盖体的内壁能够构造出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插接配合的凹腔;

15.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破窗组件上的第一导电接触部和第二导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另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和第二导电接触部均构造为半月形导电片,所述半月形导电片设置为绕所述手电筒本体的中轴线设置。

17.一种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电筒本体、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破窗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总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窗组件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充电总成的盖体可分离地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破窗组件的容纳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窗组件包括安装座和撞针结构,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安装座卡接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盖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盖体用于与手电筒本体相连的端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割刀。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本体包括筒体、支架、开关按钮、第二电路板、电池及照明组件;

24.一种车载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座上设置有充电仓,所述充电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筒的充电总成,该手电筒包括手电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破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总成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于所述手电筒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手电筒的电池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为,在所述手电筒处于充电位置时,能够位于所述充电仓内,以使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用于与所述充电仓吸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包括第一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路板及第三电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包括环形件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环形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所述环形件用于与所述充电模块的正极电连接;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弹簧针,所述两个第二弹簧针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两个第二弹簧针中的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另一者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构造为第一磁性件的吸附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导电结构安装在所述盖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导电结构安装在所述盖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筒形段和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所述筒形段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并插接在第一定位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导槽,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导槽用于在装配所述安装架时,对所述凸块进行导向,并且用于在所述安装架装配到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康吕庆王树东胡震文邵明绪乔干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