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61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微针的尺寸参数,并制备微针成型模具;可降解生物材料溶液浇铸在微针成型模具中,离心固化得复合模具;载有目标药物的纳米球均匀分散于混合有促血管化因子的多孔微球中,形成D@N@PM一体化药物缓控释体系,再将该缓控释体系均匀分散在水凝胶中,所得D@N@PM@Gel复合体系浇铸在复合模具中,再浇铸可降解生物材料溶液,固化制成覆盖膜,真空冷冻干燥,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可有效修复烧伤、烫伤、糖尿病足等常见创面损伤,实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人体皮肤结构复杂、涉及多个模块组织。当遭受创伤时,会产生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创伤位置,而创伤程度决定后续伤口愈合的类型、时间及瘢痕。常见创伤如烧伤、烫伤、内源性疾病引起的伤口如糖尿病足等,若未及时治疗或无效治疗将会引起巨大、难以控制脏器关联性损伤。众多创伤中,关节处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治愈尤其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活动会对伤口或新生皮肤周期性拉扯,造成持续性伤口不愈、反复感染以及瘢痕挛缩等。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关节功能障碍、限制肢体正常活动等。现今,临床上将不同生物医药材料用于创伤修复、促进创伤部位快速血管化、抑制炎症和瘢痕,修复损伤的皮肤组织。现有的功能性伤口敷料虽然能够为创面提供保护作用、抑菌、促血管再生、抗炎抗氧化等,但功能单一、效果有限,难以实现损伤皮肤组织功能性再生。通过自体皮肤组织移植,可以恢复部分受损部位皮肤的功能和外观,但取皮和植皮部位极易形成瘢痕。临床上所使用的皮瓣植入相关手术流程复杂、耗时、易发生感染,取材时存在剧烈疼痛感。治疗使用的这种植皮器械对人体损害较大,最终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形成瘢痕的可能性并未减少。此外,由于要求最大限度少损伤自体皮肤组织,因此在取材治疗过程中所使用金属取皮器械尺寸较小,易于断残在皮肤组织内部,无法自行降解、具有异物感,为患者带来更大痛苦。

2、针对关节处创伤久治不愈、极易拉扯从而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手术治疗以及瘢痕挛缩等,仅靠现有敷料技术或皮瓣移植技术都难以带来明显功能性修复效果。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修复治疗一体化的新型器械,可被设计成不同结构,且形状、柔顺性、尺寸可调节,使用范围广、实现药物缓释、能大大减少患者皮肤的疼痛感。基于微针的创伤修复逐渐被开发。吕金盈等制备一种含有积雪草苷的白芨多糖及壳聚糖复合双层可溶微针,不仅能满足伤口愈合要求,达到无瘢痕效果,同时实现药物的缓释。孙凌云等开发一种负载黑磷的可分离响应微针,具有氧携带和可控氧输送能力,能够为伤口持续输送氧气以达到治疗效果。gualeni等开发的中空微针装置能以最小侵入性、使用友好性和针对性的方式将功能细胞输送到皮肤,达到伤口修复、瘢痕和烧伤重塑的目的。此外,临床现有取皮治疗创伤组织效果并不理想。操作时只能取走整块皮肤组织,较大创口致使伤口愈合较差、易形成瘢痕、易感染,且无法实现取皮植皮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错失最佳治疗的时间段。综上所述,临床上急需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来实现创伤修复一体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通过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制得。

3、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确定目标微针的尺寸参数,包括整个微针贴片中单个微针的内径、外径、高、内径与外径的夹角,两两相邻微针的间距、底衬厚度、阵列数目、微针贴片整体尺寸和目标取皮面积,根据所述尺寸参数制备微针成型模具;

6、(2)可降解生物材料溶液浇铸在所述微针成型模具中,离心固化,得到复合模具;

7、(3)载有目标药物的纳米球均匀分散于混合有促血管化因子的多孔微球中,形成d@n@pm一体化药物缓控释体系,再将该缓控释体系均匀分散在水凝胶中,得到d@n@pm@gel复合体系;

8、(4)步骤(3)中所述d@n@pm@gel复合体系浇铸在步骤(2)中所得复合模具中,得到模具复合体;

9、(5)可降解生物材料溶液浇铸在步骤(4)中所述模具复合体中,水平离心固化制成覆盖膜,或由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电纺纤维膜作为覆盖膜,得到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成型体;

10、(6)步骤(5)所得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成型体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即得。

11、作为优选,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选自聚乙烯醇(pv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聚乳酸(plla)、可降解聚氨酯脲(peuu)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微针尺寸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

13、步骤a:首先确定单个微针的尺寸,微针针端长度控制在2~5mm,微针底部的针端部分形似医用注射器针头,微针内径与外径夹角控制在10~12°,单个微针的外直径控制在1~4mm,内直径控制在0.6~2.4mm,相邻微针外径间隔控制在0.5~2mm;

14、步骤b:根据目标微针贴片取走皮肤的面积,以及单个微针内径所占面积,确定微针贴片中单个微针的数目,最终确定微针的行列数,其中取皮面积÷单个微针内径所占面积=微针贴片中单个微针的数目;

15、步骤c:设计微针底衬厚度在1.5~2.5mm;

16、步骤d:基于上述步骤a~c,用黄铜制备微针的阳模,用高分子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易脱模的阴模,即得微针成型模具。

17、作为更优选,步骤(1)中,所述微针尺寸参数包括:整体贴面面积不超过25~100cm2,内径为1.5mm,外径为2mm,针端长度为3mm,相邻微针外径间隔1mm,内径与外径夹角为12°,底衬厚度为2mm,阵列为10×10个,整体尺寸为4×4cm,目标取皮面积为1.77cm2。

18、作为优选,步骤(2)中,pga溶液浇铸在步骤(1)中所述微针成型模具中,经离心、固化后,得到微针针端部分;再浇铸pva溶液,经干燥固化后得到微针底衬,最后进行脱模,得到复合模具。其中,pga溶液浇铸在微针成型模具中,通过离心确保溶液完全填满模具,吸走模具表面多余溶液后进行固化,得到微针针端;再将pva溶液浇铸在模具中,经离心、固化后得到微针底衬;最后对微针整体进行脱模,可降解微针由力学性能优异的pga针端以及快速可溶的pva底衬构成。

19、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纳米球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粒径为20~50nm;和/或所述多孔微球含有促血管生成药物因子,粒径为20~100nm。

20、作为更优选,步骤(3)中,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的纳米球的合成方法为:将抑制瘢痕的药物因子m-tor抑制剂与纳米球混合,得到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的纳米球,可通过调节药物因子与纳米球混合时的搅拌转速控制纳米球的粒径,粒径为20~50nm。

21、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水凝胶为透明质酸(ha)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得ha-gma水凝胶,其浓度控制在3%~5%内。

22、作为更优选,步骤(3)中,所述多孔微球的合成方法为:步骤(3)中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的纳米球与促血管化因子没食子酸以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共混在有机试剂中;与水凝胶溶液在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选自PVA、PGA、PLGA、PLLA、PEUU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微针尺寸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微针尺寸参数包括:整体贴面面积不超过25~100cm2,内径为1.5mm,外径为2mm,针端长度为3mm,相邻微针外径间隔1mm,内径与外径夹角为12°,底衬厚度为2mm,阵列为10×10个,整体尺寸为4×4cm,目标取皮面积为1.77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PGA溶液浇铸在步骤(1)中所述微针成型模具中,经离心、固化后,得到微针针端部分;再浇铸PVA溶液,经干燥固化后得到微针底衬,最后进行脱模,得到复合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纳米球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粒径为20~50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的纳米球的合成方法为:将抑制瘢痕的药物因子m-TOR抑制剂与纳米球混合,得到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的纳米球,可通过调节药物因子与纳米球混合时的搅拌转速控制纳米球的粒径,粒径为20~50n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多孔微球的合成方法为:所述载有抑制瘢痕因子的纳米球与促血管化因子没食子酸以及PLGA共混在有机试剂中;与水凝胶溶液在8000-10000rpm转速下乳化1min,并将乳化液均匀滴在处于搅拌状态的PVA溶液中搅拌8h,所得溶液在45℃下油浴10min除去水凝胶,通过调节搅拌时的转速控制多孔微球粒径为20~100nm。

9.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制备方法制得。

10.权利要求9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作为或在制备用于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的医疗产品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选自pva、pga、plga、plla、peuu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微针尺寸参数的设计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微针尺寸参数包括:整体贴面面积不超过25~100cm2,内径为1.5mm,外径为2mm,针端长度为3mm,相邻微针外径间隔1mm,内径与外径夹角为12°,底衬厚度为2mm,阵列为10×10个,整体尺寸为4×4cm,目标取皮面积为1.77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pga溶液浇铸在步骤(1)中所述微针成型模具中,经离心、固化后,得到微针针端部分;再浇铸pva溶液,经干燥固化后得到微针底衬,最后进行脱模,得到复合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创取皮植皮及药物递送一体化可降解微针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涛祝一鸣李明李瑞芝郭雨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