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522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该电路包括主备份DC/DC电源模块、主备隔离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开关信号控制单元。主备隔离单元,用于主备份电源隔离并将功率信号送入功率控制单元;功率控制单元,用于对输入功率信号进行软启动和传输;开关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对输入功率信号的软启动和传输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主备份DC/DC电源之间互不干涉且能实现对负载供电通断的控制,同时可对负载供电的启动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因接通大容性负载时过流造成DC/DC电源模块电压跌落情况,解决大容性负载时母线浪涌电流较大和负载接通后损耗大的问题,满足负载端供配电中复杂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载端供配电,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外在航空航天用dc/dc电源技术发展中,为了提升供电可靠性,电源单机中一般采用主备份(热备或冷备)供电方式实现,如何实现主备份dc/dc电源之间互不干涉且能实现对负载供电通断的控制,同时可对负载供电的启动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因接通大容性负载时过流造成dc/dc电源模块电压跌落情况,解决大容性负载时母线浪涌电流较大和负载接通后损耗大的问题,需设计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该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实现主备份dc/dc电源之间互不干涉且能实现对负载供电的控制,同时可对负载供电的启动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因接通大容性负载时过流造成dc/dc电源模块电压跌落情况,解决大容性负载时母线浪涌电流较大和负载接通后损耗大的问题,满足负载端供配电中复杂的技术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

4、具体地说,该电路包括主备份dc/dc电源模块、主备隔离单元、功率控制单元以及开关信号控制单元;

5、所述主备份dc/dc电源模块包括主份dc/dc电源和备份dc/dc电源;

6、所述主备隔离单元,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的隔离并将电源输出的功率信号送入功率控制单元;所述功率控制单元,用于对输入功率信号进行软启动和传输;所述开关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对输入功率信号的软启动和传输进行控制。

7、进一步的,所述主备隔离单元包括二极管v1和二极管v2;

8、所述二极管v1的阳极与所述主份dc/dc电源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2的阳极与所述备份dc/dc电源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1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v2的阴极连接后与所述功率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以及n沟道mosfet管v3;

10、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v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v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接所述开关信号控制单元中光电耦合器n1的次级集电极c;

11、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信号控制单元中光电耦合器n1的次级发射极e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接n沟道mosfet管v3的源极和主备份dc/dc电源的输出地;

12、所述光电耦合器n1的次级导通后,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阻r2构成分压网络给所述n沟道mosfet管v3供电;

13、所述电阻r3串联在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n沟道mosfet管v3的栅极之间,用于防止n沟道mosfet管v3的栅极震荡;

14、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阻r2并联,所述光电耦合器n1的次级导通后,用于对所述n沟道mosfet管v3的栅源极供电电压软启动。

15、进一步的,所述开关信号控制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n1和rc滤波电路;

16、所述rc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4和电容c2;

17、所述电阻r4的一端接ttl信号使能端,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n1的正端连接;所述电容c2与所述光电耦合器n1输入正负端并联;所述电阻r4与所述电容c2构成滤波网络,用于滤除输入尖峰干扰;

18、当ttl信号使能端输入的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光电耦合器n1次级导通,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阻r2构成的分压电路导通,实现对功率控制单元的控制。

1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上述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

20、具体地说,该方法包括:

21、s1、对主、备份dc/dc电源进行隔离并将电源输出的功率信号进行传输;

22、s2、对功率信号进行软启动和传输;

23、s3、对功率信号的软启动和传输进行控制。

24、进一步的,所述对主、备份dc/dc电源进行隔离并将电源输出的功率信号进行传输,包括:

25、所述主备隔离单元,对主、备份dc/dc电源进行隔离,并将电源输出的功率信号送入功率控制单元,当主、备份dc/dc电源之一出现故障时,二极管v1和v2反向截止功能可隔离故障模块,实现主备份互不干涉作用。

26、进一步的,所述对功率信号进行软启动和传输,包括:

27、光电耦合器次级导通后,电阻r1与电阻r2构成分压网络给n沟道mosfet管v3供电。电阻r3串联在电阻r2上端与n沟道mosfet管v3的栅极之间,起到防止n沟道mosfet管v3的栅极震荡作用。电容c1与电阻r2并联,光电耦合器次级导通后,实现对n沟道mosfet管v3栅源极供电电压软启作用。

28、由于n沟道mosfet管导通电阻较小,可降低负载接通后线路损耗;采用n沟道mosfet管软启动电路,利用n沟道mosfet管线性区对输出电压建立时间进行重建,达到延缓电压建立时间,降低浪涌电流目的。

29、进一步的,所述对功率信号的软启动和传输进行控制,包括:

30、当输入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二极管导通工作将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再通过光敏三极管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使输出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电阻r1与电阻r2构成的分压电路导通,n沟道mosfet管v3的栅源极电压缓缓建立直至达到阈值电压,n沟道mosfet管漏源极导通,从而实现对功率控制单元的控制。

31、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

32、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主备份dc/dc电源之间互不干涉且能实现对负载供电的控制,同时可对负载供电的启动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因接通大容性负载时过流造成dc/dc电源模块电压跌落情况,解决大容性负载时母线浪涌电流较大和负载接通后损耗大的问题,满足负载端供配电中复杂的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主备份电源的后级负载通电控制,解决了dc/dc电源带大容性负载时折射到母线的浪涌电流较大问题,同时采用n沟道mosfet管开关电路可减小带载时导通损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主备份dc/dc电源输出控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兴胡翰伦张伶鳦董礼鲁晓进杜飞朋蔡可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