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275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地坪,包括由下自上依次排列的刚性防水层、砼碎渣回填层、水泥石屑层、防潮层和混凝土面层构成的地坪;地坪上设有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接,在砼碎渣回填层设有与排水沟连接的滤水管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充分做到防排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造价费用低廉,防水排水效果良好;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更加具有操作性实用性。施工更加简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工程造价;一次性施工好后,不会存在漏水返工。后期维修方便,仅需疏导排水管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底板,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 合的地下室底板。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超高层地下空间工程的不断涌现,在地下室底板施工中,防水施工质量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及投入。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考虑柔性防水层在底板底部施工,施工 时间较长费用较大,且柔性防水层的合理使用年限只有5 10年,之后可能发生防水材料老 化防水失效导致使用功能不能保证,维修的难度也大。现有技术都是只片面考虑防水层的 “防、堵、截”,过于依赖防水层的防水效果。虽然一般工程或水文条件好的工程采用普通的 防水施工工艺即可达到防水效果。但随着城市“高” “大” “尖” “深”工程的不断出现,单纯 靠“防”已不能满足施工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通过防水和 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充分做到防排结合;本技术施工造价费用低廉,防水排水效 果良好;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更加具有操作性实用性。施工更加简便,降低工人劳 动强度,节约工程造价;一次性施工好后,不会存在漏水返工。后期维修方便,仅需疏导排水 管即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包括由下自上依 次排列的刚性防水层底板;砼碎渣回填层、水泥石屑层、防潮层和混凝土面层构成的地坪; 地坪上设有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接,在砼碎渣回填层设有与排水沟连接的滤水管和 排水管,回填层内管口用土工布包裹,防止沙粒进入滤水管或排水管并将其堵塞。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刚性防水层为S8抗渗钢筋混凝 土底板。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砼碎渣回填层的厚度为100 200毫米。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水泥石屑层的厚度为40 100毫 米。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防潮层为两层塑料薄膜构成。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50 110毫 米。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排水沟深度至刚性防水层,排水 沟的沟壁为高灰砂砖结构,厚度为200 400毫米;排水沟的沟底设有3 7%的坡度,排 水沟与集水井的连接处为最低点。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滤水管上每间隔40 60厘米设3有一个滤水孔,滤水孔上设有密目安全网;所述滤水管长度为5 7米,滤水管在刚性防水 层平面间隔排列,间隔距离不大于3米。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排水管沿排水沟间隔不大于3米 均勻对称设置,排水管设有3 7%的坡度,排水管与排水沟的连接处为最低点;排水管伸 入砼碎渣回填层的一端设有土工布。前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中,所述滤水管和排水管均采用直径 25 40毫米的PVC管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充分做到防排 结合;本技术施工造价费用低廉,防水排水效果良好;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更 加具有操作性实用性。施工更加简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工程造价;一次性施工好后, 不会存在漏水返工。后期维修方便,仅需疏导排水管即可,本技术在施工质量及经济效 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滤水管的施工图;图4是本技术中滤水管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排水管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刚性防水层,2-砼碎渣回填层,3-水泥石屑层,4-防潮层, 5-混凝土面层,6-排水沟,7-集水井,8-滤水管,9-排水管,10-沟壁,11-滤水孔,12-密目 安全网,13-土工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地坪,包 括由下自上依次排列的刚性防水层1、砼碎渣回填层2、水泥石屑层3、防潮层4和混凝土面 层5构成的地坪;地坪上设有排水沟6,排水沟6与集水井7连接,在砼碎渣回填层2设有 与排水沟6连接的滤水管8和排水管9。所述刚性防水层1为S8抗渗钢筋混凝土底板。所 述砼碎渣回填层2的厚度为100 200毫米。所述水泥石屑层3的厚度为40 100毫米。 所述防潮层4为两层塑料薄膜构成。所述混凝土面层5的厚度为50 110毫米。所述排 水沟6深度至刚性防水层1,排水沟6的沟壁10为高灰砂砖结构,厚度为200 400毫米; 排水沟6的沟底设有3 7%的坡度,排水沟6与集水井7的连接处为最低点。所述滤水管 8上每间隔40 60毫米设有一个滤水孔11,滤水孔11上设有密目安全网12 ;所述滤水管 8长度为5 7米,滤水管8在刚性防水层1平面间隔排列,间隔距离不大于3米。所述排 水管9沿排水沟6间隔不大于3米均勻对称设置,排水管9设有3 7%的坡度,排水管9 与排水沟6的连接处为最低点;排水管9伸入砼碎渣回填层2的一端设有土工布13。所述 滤水管8和排水管9均采用直径25 40毫米的PVC管制成。本技术的施工过程及工作原理具体施工时如图1和图2所示,地下室底板滤水干燥型防排结合施工技术是指, 底板施工时仅采用刚性防水层,并在地下室底板面上的建筑层内做排水及防潮层,将底板 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及时排出抽走,达到防排结合的效果,从而保证地下室底板面干燥、无渗 水。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最低层是用S8抗渗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做成的刚性 防水层1,在刚性防水层1之上有一层150毫米厚的砼碎渣回填层2,在砼碎渣回填层2之 上设有70毫米厚的水泥石屑层3,该层用机械夯实;在水泥石屑层3之上是用两层1毫米 厚的塑料薄膜制成的防潮层4,防潮层4之上是用C25混凝土制成的80毫米厚的面层5,面 层5随打随抹平,用机械磨光。上述各层构成地下室的地坪。地坪上设有排水沟6,排水沟 6与集水井7连接,在砼碎渣回填层2设有与排水沟6连接的滤水管8和排水管9。在进行排水沟6的施工时,首先根据图纸排水沟位置用高灰砂砖砌筑30厘米厚的 沟壁10,作为挡坎阻止混凝土碎渣随渗水流入排水沟6。排水沟6的深度至刚性防水层1, 排水沟6的沟底设有5%的坡度,排水沟6与集水井7的连接处为最低点。在进行砼碎渣回填层2的施工时,基层回填主要采用混凝土碎块,大小为20-120 毫米碎块状,用水冲洗后,用于回填。在进行排水管9的施工时,如图5所示。在地下室排水沟及混凝土碎渣回填完成 后,每隔3米设直径32毫米长200毫米排水管9,向排水沟6内找坡5%,埋在回填层内的 进水口包裹好土工布13,防止石屑细砂流入排水沟6内。回填层内设有排水管9,主要引导 底板内渗漏水向排水沟6流动,避免这部分水在建筑回填层内积聚而导致地面潮湿或空鼓 开裂。埋设排水管9时,如图3所示,应当在排水管9两侧砌筑120毫米厚的砖,高度略比 排水管9高50毫米,管外填满石屑层,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排水管不破裂。找坡层施工用石粉与水泥混合成水泥石粉渣(水泥掺量为重量比6% )对混凝土碎渣缝隙进 行填充,并作70毫米厚的找坡施工。首先要求工人按将水泥石粉按照比例要求将两者搅拌 均勻,再将拌合物填充至混凝土碎渣空隙内,增加回填层密实程度。排水暗沟施工将回填好的水泥石屑层夯实后,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自上依次排列的刚性防水层(1)、砼碎渣回填层(2)、水泥石屑层(3)、防潮层(4)和混凝土面层(5)构成的地坪;地坪上设有排水沟(6),排水沟(6)与集水井(7)连接,在砼碎渣回填层(2)设有与排水沟(6)连接的滤水管(8)和排水管(9)。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自上依次排列的刚性防水层(1)、砼碎渣回填层(2)、水泥石屑层(3)、防潮层(4)和混凝土面层(5)构成的地坪;地坪上设有排水沟(6),排水沟(6)与集水井(7)连接,在砼碎渣回填层(2)设有与排水沟(6)连接的滤水管(8)和排水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防 水层(1)为S8抗渗钢筋混凝土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砼碎渣 回填层⑵的厚度为100 20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石 屑层⑶的厚度为40 10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层 (4)为两层塑料薄膜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 面层(5)的厚度为50 110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地下室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令狐延梁森冉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