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室内机和暖通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室内机和暖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2789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6
本申请公开一种室内机和暖通系统,其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壳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配合限定出相连通的风机腔和扩压腔,贯流风机收容于风机腔内,第二蜗壳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面、蜗舌面以及扩压面,进风面被构设为风机腔的部分腔壁,且扩压面被构设为扩压腔的至少部分腔底壁,进风面沿贯流风机的轴向的端部位置设置有肩部,肩部衔接蜗舌面,其中,肩部相较于进风面朝向贯流风机方向凸出设置。本申请技术方案实现有效缓解室内机的喘振现象的同时,有效降低贯流风机与第二蜗壳之间所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暖通,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机和暖通系统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暖通系统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形成有依次连通的风机腔、扩压腔和换热腔,风机腔内设有贯流风机,换热腔内设有换热器,扩压腔用于接收风机腔吹来的气流并进行扩压,以提高气流的压力和流量,以提高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2、然而,上述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机,其两端部位置的偏心涡相较于中部位置的偏心涡而言稳定性较差,并且端部位置的偏心涡会部分位于扩压腔的进口端的位置,导致造成扩压腔的腔道堵塞,从而在室内机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过大的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和暖通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缓解室内机的喘振现象的同时,有效降低贯流风机与第二蜗壳之间所产生的噪音。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配合限定出相连通的风机腔和扩压腔,所述贯流风机收容于所述风机腔内;

3、所述第二蜗壳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面、蜗舌面以及扩压面,所述进风面被构设为所述风机腔的部分腔壁,且所述扩压面被构设为所述扩压腔的至少部分腔底壁;

4、所述进风面沿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的端部位置设置有肩部,所述肩部衔接所述蜗舌面,其中,所述肩部相较于所述进风面朝向所述贯流风机方向凸出设置。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肩部面向所述贯流风机的侧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衔接于所述蜗舌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进风面的延伸方向延伸;

6、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延伸长度。

7、基于上述实施例,在第一表面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表面的延伸长度的基础上,被控制在第一表面与贯流风机之间的偏心涡与回风口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使得偏心涡不过多占据回风口,增大了回风口的有效流通面积。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室内机沿着气流流动方向的纵截面中,定义所述贯流风机的中心为o,所述蜗舌面与所述扩压面的连接点为a,所述蜗舌面与所述进风面的连接点为b,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点为c;

9、经过o和a点的连线与经过o和b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经过o和a的连线与经过o和c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满足条件:α减去β要大于或等于5度,且要小于或等于30度。

10、基于上述实施例,能使得在将位于贯流风机两侧的部分偏心涡的位置控制在肩部与贯流风机之间,且增加贯流风机两侧的部分偏心涡稳定性的同时,避免偏心涡过多占据回风口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回风口的有效流动面积。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夹角β要大于0度且小于60度。

12、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降低贯流风机在运行时自身所发出的噪音的同时,降低肩部的第二表面与贯流风机所产生的噪音。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蜗舌面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14、和/或,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15、基于上述实施例,呈圆滑过渡的连接处对气流的阻力较小,使得气流能更为顺畅地流动,减少了气流因与连接处发生摩擦等情况所引起的噪音。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17、基于上述实施例,当部分气流在流经第一表面与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时,呈圆滑过渡的连接处对气流的阻力较小,使得气流能更为顺畅地流动,减少了气流因与第一表面与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摩擦等情况所引起的噪音。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阶梯过渡,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阶梯过渡。

19、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让气流较为顺畅地流动,降低气流流动时所产生的噪音。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外周面的间距要大于或等于3.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7.5毫米。

21、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减低肩部与贯流风机所产生的噪音的同时,减少贯流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噪音。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外周面的间距要大于或等于7.5毫米。

23、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使得第二表面不过于靠近贯流风机设置,从而避免贯流风机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动静干涉过强,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噪音的产生。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肩部包括两个并沿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进风面相对的两端部位置。

25、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基于贯流风机沿其轴向上两侧的偏心涡不稳定,且偏心涡的位置会不稳定的情况,通过两个肩部的设置以提升偏心涡的稳定性,以及控制偏心涡的位置的效果。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上,各个所述肩部的宽度要大于10毫米,且小于60毫米。

27、基于上述实施例,使得肩部能够对位于贯流风机沿其轴向上两侧的偏心涡进行稳定性提升以及位置控制的同时,避免对位于贯流风机沿其轴向上的中部的偏心涡造成干涉。

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上,各个所述肩部的宽度与所述进风面的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三分之一。

29、基于上述实施例,使得肩部能够对位于贯流风机沿其轴向上两侧的偏心涡进行稳定性提升以及位置控制的同时,避免对位于贯流风机沿其轴向上的中部的偏心涡造成干涉。

3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暖通系统,该暖通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形成冷媒循环。

3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室内机和暖通系统,通过在进风面的端部位置设置有肩部,且肩部能够与其衔接的蜗舌面进行配合,能使得位于贯流风机两侧的偏心涡的位置尽可能地被控制在蜗舌面与贯流风机之间,以及被控制在肩部与贯流风机之间,从而降低贯流风机两侧的偏心涡位置处于扩压腔的进口端的可能性,如此,能够有效增大扩压腔的进口端有效流动面积,降低扩压腔的腔道堵塞现象,继而可以降低气流在流经扩压腔时出现气流回流的现象,从而有效缓解室内机的喘振现象,实现降低室内机整体的噪音以及减小振动。

32、并且,肩部的设置下,还能够提升贯流风机两侧的偏心涡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在肩部的设置下,由蜗舌面和贯流风机的间隙所流进的气流会在蜗舌面引流的基础上,增加肩部的引流效果,适当减少气流的流量,从而使得气流不以流量较大的基础上直接冲击贯流风轮两侧的偏心涡,以提升偏心涡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偏心涡的稳定性提升的基础上,贯流风机两侧所送出的风流稳定性提升,出流稳定,从而使得风流在蜗舌面上的压力波动降低,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配合限定出相连通的风机腔和扩压腔,所述贯流风机收容于所述风机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面向所述贯流风机的侧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衔接于所述蜗舌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进风面的延伸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沿着气流流动方向的纵截面中,定义所述贯流风机的中心为O,所述蜗舌面与所述扩压面的连接点为A,所述蜗舌面与所述进风面的连接点为B,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点为C;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夹角β要大于0度且小于6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蜗舌面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阶梯过渡,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阶梯过渡。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外周面的间距要大于或等于3.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7.5毫米。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流风机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贯流风机的外周面的间距要大于或等于7.5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包括两个并沿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进风面相对的两端部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上,各个所述肩部的宽度要大于10毫米,且小于60毫米。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上,各个所述肩部的宽度与所述进风面的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三分之一。

13.一种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形成冷媒循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贯流风机,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配合限定出相连通的风机腔和扩压腔,所述贯流风机收容于所述风机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面向所述贯流风机的侧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衔接于所述蜗舌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进风面的延伸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沿着气流流动方向的纵截面中,定义所述贯流风机的中心为o,所述蜗舌面与所述扩压面的连接点为a,所述蜗舌面与所述进风面的连接点为b,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点为c;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夹角β要大于0度且小于6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蜗舌面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进风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冀喆邹腾达郑亚雷李跃飞胡小文吴彦东胡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