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轨道和轨道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轨道和轨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677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4
本申请公开一种轨道和轨道组件,该轨道包括轨道主体,所述轨道主体包括:走行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轨道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主体安装槽;所述轨道主体中沿所述轨道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减重空腔。本申请所述的轨道和轨道组件能够降低轨道安装调整时的作业难度,提高调整效率,还可以使轨道兼具较轻的自重和较大的强度,有利于轨道的轻量化,并提高轨道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轨道设计,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和轨道组件


技术介绍

1、自动物料搬送系统(amhs,automatic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为目前半导体制造工厂中的主力搬运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空中走行式无人搬送(oht,overhead hoisttransport)小车,oht小车负责整个系统中的搬运任务,而能够让oht小车平稳顺畅运行的便是承载oht小车的轨道。轨道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oht小车的定位、走行精度、速度、振动值等关键指标。

2、现有的轨道在安装时需要将连接螺母板预先安装进轨道滑槽中,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且一旦漏装、误装时,则需要将轨道整体拆除,再次添加连接螺母板的数量或修正其位置。而且,现有轨道在安装调整时作业困难,调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和轨道组件,能够降低轨道安装调整时的作业难度,提高调整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轨道,包括轨道主体,所述轨道主体包括:走行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轨道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主体安装槽;所述轨道主体中沿所述轨道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减重空腔。

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导向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轨道主体包括第一减重空腔、第二减重空腔和第三减重空腔。第一减重空腔位于所述主体安装槽和所述导向面之间。第二减重空腔设置在所述主体安装槽下方,且沿着轨道主体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二减重空腔的一侧边界位于所述主体安装槽下方,另一侧边界位于所述第一减重空腔的下方。第三减重空腔位于所述第二减重空腔的下方,且沿着轨道主体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三减重空腔的一侧边界位于所述主体安装槽下方,另一侧边界位于所述第一减重空腔的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轨道主体的横向方向指轨道主体的横截面方向,即与轨道主体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方向。

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重空腔、所述第二减重空腔以及所述第三减重空腔的截面积分别占所述轨道主体的截面积的10%~12%、16%~18%、11%~13%。

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减重空腔邻近所述走行面的内壁与所述走行面之间的距离为6mm~8mm;所述第一减重空腔邻近所述导向面的内壁与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为7mm~9mm,所述第一减重空腔和所述主体安装槽的相邻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mm~6mm;所述第二减重空腔和所述第一减重空腔的相邻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mm~6mm,所述第二减重空腔和所述主体安装槽的相邻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mm~6mm,所述第二减重空腔邻近所述第二表面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mm~6mm,第二减重空腔邻近所述第三表面的内壁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mm~7mm;所述第三减重空腔和所述第二减重空腔的相邻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mm~6mm,所述第三减重空腔邻近所述第二表面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6mm~8mm,所述第三减重空腔邻近所述第三表面的内壁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mm~7mm,所述第三减重空腔邻近所述第四表面的内壁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mm~6mm。

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主体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并与所述第二减重空腔相邻;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并与所述第三减重空腔相邻;第三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侧,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还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三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凸出部中且开口朝向所述第四表面所在侧。

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表面呈台阶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的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四表面邻接的第二台阶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9、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与所述导向面邻接且用于和车辆的防倾斜装置匹配接触的斜面。

1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表面包括定位条码粘贴区。

1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安装槽的槽口和底部呈阶梯状,且所述槽口的侧壁设有向所述主体安装槽的腔体内部凸出的限位部。

1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重空腔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优化轨道性能为优化目标,迭代设计所述减重空腔直至达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设计减重空腔包括:对所述减重空腔进行改进设计,得到改进轨道模型;对所述改进轨道模型进行承重测试,得到测试结果;根据所述测试结果,对所述减重空腔进行再设计。

13、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优化轨道性能包括最小化轨道自重和最大化轨道强度。

14、在第二方面中,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轨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且两条所述轨道的轨道主体中均设置安装空腔;跳线支架,两端分别经过两条所述轨道的所述安装空腔,并用于将无线供电电缆从一侧轨道输送至另一侧轨道。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轨道和轨道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申请的轨道通过在轨道主体的第一表面设置走行面和主体安装槽,使得走行面和安装面共面,较走行面和安装面不共面的方式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轨道安装调整时的作业难度,提高调整效率。同时,该主体安装槽为多功能安装槽,可以分别或同时应用于轨道主体安装、轨道间距离固定以及调整块安装中,因此可以简化oht小车轨道系统的结构,降低oht小车轨道系统的复杂程度。

17、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轨道设有合理的减重空腔结构,使得该轨道能够兼具较轻的自重和较大的强度,进而大幅度提高oht小车轨道系统的安全系数,有利于oht小车轨道系统的轻量化。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轨道还设有各类安装槽,使得轨道本体集成较多功能。

18、本申请的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和跳线支架,该跳线支架经过轨道主体中的安装空腔,并能够将无线供电电缆从一侧轨道输送至另一侧轨道,从而实现对oht小车两侧进行无线供电,该方式能够减少无线供电电缆的断点,并减少端子台的使用。

19、本申请通过对减重空腔进行设计,使轨道兼具较轻自重和较大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主体,所述轨道主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导向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空腔、所述第二减重空腔以及所述第三减重空腔的截面积分别占所述轨道主体的截面积的10%~12%、16%~18%、1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呈台阶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的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四表面邻接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包括与所述导向面邻接且用于和车辆的防倾斜装置匹配接触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表面包括定位条码粘贴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安装槽的槽口和底部呈阶梯状,且所述槽口的侧壁设有向所述主体安装槽的腔体内部凸出的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空腔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优化轨道性能为优化目标,迭代设计所述减重空腔直至达到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设计减重空腔包括:

11.一种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主体,所述轨道主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导向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轨道主体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表面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空腔、所述第二减重空腔以及所述第三减重空腔的截面积分别占所述轨道主体的截面积的10%~12%、16%~18%、1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主体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呈台阶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萌赵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尊芯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