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259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置,由空气过滤器、空气稳压器、测量头、测量机构、数据处理模块和测量结果显示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上述测量机构由基座、嵌入基座内的机械护套、安装在机械护套中部内装有浮标的玻璃管、安装在机械护套两侧的若干个红外线发送管排和红外线接收管排组成。该装置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可广泛用于检测内孔尺寸参数,如内径、直线度、圆度、圆柱度等参数的数字化测量。该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在测量现场操作方便,并且测量数据的精度高、测量时间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检测领域,涉及一种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 置,该测量装置可用于检测内孔尺寸与形状位置误差,可实现内孔的非接触、多参数(如 内径、直线度、圆度和圆柱度)等参数的测量。技术背景内孔多参数数字化测量装置,包括机械系统、气动系统和光电系统。所述机械系统 包括基座和测量机构;气动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稳压器、气阀和气管等;光电系统包 括红外信号采集电路、数据处理电路以及数字显示单元和光柱显示单元等。测量内孔的加 工精度,通常采用浮标式气动量仪。但由于浮标与刻度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读数时非 常困难,要求人眼必须与浮标水平,这导致了在读数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而且数据的 记录与处理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数据处理的速度很慢。不仅如此,该气动量仪的关键部件 玻璃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读数的需要而外露,在机械加工现场测量过程中极易被打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 量结果数字化及能够进行连续在线测量的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置。如上构思,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 置,其特征在于由空气过滤器、空气稳压器、测量头、测量机构、数据处理模块和测量结果 显示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上述测量机构由基座、嵌入基座内的机械护套、安装在机械护套中 部内装有浮标的玻璃管、安装在机械护套两侧的若干个红外线发送管排和红外线接收管排 组成。上述若干个红外线发送管排和红外线接收管排平行且等间距。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首先,将零件内孔的尺寸参数的变化量转换成气体流量的变化,通过浮标的位 置在玻璃管内作相应的变化而进行指示。其次,根据所测量孔的加工精度要求来确定倍率, 对浮标上下移动的位置距离进行标定,并由平行且等间距排列的若干个红外线发送管排和 红外线接收管排作为刻度进行排布。然后,利用管排提取浮标的位置数据,经数据处理电路 进行数据采集、存储与显示。因此,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减少了测量时间。2、该装置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可广泛用于检测内孔尺寸参数,如内径、直线度、圆 度、圆柱度等参数的数字化测量。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在测量现场操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A部放大图。其中1测量头;2机械护套;3浮标;4玻璃管;5红外线发送管排;6数据处理电路;7数字显示与光柱显示;8基座;9红外线接收管排;10空气稳压器;11空气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置,由空气过滤器、空气稳压 器、测量头、测量机构、数据处理电路和数字显示与光柱显示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上述测量 机构由基座、嵌入基座内的机械护套、安装在机械护套中部内装有浮标的玻璃管、安装在机 械护套两侧的若干个红外线发送管排和红外线接收管排组成,这些红外线发送管排和红外 线接收管排平行且等间距。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压缩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11中,过滤掉空气中的杂 质,由进气管进入到空气稳压器10而形成恒定气压,然后分别进入到测量头1和玻璃管4 中。测量头1中待测量孔参数的变化引起了气体流量发生的变化,通过玻璃管4中浮标3 位置高度的变化线性表示。此时,安装在机械护套2中的红外线发送管排5和红外线接收 管排9将玻璃管4中的浮标3位置变化而形成的电脉冲信号传递至数据处理电路6,最后在 数字显示与光柱显示7上进行数据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空气过滤器、空气稳压器、测量头、测量机构、数据处理模块和测量结果显示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上述测量机构由基座、嵌入基座内的机械护套、安装在机械护套中部内装有浮标的玻璃管、安装在机械护套两侧的若干个红外线发送管排和红外线接收管排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气光电式内孔加工精度数字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空气过滤器、空气稳压器、测量头、测量机构、数据处理模块和测量结果显示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上述测量机构由基座、嵌入基座内的机械护套、安装在机械护套中部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民王飞谷兆麟刘振生张文智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