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身前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中部框架组件、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1、一般车型在两个前纵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由前防撞梁总成、前壁板横梁和两个前纵梁组成一个较大的类“口”字形结构,由于前后跨度较大,其抗扭转变形的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部框架组件、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两个前纵梁前后跨度较大,其抗扭转变形的能力较差的问题。
2、一种中部框架组件,包括中部框架前横梁、中部框架后横梁和中部框架连接件;
3、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和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平行相对设置,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前纵梁相连,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前纵梁相连;
4、所述中部框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相连,所述中部框架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相连。
5、优选地,所述中部框架组件还包括中部框架加强件;
6、所述中部框架加强件,设置在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和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之间。
7、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包括车身前部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的中部框架组件;
8、所述车身前部总成包括两个前纵梁和设置在两个所述前纵梁之间的前壁板横梁;
9、所述前防撞梁总成设置在两个前纵梁的前端;
10、所述中部框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前壁板横梁之间,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的两端与两个前纵梁相连,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的两端与两个前纵梁
11、所述前壁板横梁、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两个所述前纵梁配合,形成第一传力结构。
12、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塔座和两个上纵梁;
13、每一所述塔座的一部分连接在一所述前纵梁与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相连处,所述塔座的另一部分连接在同侧的所述上纵梁上;
14、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塔座横梁组件,所述塔座横梁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塔座上;
15、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所述塔座横梁组件和两个所述塔座配合,形成第二传力结构。
16、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纵梁相连;
17、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水箱上横梁组件,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上纵梁上;
18、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所述塔座横梁组件和两个所述上纵梁配合,形成第三传力结构。
19、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前连接通道;每一所述前连接通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与一所述前纵梁相连处,所述前连接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一所述上纵梁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相连处;
20、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与两个所述前连接通道配合,形成第四传力结构。
21、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安装端板,所述安装端板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前端;
22、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前防撞梁连接板;
23、所述前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吸能盒,每一所述吸能盒通过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与一所述安装端板相连。
24、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塔座加强板;
25、每一所述塔座加强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塔座与所述上纵梁相连处,每一所述塔座加强板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塔座与所述前纵梁相连处。
26、优选地,所述塔座加强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横筋和至少一个竖筋;
27、所有所述横筋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上纵梁相连,至少一个所述横筋的第二端与所述塔座横梁组件相连,至少一个所述横筋的第二端与一所述竖筋相连;
28、至少一个所述竖筋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部框架后横梁相连,至少一个所述竖筋的第二端与一所述横筋相连;
29、至少一个所述竖筋、至少两个所述横筋与两个所述塔座配合,形成至少三个传力路径。
30、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前壁板,所述前壁板设置在所述前壁板横梁的后侧,与所述上纵梁的后端、所述前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塔座的后部相连;
31、所述塔座横梁组件包括塔座横梁横支撑、塔座横梁左斜支撑和塔座横梁右斜支撑;
32、所述塔座横梁横支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塔座相连;
33、所述塔座横梁左斜支撑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塔座横梁横支撑上,所述塔座横梁左斜支撑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前壁板上;
34、所述塔座横梁右斜支撑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塔座横梁横支撑上,所述塔座横梁右斜支撑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前壁板上。
35、优选地,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塔座横梁连接板,所述塔座横梁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前壁板上,用于与所述塔座横梁左斜支撑的第二端和所述塔座横梁右斜支撑的第二端相连。
36、优选地,所述前连接通道包括前连接通道内板和前连接通道外板;
37、所述前连接通道内板和前连接通道外板配合,形成第一封闭梁结构;
38、所述前连接通道内板上间隔设置有沿车身z向布置的至少两个加强筋。
39、优选地,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包括水箱上横梁上板和水箱上横梁下板;
40、所述水箱上横梁上板与所述水箱上横梁下板配合,形成第二封闭梁结构;
41、所述水箱上横梁上板远离所述水箱上横梁下板的一侧设有凹陷。
42、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
43、本专利技术,中部框架组件包括中部框架前横梁、中部框架后横梁和中部框架连接件;中部框架前横梁和中部框架后横梁平行相对设置,中部框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中部框架前横梁相连,中部框架连接件的第二端与中部框架后横梁相连,使中部框架前横梁、中部框架后横梁和中部框架连接件形成一个整体横向结构;中部框架前横梁的两端用于与两个前纵梁相连,中部框架后横梁的两端用于与两个前纵梁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使两个前纵梁之间通过中部框架前横梁和中部框架后横梁连接,解决了前纵梁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前后跨度大从而抗扭转变形的能力较差的问题,提高前纵梁的抗扭转变形的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部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框架前横梁、中部框架后横梁和中部框架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组件还包括中部框架加强件;
3.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部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和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部框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塔座和两个上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纵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前连接通道;每一所述前连接通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与一所述前纵梁相连处,所述前连接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一所述上纵梁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相连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安装端板,所述安装端板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座加强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横筋和至少一个竖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包括前壁板,所述前壁板设置在所述前壁板横梁的后侧,与所述上纵梁的后端、所述前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塔座的后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塔座横梁连接板,所述塔座横梁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前壁板上,用于与所述塔座横梁左斜支撑的第二端和所述塔座横梁右斜支撑的第二端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通道包括前连接通道内板和前连接通道外板;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包括水箱上横梁上板和水箱上横梁下板;
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13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部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框架前横梁、中部框架后横梁和中部框架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部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组件还包括中部框架加强件;
3.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部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和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中部框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塔座和两个上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纵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两个前连接通道;每一所述前连接通道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部框架前横梁与一所述前纵梁相连处,所述前连接通道的第二端连接于一所述上纵梁与所述水箱上横梁组件相连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总成还包括安装端板,所述安装端板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汉钦,杨武,香朝元,陈麒麟,杨金秀,罗培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