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2334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1)将水、造孔剂、碳源、助挤剂混合,混捏,形成可塑体;(2)将可塑体密封保存一定时间后,再次混捏可塑体,并挤出成型,再将成型颗粒在密闭的条件下水热处理;(3)将步骤(2)水热处理后的产物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经低温焙烧和高温焙烧处理;(4)将步骤(3)的产物水蒸气活化,干燥,得到多孔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炭颗粒,颗粒内部含有大尺寸的贯通通道,颗粒压碎强度高,耐磨性强,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金属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多孔炭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可控、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及较低的制备成本,被广泛用于吸附分离、催化、新能源等领域。现有炭材料的应用多以吸附、分离及催化为主,因此,比表面积及孔道结构是炭材料极其重要的物化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性能的优劣。

2、cn2012101945199以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与固化剂充分混合、加热固化,将固化料粉碎后,加入聚乙烯醇为造孔剂和石墨粉等为支撑剂,充分混合后压制成预制体,在气体保护下高温碳化,得到孔径在0.05-10μm、比表面积100-1000m2/g的中大孔炭。制备时需要用到的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等高成本原料,同时还要用到石墨粉、活性炭粉、活性炭纤维、纳米碳管等硬质颗粒原料,所得中大孔分布弥散,三维贯通性较差。

3、现有活性炭一般采用碳粉、生物质等硬质原料经碳化、活化而得,产物的孔道尺寸属于微介孔范畴,而采用造孔剂分解法得到的大孔活性炭的孔道分布弥散,三维贯通性差。在成型上,主要是通过将硬质活性炭与粘结剂混合后挤压成型而得,由于粘结剂仅能与硬质颗粒的表面发生作用,两者的相容性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活性炭颗粒的强度及耐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炭颗粒,颗粒内部含有大尺寸的贯通通道,颗粒压碎强度高,耐磨性强,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3、(1)将水、造孔剂、碳源、助挤剂混合,混捏,形成可塑体;

4、(2)将可塑体密封保存一定时间后,再次混捏可塑体,并挤出成型,再将成型颗粒在密闭的条件下水热处理;

5、(3)将步骤(2)水热处理后的产物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经低温焙烧和高温焙烧处理;

6、(4)将步骤(3)的产物水蒸气活化,干燥,得到多孔材料。

7、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碳源为糯米粉与小麦粉的混合物,以质量计,糯米粉的用量占碳源质量的10%-25%。

8、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1)所用水的量以质量计,为面粉总量的15%-35%。

9、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1)所用的造孔剂为泡打粉,可以为市售产品,以质量计,造孔剂用量为碳源质量的1%-5%。

10、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助挤剂为田菁粉、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助挤剂以质量计为碳源质量的0.5-5%。

11、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1)中物料的加入顺序无特殊要求,优选将糯米粉先糊化,糊化条件为:将糯米粉加入到自身1-3倍重量的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升温至58-100℃,保持5-30分钟。

12、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1)中可塑体密封保存的温度为25-45℃,保存时间为0.5-3小时。

13、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2)所述再次混捏的时间为60-120分钟,环境温度为室温。

14、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2)所述挤出成型的颗粒的形状为圆柱形,三叶草形,四叶草形及其他适于成型机挤出的形状。

15、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水热处理,水与成型物不发生直接接触。水热温度为100-200℃,时间为0.5-5小时,压力为密闭条件下的自生压力。

16、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干燥,条件为60-200℃干燥1-48小时,优选为100-150℃干燥3-24小时。

17、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的低温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为200-350℃,焙烧时间为2-5小时;所述的高温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为750-1000℃,焙烧时间为1-5小时。所述的惰性气氛为氮气和/或惰性气体。

18、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的水蒸气活化,将步骤(3)的产物通入水蒸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活化条件为:温度500-1000℃,时间0.5-3小时,每克产物所需的水蒸气流量为1-10克/小时。

19、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为常规干燥,条件为100-200℃干燥1-48小时。

20、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的成型体,其形状为圆柱形,三叶草形,四叶草形,或其他能够被挤条机挤出的形状。

21、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材料,具有如下性质:具有微孔/超大孔双重孔道结构,超大孔三维贯通孔道尺寸为5-50μm,比表面积800-1800m2/g,颗粒的压碎强度为10-25n/mm,质量磨耗率小于0.5%。

2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碳源为面粉,能够吸水溶胀,原料具有自粘结作用,不需要额外的粘结剂,由于不存在硬质炭粒,因此原料的塑形性好,转化为活性炭后具有较高的压碎强度及较低的磨耗率。泡打粉在混捏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从而在颗粒中形成三维贯通的大孔。小麦粉颗粒在水的作用下吸水胀裂,与蛋白质形成三维交错结构。通过两次混捏作用上述三维结构更稳定致密。熏蒸水热处理可使淀粉及蛋白质硬化,使可塑体形状固定。混入的糯米粉一般支链结构淀粉占比较高,糊化后相当于粘结剂可以进一步增强成型体的强度,同时在碳化过程也能转化为碳质。通过水蒸气活化,三维大孔炭材料富含微介孔孔道,因此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多孔成型炭材料具有微孔/超大孔双重孔道,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具有良好的催化、吸附分离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1)将水、造孔剂、碳源、助挤剂混合,混捏,形成可塑体;(2)将可塑体密封保存一定时间后,再次混捏可塑体,并挤出成型,再将成型颗粒在密闭的条件下水热处理;(3)将步骤(2)水热处理后的产物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经低温焙烧和高温焙烧处理;(4)将步骤(3)的产物水蒸气活化,干燥,得到多孔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碳源为糯米粉与小麦粉的混合物,以质量计,糯米粉的用量占碳源质量的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水的量以质量计,为面粉总量的1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的造孔剂为泡打粉,可以为市售产品,以质量计,造孔剂用量为碳源质量的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助挤剂为田菁粉、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助挤剂以质量计为碳源质量的0.5-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糯米粉先糊化,糊化条件为:将糯米粉加入到自身1-3倍重量的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升温至58-100℃,保持5-3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可塑体密封保存的温度为25-45℃,保存时间为0.5-3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再次混捏的时间为60-12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水热处理,水与成型物不发生直接接触,水热温度为100-200℃,时间为0.5-5小时,压力为密闭条件下的自生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干燥条件为60-200℃干燥1-48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低温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为200-350℃,焙烧时间为2-5小时;所述的高温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为750-1000℃,焙烧时间为1-5小时;所述的惰性气氛为氮气和/或惰性气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水蒸气活化条件为:温度500-1000℃,时间0.5-3小时,每克产物所需的水蒸气流量为1-10克/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条件为:100-200℃干燥1-48小时。

14.一种权利要求1~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微孔/超大孔双重孔道结构,超大孔三维贯通孔道尺寸为5-50μm,比表面积800-1800m2/g,颗粒的压碎强度为10-25N/mm,质量磨耗率小于0.5%。

15.一种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孔材料在催化、吸附领域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1)将水、造孔剂、碳源、助挤剂混合,混捏,形成可塑体;(2)将可塑体密封保存一定时间后,再次混捏可塑体,并挤出成型,再将成型颗粒在密闭的条件下水热处理;(3)将步骤(2)水热处理后的产物干燥,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经低温焙烧和高温焙烧处理;(4)将步骤(3)的产物水蒸气活化,干燥,得到多孔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碳源为糯米粉与小麦粉的混合物,以质量计,糯米粉的用量占碳源质量的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水的量以质量计,为面粉总量的1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的造孔剂为泡打粉,可以为市售产品,以质量计,造孔剂用量为碳源质量的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助挤剂为田菁粉、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助挤剂以质量计为碳源质量的0.5-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糯米粉先糊化,糊化条件为:将糯米粉加入到自身1-3倍重量的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升温至58-100℃,保持5-3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可塑体密封保存的温度为25-45℃,保存时间为0.5-3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鹤汪鹏王宽岭刘思佳刘世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