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46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装治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组装治具包括承载件和按压组件。承载件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适于卡设电子设备。按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压本体和至少一个压头,按压本体和压头一一对应,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承载件相铰接,压头的第一端与按压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相连,其中第一表面为靠近承载件的表面,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压头的第二端朝背离按压本体的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压头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其中,按压本体被按压时,按压本体可绕按压本体与承载件的铰接处转动,压头的第二端朝靠近第一凹槽的方向移动。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同轴线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特别涉及一种组装治具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为满足天线传输需求,电子设备内通常设有同轴线。一般地,同轴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主板和副板上,从而能够对主板和副板之间的信号进行传输。

2、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纯人工组装的方式将同轴线的两端分别与电子设备的主板和副板分别组装在一起。然而,该种组装方式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治具,能够提高同轴线的组装效率。

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装治具,所述组装治具包括承载件和按压组件;

3、所述承载件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适于卡设电子设备;

4、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压本体和至少一个压头,所述按压本体和所述压头一一对应,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件相铰接,所述压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靠近所述承载件的表面,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所述压头的第二端朝背离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压头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

5、其中,所述按压本体被按压时,所述按压本体可绕所述按压本体与所述承载件的铰接处转动,所述压头的第二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移动。

6、可选地,所述承载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本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本体相叠,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部分超出所述第一本体,以形成安装部;

7、所述承载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本体指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

8、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按压本体一一对应,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铰接,所述按压本体可绕所述按压本体与所述安装座的铰接处转动。

9、可选地,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朝向所述安装部凹进;

10、所述按压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按压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相铰接;所述按压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按压部的与所述按压部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朝背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压头与所述按压部的第二端的靠近所述承载件的表面相连。

11、可选地,所述压头的第二端的端面的面积为第一面积;

12、所述压头的第二端的端面适于与同轴线的端座相抵,所述端座的背离第一凹槽的槽底的表面的面积为第二面积,其中,所述同轴线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上;

13、所述第一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二面积。

14、可选地,所述压头在垂直于所述按压部延伸的方向上可伸缩移动。

15、可选地,所述压头的第二端受压而朝所述按压部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头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16、所述压头对应的所述同轴线的端座在未被按压时,所述端座的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17、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18、可选地,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为0.8mm至1.2mm。

19、可选地,所述压头与所述端座相抵时,所述压头与所述端座的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表面相垂直。

20、可选地,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按压本体和两个所述压头,所述按压本体与所述压头一一对应,其中,两个所述压头中的一个适于与同轴线的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端座相抵,两个所述压头中的另一个适于与所述同轴线的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副板上的端座相抵。

21、可选地,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拿取件,所述拿取件位于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按压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背离;

22、所述拿取件沿所述按压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按压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拿取件的尺寸小于所述按压部的尺寸。

23、可选地,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

24、所述承载件的第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槽,所述承载件的第二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槽,其中,所述承载件的第一侧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侧相邻;

25、所述第二通槽沿与所述承载件的第二侧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内相通,所述第三通槽沿与所述承载件的第一侧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内相通;

26、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块安装于所述第三通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邻的两侧相抵。

27、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设有第一限位孔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块设有第二限位孔;

28、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槽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通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29、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以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以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通槽的槽底。

30、可选地,所述承载件的第一侧设有第四通槽,所述承载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设有第五通槽;

31、所述第四通槽和所述第五通槽相对,所述第四通槽和所述第五通槽均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相通。

32、可选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安装座一一对应,所述挡块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所述挡块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本体指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延伸;

33、所述挡块的背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侧面与所述安装座的背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侧面相抵。

34、可选地,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壁适于套设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外侧,所述保护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

35、可选地,所述承载件上设有防呆标识。

3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治具包括承载件和按压组件。承载件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适于卡设电子设备,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凹槽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定位,以便于后续对电子设备上的同轴线两端的端座进行按压操作。按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压本体和至少一个压头,按压本体和压头一一对应,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承载件相铰接,从而按压本体可以相对承载件转动。压头的第一端与按压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相连,其中第一表面为靠近承载件的表面,按压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压头的第二端朝背离按压本体的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压头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从而压头可以随按压本体同步转动。当按压本体被按压时,按压本体可绕按压本体与承载件的铰接处转动,压头的第二端朝靠近第一凹槽的方向移动。由上可知,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治具,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预定位,还可以利用压头对准端座位置并按压,从而能提高同轴线的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包括承载件(100)和按压组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0)包括第一本体(120)和第二本体(130),所述第一本体(120)设有所述第一凹槽(110),所述第二本体(130)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本体(120)相叠,所述第二本体(130)的另一部分超出所述第一本体(120),以形成安装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40)背离所述安装部(131)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槽(141),所述第一通槽(141)朝向所述安装部(131)凹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的第二端的端面的面积为第一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在垂直于所述按压部(212)延伸的方向上可伸缩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的第二端受压而朝所述按压部(212)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头(220)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凹槽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为0.8mm至1.2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与所述端座(311)相抵时,所述压头(220)与所述端座(311)的背离所述第一凹槽(110)的槽底的表面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200)包括两个所述按压本体(210)和两个所述压头(220),所述按压本体(210)与所述压头(220)一一对应,其中,两个所述压头(220)中的一个适于与同轴线(310)的位于所述电子设备(300)的主板(320)上的端座(311)相抵,两个所述压头(220)中的另一个适于与所述同轴线(310)的位于所述电子设备(300)的副板(330)上的端座(311)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200)还包括拿取件(230),所述拿取件(230)位于所述按压本体(210)的第二表面,所述按压本体(210)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背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400)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5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400)设有第一限位孔(410)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块(500)设有第二限位孔(5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0)的第一侧设有第四通槽(170),所述承载件(1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设有第五通槽(180);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挡块(190),所述挡块(190)与所述安装座(140)一一对应,所述挡块(19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131)相连,所述挡块(190)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本体(130)指向所述第一本体(120)的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保护套(700),所述保护套(700)的内壁适于套设在所述电子设备(300)的外侧,所述保护套(70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内壁相抵。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0)上设有防呆标识(8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包括承载件(100)和按压组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0)包括第一本体(120)和第二本体(130),所述第一本体(120)设有所述第一凹槽(110),所述第二本体(130)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本体(120)相叠,所述第二本体(130)的另一部分超出所述第一本体(120),以形成安装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40)背离所述安装部(131)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槽(141),所述第一通槽(141)朝向所述安装部(131)凹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的第二端的端面的面积为第一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在垂直于所述按压部(212)延伸的方向上可伸缩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的第二端受压而朝所述按压部(212)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头(220)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凹槽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差值为0.8mm至1.2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220)与所述端座(311)相抵时,所述压头(220)与所述端座(311)的背离所述第一凹槽(110)的槽底的表面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200)包括两个所述按压本体(210)和两个所述压头(220),所述按压本体(210)与所述压头(220)一一对应,其中,两个所述压头(220)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莹许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