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108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3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能集装箱、电池组,所述冷凝器上连接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换热盘管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内部,所述电池组安装在所述储能集装箱内,所述储能集装箱上靠近所述换热盘管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储能集装箱上还开设有出风口,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过所述换热盘管和所述电池组然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本申请具有减少换热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储能,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1、储能技术可以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必须同步完成的模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2、而以电化学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具有调节速度快、布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已经成为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而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有效换热手段去降低设备的温度,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保障储能设备的正常运行,其中,储能风冷系统以空气为介质进行热交换,成本较低,液冷系统虽然能够更高效、更安全的控温,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无论是传统的风冷系统还是液冷系统,均是先通过冷媒与中间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再通过中间介质与需要换热的位置再次进行热交换,而两次热交换会导致换热过程中较高的能量损失,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换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能集装箱、电池组,所述冷凝器上连接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换热盘管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内部,所述电池组安装在所述储能集装箱内,所述储能集装箱上靠近所述换热盘管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储能集装箱上还开设有出风口,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过所述换热盘管和所述电池组然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经过换热盘管换热降温,然后输送至电池组处对电池组进行散热降温,换热后的高温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通过压缩机、冷凝器、换热盘管的设置,不需要原先的风冷或者水冷系统,直接通过压缩机驱动低温冷媒在换热盘管中与空气进行换热,完成对空气的降温,此过程能够有效减少能量损失。

5、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盘管分别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两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换热盘管的设置,有效地增加了储能集装箱内部的换热面积,能够实现充分地换热。

7、优选的,所述储能集装箱内形成有送风腔,所述送风腔通入的风会分配给所述电池组,所述储能集装箱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送风腔送风的风机。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送风腔和风机的设置,风机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换热盘管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制冷,温度较低的空气被风机吹动,由风机吹入送风腔分配至电池组处,从而对电池组进行降温。

9、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送风腔位于两个所述风机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风机的设置,两个风机朝向送风腔中持续送入冷空气,两股冷空气接触后会产生碰撞,以扰流形式沿送风腔向电池组进行供冷,便于冷空气均匀地分配至储能集装箱中,对电池组进行降温。

11、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安装在所述储能集装箱内的电池包,所述出风口也设置有多个,且一个所述电池包对应一个所述出风口,电池包一侧靠近所述送风腔,电池包另一侧靠近所述出风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电池包进行供冷散热时,冷空气沿送风腔送出,流经电池包再通过出风口排出至外界,使得冷空气可以充分对电池包进行散热后排出。

13、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下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盘管设置在储能集装箱下侧,冷空气在送风腔体中移动时,会从下往上移动,动压转化为静压,流速降低,通过静压均衡原理实现储能集装箱中送风的均匀分配。

15、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上安装有膨胀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膨胀阀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膨胀阀进行节流降温,便于工作人员控制制冷温度。

17、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冷凝器散热的散热风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风扇的设置,对冷凝器进行散热,确保冷凝器具有一定的换热效果。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压缩机、冷凝器、换热盘管的设置,不采用中间媒介,直接通过冷媒对空气进行制冷,不需要中间的水循环,有效地减少了换热制冷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21、2.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风机,冷空气能够均匀地散步至储能集装箱中进行制冷散热;

22、3.通过膨胀阀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控制换热盘管的换热温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储能集装箱(3)、电池组,所述冷凝器(2)上连接有换热盘管(4),所述换热盘管(4)远离所述冷凝器(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1)上,所述压缩机(1)与所述冷凝器(2)连通,所述换热盘管(4)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部,所述电池组安装在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所述储能集装箱(3)上靠近所述换热盘管(4)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5),所述储能集装箱(3)上还开设有出风口(6),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5)进入,依次经过所述换热盘管(4)和所述电池组然后从所述出风口(6)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盘管(4)分别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形成有送风腔(7),所述送风腔(7)通入的风会分配给所述电池组,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送风腔(7)送风的风机(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机(8)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风机(8)的送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送风腔(7)位于两个所述风机(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安装在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的电池包(9),所述出风口(6)也设置有多个,且一个所述电池包(9)对应一个所述出风口(6),电池包(9)一侧靠近所述送风腔(7),电池包(9)另一侧靠近所述出风口(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4)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4)上安装有膨胀阀(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冷凝器(2)散热的散热风扇(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储能集装箱(3)、电池组,所述冷凝器(2)上连接有换热盘管(4),所述换热盘管(4)远离所述冷凝器(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1)上,所述压缩机(1)与所述冷凝器(2)连通,所述换热盘管(4)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部,所述电池组安装在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所述储能集装箱(3)上靠近所述换热盘管(4)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5),所述储能集装箱(3)上还开设有出风口(6),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5)进入,依次经过所述换热盘管(4)和所述电池组然后从所述出风口(6)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换热盘管(4)分别位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式储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形成有送风腔(7),所述送风腔(7)通入的风会分配给所述电池组,所述储能集装箱(3)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送风腔(7)送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林谢虹鞠俊金长英费天庠
申请(专利权)人: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