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1041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包括由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制成的多个盘状附着基以及一连接绳,所述盘状附着基沿径向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将多个盘状附着基间隔串联起来,所述盘状附着基的两侧端面上设有若干口袋形凸起。该牡蛎幼苗附着装置通过连接绳将多个盘状附着基串联在一起,且盘状附着基表面设有口袋形凸起,便于牡蛎幼苗附着,盘状附着基和连接绳均采样玄武岩纤维制成,亲水、保水性好,提高了牡蛎幼苗的附着效率和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牡蛎幼苗采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牡蛎礁修复中锁使用的牡蛎幼苗附着基大多采用栉孔扇贝皮、牡蛎壳等,这些生物质附着基质地较脆,在运输和牡蛎礁修复施工过程中极易破碎,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了诸如专利cn106719186a所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北方长牡蛎养殖的附着基及其制作方法,该专利中的附着基主要成分是水泥(即混凝土),混凝土附着基虽然解决了栉孔扇贝皮、牡蛎壳易碎的问题,但由于混凝土的特性,投入海中后会释放大量碱性物质,影响牡蛎附着,且混凝土附着基质量大,导致施工不便。

2、另外,扇贝皮、牡蛎壳、混凝土等材料的保水性差,在运输过程及牡蛎礁修复施工过程中,上述材料会较快干结,使附着的牡蛎苗缺水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包括由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制成的多个盘状附着基以及一连接绳,所述盘状附着基沿径向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将多个盘状附着基间隔串联起来,所述盘状附着基的两侧端面上设有若干口袋形凸起。

2、进一步的,所述盘状附着基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后通过打结的方式将盘状附着基固定在连接绳上。

3、进一步的,所述盘状附着基由两个半盘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半盘沿中心孔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的两侧面各设有一卡槽,所述固定凹槽内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固定组件,从而将两个半盘连接在一起。

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横臂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横臂两侧的弹性夹臂,所述横臂上设有绳槽,所述绳槽从横臂一侧贯穿至中心位置,所述弹性夹臂末端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

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6、该牡蛎幼苗附着装置通过连接绳将多个盘状附着基串联在一起,且盘状附着基表面设有口袋形凸起,便于牡蛎幼苗附着,盘状附着基和连接绳均采样玄武岩纤维制成,亲水、保水性好,提高了牡蛎幼苗的附着效率和成活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制成的多个盘状附着基以及一连接绳,所述盘状附着基沿径向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将多个盘状附着基间隔串联起来,所述盘状附着基的两侧端面上设有若干口袋形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附着基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后通过打结的方式将盘状附着基固定在连接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附着基由两个半盘拼接而成,两个所述半盘沿中心孔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的两侧面各设有一卡槽,所述固定凹槽内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固定组件,从而将两个半盘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横臂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横臂两侧的弹性夹臂,所述横臂上设有绳槽,所述绳槽从横臂一侧贯穿至中心位置,所述弹性夹臂末端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制成的多个盘状附着基以及一连接绳,所述盘状附着基沿径向设有中心孔,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将多个盘状附着基间隔串联起来,所述盘状附着基的两侧端面上设有若干口袋形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牡蛎礁修复的近江牡蛎幼苗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状附着基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绳穿过中心孔后通过打结的方式将盘状附着基固定在连接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牡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思群马秀芬杨雷杨建斌丁吉东郑桂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清海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