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1039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包括架空结构和通风降温系统;架空结构包括上层构筑物以及数根支撑上层构筑物的桩基础;通风降温系统包括数个旋转通风门、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串联的温控器和风控器;旋转通风门内部中心安装有风温双控旋转轴,风温双控旋转轴分别与温控器和风控器电连接;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和风向仪;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分别与温控器电连接,风向仪与风控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向追踪及选择性通风特性,可强迫架空结构外界变方向冷空气与内部热空气单向对流换热,结合构筑物的遮阳效应,最大程度的使工程构筑物下方地基基础的冷能不断积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1、多年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且至少连续冻结两年的岩土层,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承载力。但是,活动层表面的冻胀融沉会使得构筑物局部抬升、下沉、倾斜并产生裂缝。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退化、温度升高、活动层加深会加剧上述破坏。为此,多年冻土区的构筑物普遍使用桩、柱结构将房屋架空成敞开式通风结构,不仅有效的保护结构基础免受活动层冻胀融沉的破坏,而且构筑物的遮阳效应可以有效保持构筑物下伏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青藏高原的高温多年冻土区旱桥、车站、部分观测站等也采用上述架空结构。该结构对下伏多年冻土的地温影响也已有报道。

2、全球变暖对这种架空结构的热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最为典型的是雅库茨克(昵称高跷之城),其大部分建筑都离地表5~10英尺,下部为打入冻土层的柱支撑结构。然而,随着北极地区的快速升温,雅库茨克的平均气温十年内升高5℃,导致永久冻土融化、构筑物结构下沉,地基开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温度普遍高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过去几十年,高耸于欧亚大陆副热带东部的青藏高原增暖速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较高的升温速率导致的高温冻土快速退化对工程构筑物的威胁更为显著。如何减小或者阻挡外部环境向结构下方的热输入,增加外部冷空气与架构下方的对流换热是有效提高架空结构维持下伏冻土温度较低状态的关键。

3、另外,冻土区风向四季变化多端,且存在主风向效应。以青藏高原为例,常年盛行西北风。构筑物的阻风效应使得迎风侧在暖季有明显的地温抬升效应,在冷季不能有效的与结构下方地基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导致构筑物下方及周围基础地温整体差异性较大,引发基础偏向地温较高方向侧的沉降及构筑物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包括架空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架空结构周围的通风降温系统;所述架空结构包括上层构筑物以及数根支撑上层构筑物的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的底部穿过活动层埋入多年冻土;

4、所述通风降温系统包括数个旋转通风门、感应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旋转通风门排列设置在上层构筑物与活动层之间架空空间侧边缘;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串联的温控器和风控器;所述旋转通风门内部中心安装有风温双控旋转轴,所述风温双控旋转轴分别与温控器和风控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通风门的旋转角度;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架空空间外界空气温度的第一温度探头、感应架空空间内部空气温度的第二温度探头和监测上层构筑物顶部风向的风向仪;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分别与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风向仪与风控器电连接。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构筑物的底部与地面间架空高度为1m。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平方向上,每个第一温度探头均距离架空空间侧边缘2m;所述第二温度探头与第一温度探头的高度相等,约为架空高度的1/2。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温度探头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温度探头分别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架空空间的外部;一个第二温度探头设置在所述架空空间的中心位置。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控器和风控器设置在上层构筑物的内部。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架空空间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空间,所述架空空间的每一个边缘上均有多个旋转通风门排列相邻设置,每个旋转通风门关闭时,架空空间与外界空间隔离。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控器始终处于激活状态,风控器在激活状态下的巡检周期为半小时。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构筑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供电系统,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为所述风温双控旋转轴、感应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供电。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构筑物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导流的风罩,所述风罩位于所述旋转通风门的顶部。

13、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1,第一温度探头和第二温度探头感应架空空间外界和内部的空气温度并发送给温控器,风向仪监测上层构筑物顶部风向;

15、步骤2,温控器接收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感应到的架空空间外界和内部的空气温度,当温控器接收到架空空间内部的空气温度大于架空空间外界的空气温度时,温控器产生控制信号激活风控器及风温双控旋转轴;

16、步骤3,所述风控器接收风向仪监测到的上层构筑物顶部风向,所述风控器输出信号并控制风温双控旋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旋转通风门进行旋转,使得旋转通风门与风向保持平行,使旋转通风门外部的冷空气从架空空间迎风侧进入,与架空空间内部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换热后的空气从架空空间另一侧排出;

17、步骤4,当温控器接收到架空空间内部的空气温度等于或小于架空空间外界的空气温度时,温控器传输信号并控制风温双控旋转轴驱动旋转通风门旋转关闭以保证架空空间与外界空间完全封闭隔离。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专利技术的风向追踪旋转通风门可根据上层构筑物顶部风向以及架空空间外界和内部的空气温度相对大小,使外部冷空气向内流动,阻止外部热空气向内流动,以此达到架空结构内外选择性单向对流换热作用,从而维持上层构筑物下方地基持续低温状态;

20、2、本专利技术将遮阳降温和选择性强制对流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两者优点,通过对自然界冷能的采用,储藏,热能的避免、阻挡,达到架空结构最大降温效果,有效的解决高温高含冰量脆弱冻土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间的矛盾,满足工程建筑热稳定性的特殊要求;

21、3、本专利技术是风向追踪通风降温装置,通风降温过程中旋转通风门的角度时刻与构筑物上方风向仪监测到的风向保持一致(平行),结合入风口风罩的使用最大程度的保证变风向外界冷空气畅通进入架空空间内部实现强制对流换热,克服了路基通风管单向通风,对流换热不佳的缺点;

22、4、本专利技术在寒区构筑物工程中的实施,使工程建筑基础下方的冷能不断积累,使得下伏多年冻土地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整体温差较小;工程构筑物服役期间所需承载力对应的基础桩长大幅降低,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架空结构周围的通风降温系统;所述架空结构包括上层构筑物以及数根支撑上层构筑物的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的底部穿过活动层埋入多年冻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构筑物的底部与地面间架空高度为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方向上,每个第一温度探头均距离架空空间侧边缘2m;所述第二温度探头与第一温度探头的高度相等,约为架空高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探头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温度探头分别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架空空间的外部;一个第二温度探头设置在所述架空空间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和风控器设置在上层构筑物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空间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空间,所述架空空间的每一个边缘上均有多个旋转通风门排列相邻设置,每个旋转通风门关闭时,架空空间与外界空间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始终处于激活状态,风控器在激活状态下的巡检周期为半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构筑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供电系统,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为所述风温双控旋转轴、感应单元以及控制单元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构筑物四周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导流的风罩,所述风罩位于所述旋转通风门的顶部。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架空结构周围的通风降温系统;所述架空结构包括上层构筑物以及数根支撑上层构筑物的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的底部穿过活动层埋入多年冻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构筑物的底部与地面间架空高度为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方向上,每个第一温度探头均距离架空空间侧边缘2m;所述第二温度探头与第一温度探头的高度相等,约为架空高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探头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温度探头分别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架空空间的外部;一个第二温度探头设置在所述架空空间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冻土地基的架空结构风向追踪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和风控器设置在上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樯温智韩伟宋焕东彭素江王万兴叶勤葛英兰刘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