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力触觉再现的建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虚拟手术仿真过程 中,人机交互的基于物理意义的柔性体实时力触觉再现的对称式板弹簧虚拟模型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手术一旦失败会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手术前对手术过 程涉及到的人体柔性体进行虚拟手术仿真具有重大的学术、经济和社会意义。在虚拟手术 中,引入力触觉反馈,可以使操作者在手术仿真中不仅能够看到而且还能自然真实的触摸、 感知和控制虚拟代理与虚拟柔性体的交互,使得手术仿真更真实可靠。因此,准确快速的力 触觉再现的建模方法是虚拟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基于物理意义的力触觉再现的建模方 法,对柔性体的变形进行实时仿真,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基于物理意义的柔性体实时力触觉再现的建模方法主要有如下5 种①弹簧-质点模型结构简单,算法容易实现且计算效率较高,实时性和交互性易于实 现,但是由于该模型本身力学结构的局限性,在系统的模型构建、参数选取和模拟效果的准 确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故精确性和稳定性往往不能令人满意。②有限元模型虽然可对 物体的形变进行精确和定量的模拟,但涉及大量繁复的计算,实时交互性差。③边界元模型 虽对模型的边界进行离散,简化了计算,但在稳定性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困难。④长单元模型 具有较高的力触觉反馈刷新速度,求解方便,但由于模型抽象度较高,计算精度较低。⑤形 状保持链模型具有实时性较好的优点,但是基于链元素为刚性体这个假设,故精度不高。以 上说明,这些常用的柔性体实时力触觉再现的建模方法均存在计算较为繁杂和仿真精度不 高等问题,继而影响了计算的实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柔性力触觉再现的对称式板弹簧虚拟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建模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对虚拟场景进行初始化;步骤2当检测到虚拟代理碰撞到虚拟柔性体表面上任何一点时,在给定虚拟接触拉力F作用下,虚拟代理与虚拟柔性体交互的局部区域内部填充对称式板弹簧虚拟模型,在交互过程中,输出反馈为采用对称式板弹簧虚拟模型计算出来的反应在拉力作用下虚拟柔性体实时变形仿真的力触觉信息的信号,所述对称式板弹簧虚拟模型的建模方法为(1)参数初始化,(2)在给定虚拟接触拉力F作用下,当虚拟代理碰撞到虚拟柔性体表面上的任意点时,在碰撞点处下悬挂一叶片宽度为b、厚度为h、长度为l1的对称式单板弹簧,形成第一层,在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下,设置一叶片宽度为b、厚度为h、长度为l2=l1q的对称式单板弹簧,形成第二层,在第二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下,设置一叶片宽度为b、厚度为h、长度为l3=l1q2的对称式单板弹簧,形成第三层,依此类推,在第i 1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下,设置一叶片宽度为b、厚度为h、长度为li=l1qi 1的对称式单板弹簧,形成第i层,i=1,2,3,……N,N为自然数,各层对称式单板弹簧长度构成以l1为首项,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q的取值范围范围为1~2,假定虚拟接触拉力F的作用线和对称式板弹簧中心线一致,且在虚拟接触拉力F作用下,若柔性体中共有M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产生变形,则第M层称为变形截止层,若给定的虚拟接触拉力F能使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变形量X1达到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给定的挠度值XC1,这种情况下假定前M 1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变形量均与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给定的挠度值相同,变形截止层第M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变形量不大于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给定的挠度值,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消耗的拉力F1为其中,XC1、P1分别表示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给定的挠度值、第一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的弹簧刚度,除第一层和变形截止层第M层外,其余各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消耗的拉力Fj为Fj=XC1·Pj(2)j的取值范围为2~M 1,变形截止层第M层的变形量为 <mrow><msub> <mi>X</mi> <mi>M</mi></msub><mo>=</mo><mfrac> <mrow><mi>F</mi><mo>-</mo><munderover> <mi>Σ</mi> <mrow><mi>i</mi><mo>=</mo><mn>1</mn> </mrow> <mrow><mi>M</mi><mo>-</mo><mn>1</mn> </mrow></munderover><msub> <mi>F</mi> <mi>i</mi></msub> </mrow> <msub><mi>P</mi><mi>M</mi> </msub></mfrac><mo>-</mo><mo>-</mo><mo>-</mo><mrow> <mo>(</mo> <mn>3</mn> <mo>)</mo></mrow> </mrow>PM为变形截止层第M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的弹簧刚度,任意第i层的对称式单板弹簧的弹簧刚度为 <mrow><msub> <mi>P</mi> <mi>i</mi></msub><mo>=</mo><mfrac> <mrow><mn>3</mn><mi>EI</mi> </mrow> <msubsup><mi>l</mi><mi>i</mi><mn>3</mn> </msubsup></mfrac><mo>-</mo><mo>-</mo><mo>-</mo><mrow> <mo>(</mo> <mn>4</mn> <mo>)</mo></mrow> </mrow>其中,E、I、li分别为弹性模量、截面惯性矩、第i层的对称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瑞,孙伟,宋爱国,叶小岭,张颖超,李佳璐,张小娜,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