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31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8
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包括窗框护罩本体,属于车辆窗框技术领域,窗框护罩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窗框护罩本体的背面上安装有风道系统,窗框护罩本体装配于车门的窗框处;风道系统包括柔性风道,柔性风道固定于窗框护罩本体的背面;柔性风道上设置有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端口,出风端口与出风口连接;柔性风道的一端延伸至窗框护罩本体的外部后连接有进风端口,进风端口与车门内饰板的除霜风道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具备优良的风道系统,车窗的除霜除雾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窗框,尤其涉及一种车门窗框护罩


技术介绍

1、车辆行驶过程中车窗玻璃起雾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是出现在雨天或是天气寒冷的秋、冬季节里。当玻璃上出现雾气时,由于视线受阻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2、车窗玻璃起雾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车内外温差,车窗容易起雾,车窗玻璃与外界接触温度低,车内水汽凝结在玻璃上形成雾;二是窗口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当空气湿度恒定时,如果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容易在车窗表面形成冷凝,前挡风玻璃会起雾;三是车窗两侧有一定的温差。如果车窗两侧温度不同,低温表面的水饱和蒸气压低于周围环境,水蒸气会聚集在玻璃表面,以微小水滴的形式渗出形成雾。

3、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后风挡玻璃普遍配置有雨刮系统,并且玻璃也具备电加热功能,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除霜除雾,恢复可视区域。但是对于门窗玻璃来说,则需要通过开启暖风或者外循环吹风模式来达到除霜除雾目的,这对出风口位置、出风方向以及出风量有较高要求,实际使用时效果不佳,除霜除雾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门窗玻璃除霜除雾效果较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具备优良的风道系统,车窗的除霜除雾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包括窗框护罩本体,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窗框护罩本体的背面上安装有风道系统,窗框护罩本体装配于车门的窗框处;风道系统包括柔性风道,柔性风道固定于窗框护罩本体的背面;柔性风道上设置有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出风端口,出风端口与出风口连接;柔性风道的一端延伸至窗框护罩本体的外部后连接有进风端口,进风端口与车门内饰板的除霜风道连接。

3、风道系统通过窗框护罩本体设置于窗框处,风道系统由柔性风道构成,柔性风道的进风端口嫁接在车门内饰板的除霜风道上。需要除霜除雾时,启动汽车自身的除霜装置,由于柔性风道的出风端口是与窗框护罩本体的出风口连接的,当除霜装置运行时,除霜风道会向柔性风道内送风,并且通过出风口均匀的吹向车窗玻璃,从而实现了车窗的快速除霜除雾,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窗框护罩本体为c形的结构,c形的窗框护罩本体与车门的窗框相适配。

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出风口设置于窗框护罩本体一侧的纵向臂的正面,柔性风道固定于该纵向臂的背面。

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窗框护罩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卡接件,窗框护罩本体通过卡扣件固定于车门的窗框处。

7、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卡扣件设置于窗框护罩本体两侧的纵向臂的背面。

8、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卡扣件包括卡扣座和卡扣,卡扣座安装于纵向臂的背面,卡扣座上安装有卡扣。

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若干出风口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窗框护罩本体顶侧的横向臂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

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窗框护罩本体两侧的纵向臂的底端分别设置有螺栓安装过孔和内饰板定位孔。

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柔性风道上包裹有海绵层。

1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风道系统通过窗框护罩本体设置于窗框处,风道系统由柔性风道构成,柔性风道的进风端口嫁接在车门内饰板的除霜风道上。需要除霜除雾时,启动汽车自身的除霜装置,由于柔性风道的出风端口是与窗框护罩本体的出风口连接的,当除霜装置运行时,除霜风道会向柔性风道内送风,并且通过出风口均匀的吹向车窗玻璃,从而实现了车窗的快速除霜除雾,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包括窗框护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16),窗框护罩本体(1)的背面上安装有风道系统(2),窗框护罩本体(1)装配于车门的窗框处;风道系统(2)包括柔性风道(21),柔性风道(21)固定于窗框护罩本体(1)的背面;柔性风道(21)上设置有与出风口(16)相对应的出风端口(23),出风端口(23)与出风口(16)连接;柔性风道(21)的一端延伸至窗框护罩本体(1)的外部后连接有进风端口(22),进风端口(22)与车门内饰板的除霜风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为C形的结构,C形的窗框护罩本体(1)与车门的窗框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出风口(16)设置于窗框护罩本体(1)一侧的纵向臂的正面,柔性风道(21)固定于该纵向臂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卡接件,窗框护罩本体(1)通过卡扣件固定于车门的窗框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卡扣件设置于窗框护罩本体(1)两侧的纵向臂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卡扣件包括卡扣座(12)和卡扣(13),卡扣座(12)安装于纵向臂的背面,卡扣座(12)上安装有卡扣(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若干出风口(16)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顶侧的横向臂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两侧的纵向臂的底端分别设置有螺栓安装过孔(14)和内饰板定位孔(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柔性风道(21)上包裹有海绵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包括窗框护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出风口(16),窗框护罩本体(1)的背面上安装有风道系统(2),窗框护罩本体(1)装配于车门的窗框处;风道系统(2)包括柔性风道(21),柔性风道(21)固定于窗框护罩本体(1)的背面;柔性风道(21)上设置有与出风口(16)相对应的出风端口(23),出风端口(23)与出风口(16)连接;柔性风道(21)的一端延伸至窗框护罩本体(1)的外部后连接有进风端口(22),进风端口(22)与车门内饰板的除霜风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窗框护罩本体(1)为c形的结构,c形的窗框护罩本体(1)与车门的窗框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在于,出风口(16)设置于窗框护罩本体(1)一侧的纵向臂的正面,柔性风道(21)固定于该纵向臂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车门窗框护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霜夏天秦敬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