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隔离开关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1、隔离开关是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用电场景中的安全影响均较大。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将需要检修的设置或线路与电源用一个明显断开点隔开。在一个典型的隔离开关中,存在两个接线柱,在两个接线柱之间设置有一个可滑动的杆结构。在杆结构上设置一个导通电极,导通电极通过一个弹性结构连接到杆结构,绝大多数情况下,以上的弹性结构为金属弹片,而一些情况下也存在使用螺旋弹簧的设置。
2、由于在杆结构的滑动过程中导通电极有概率分离于杆结构,但又不能将导通电极固定于杆结构;那么螺旋弹簧与导通电极之间的固定关系存在容易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旨在解决不能将导通电极固定于杆结构,螺旋弹簧与导通电极之间的固定关系存在容易脱落风险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包括:
3、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活动通道;
4、活动杆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通道,所述活动杆组件包括活动杆、导通电极和螺旋弹簧,所述活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部贯穿有安装窗,所述导通电极背面设置于所述安装窗内的底部,所述导通电极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极连接结构
5、开关扭组件,包括开关扭和扭簧,所述开关扭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开关扭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形成配合,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扭,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6、第二壳体组件,可拆地结合于所述第一壳体。
7、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连接结构在所述导通电极正面呈凸出圆柱状,所述螺旋弹簧卡固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的外周。
8、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连接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螺旋弹簧的环形卡固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连接结构为所述导通电极本体向所述安装窗顶部方向凸出而成,所述电极连接结构的内凹处形成所述电极对位结构,所述杆对位结构为柱状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在所述导通电极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倒钩结构,所述倒钩结构的开口侧设置于所述导通电极长度方向的外侧,其中,所述倒钩结构为导通电极的本体外刺形成。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对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导通电极在长度方向的两个倒钩结构之间的通孔,所述杆对位结构为柱状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窗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螺旋弹簧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柱。
13、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导通电极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安装窗的顶部。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窗外的顶部为杆部,所述杆部的横断面呈十字形,所述杆部在长度方向近所述安装窗的一端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螺旋弹簧穿过所述安装窗为所述缺口卡固。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还设置有指示结构,所述指示结构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指示结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形成配合,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
16、本技术提供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螺旋弹簧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极连接结构,那么螺旋弹簧不会脱离于电极连接结构;导通电极上设置有电极对位结构,安装窗的底部对应电极对位结构设置有杆对位结构,电极对位结构与杆对位结构形成长度方向活动的配合,实现了限制导通电极的作用,且不会干扰其正常的功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在所述导通电极(220)正面呈凸出圆柱状,所述螺旋弹簧(230)卡固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的外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螺旋弹簧(230)的环形卡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为所述导通电极(220)本体向所述安装窗(211)顶部方向凸出而成,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的内凹处形成所述电极对位结构(222),所述杆对位结构(240)为柱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包括两个在所述导通电极(220)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倒钩结构,所述倒钩结构的开口侧设置于所述导通电极(220)长度方向的外侧,其中,所述倒钩结构为导通电极(220)的本体外刺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窗(21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250),所述螺旋弹簧(23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柱(25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230)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导通电极(22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安装窗(211)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窗(211)外的顶部为杆部,所述杆部的横断面呈十字形,所述杆部在长度方向近所述安装窗(211)的一端上设置有沿着所述杆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260),所述螺旋弹簧(230)穿过所述安装窗(211)为所述缺口(260)卡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上还设置有指示结构(150),所述指示结构(150)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指示结构(150)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210)形成配合,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在所述导通电极(220)正面呈凸出圆柱状,所述螺旋弹簧(230)卡固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的外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螺旋弹簧(230)的环形卡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为所述导通电极(220)本体向所述安装窗(211)顶部方向凸出而成,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的内凹处形成所述电极对位结构(222),所述杆对位结构(240)为柱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221)包括两个在所述导通电极(220)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倒钩结构,所述倒钩结构的开口侧设置于所述导通电极(220)长度方向的外侧,其中,所述倒钩结构为导通电极(220)的本体外刺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优化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对位结构(222)为设置于所述导通电极(220)在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发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民弘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