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书闵专利>正文

全自动开收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024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下巢滑设于中棒上,其伞头内设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连接于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通过上述的结构,开伞通过开伞线拉动中棒的节管、下巢线拉动下巢或中棒的节管,达成开伞的状态,收伞时,则通过解脱控制开伞线的卷动装置,此时利用收伞件拉动中棒或下巢进行全面的收拢,并达成完全收伞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伞,准确地说是能够完全自动开收的多折伞,该伞通过对伞头内按钮 的触压实现完全自动开收的效果,避免了原有自动开收伞需要人为按压收拢中棒的缺陷。
技术介绍
伞,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遮阳或者防雨工具,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一种产品, 目前使用的伞,按照用途来分,有阳伞、雨伞、高尔夫伞,按照结构来分,有直骨伞、多折伞。对于多折伞,通常是采用伞头上设置控制按钮,通过按钮控制伞头内的控制机构, 实现伞的自动开收效果。一种简单的结构形式是将中棒内设有翘板,翘板通过弹簧顶持,开 伞时,翘板扣合于中棒的卡制槽,使得下巢定位,伞面伸张;收伞时,按压按钮,解脱翘板对 中棒的卡制,可将伞收拢。然而上述的控制方式并不如意,因此,专利申请94211963. 0和02291090. 5都提出 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这些结构形式是在伞头内设置子弹头,通过子弹头拉系下巢,同时子 弹头也被卡掣于伞头内,收伞时才解脱对子弹头的卡掣;中棒被设于伞头内的卡掣件进行 卡掣,开伞时,按动按钮,先解脱对中棒的卡掣,中棒在设置于其内的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弹 出,子弹头和拉线拉系下巢上升,达到开伞的状态,收伞时,再次按动按钮,解除对子弹头的 卡系,子弹头上升,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下巢向下位移,使伞骨收拢于中棒,达到收拢之目 地。但是这些自动开收伞,都是只能在收伞时收拢伞骨,并不能使多节中棒完全收拢, 中棒仍然要靠人为进行收拢,方能进行下一次的开伞动作,也就是说,上述的自动开收伞是 名不符实的,并不能做到完全收拢伞骨及中棒。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地是设计一种用于多折伞开收控制的能够完全进行自动 开收的伞,该伞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收伞时将伞骨及中棒完全收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开收伞,该全自动开收伞避免原有自动 开收伞结构带来的无法将中棒收拢的问题,同时简化了自动开收伞的结构。经研究发现,要达到自动开伞的目地,在开伞时支撑开伞骨、中棒,需提供一种强 有力的向上推力,因此,现有结构就是在中棒内设置开伞弹簧,而且开伞弹簧基本占据多节 中棒节管的所有内部空间,否则无法对所有的中棒节管提供支撑力,而这也是导致收伞时, 开伞弹簧的作用力过于强大,无法通过其它部件进行消除,以至于无法完全收拢中棒的原 因。如果能够避免开伞弹簧的使用达到开伞的效果,则就可以达到完全收拢伞骨及中棒的 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 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 下巢滑设于中棒上,上巢及下巢分布连接伞骨,其特征在于3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以在开伞时收入开伞线,收伞时放出开伞线.一入 ,一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 一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绕设于上巢或中棒从上向下第一节管后,至少连 接或穿过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收伞件设置于中棒、伞骨、伞头任意一个或几个上,以在收伞时进行收伞 操作。通过上述的结构,开伞通过开伞线拉动中棒的节管、下巢线拉动下巢或中棒的节 管,达成开伞的状态,收伞时,则通过解脱控制开伞线的卷动装置,使卷动装置反向放线, 此时利用收伞件及下巢线的连动性来拉动中棒或下巢进行全面的收拢,并达成完全收伞状 态。同时,单纯依靠设于伞中的拉线、卷动装置及收伞件进行开收伞,也大大简化伞的 结构,便于加工制作。在上述的描述中,连接,并不代表一定要固定,而是意味着能够产生作用,其可以 是绑定、套扣、搭接、卡勾、固定等方式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开伞线与下巢线可连接于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拉线结构。所述全自动开收伞,其还可以设一辅助线,该辅助线一端连接于从上向下第一个 节管上,绕设于第二节管后,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节管。所述辅助线,其至少具有一条,用以协调及控制中棒节管之间的开收动作,所述的 辅助线,一端连接于其所穿过节管的上一节管,绕系于其所穿过的节管后,一端连接于其所 穿过节管的下一节管。且辅助线可进行延伸,与开伞线或下巢线进行连接,以达成联动性。所述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上,另一端则向上引出,绑系于中棒从下向上 第二个节管的下部。所述下巢线,其一端固定于下巢的上部,另一端绕设于上巢或中棒从上向下第一 节管后,连接于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所述收伞件,其为收伞弹性组件,收伞弹性组件为可具有弹性拉伸或收缩之构件, 设置于中棒或伞骨上,或收伞弹性组件直接为弹性伞骨,便于拉系收伞。在特定的弹性伞骨 结构中,例如莲花伞骨,也可以采用伞骨作为收伞件。所述收伞弹性组件,其为设于伞骨上的收伞弹簧、收伞拉簧,或者设置于中棒内的 拉簧、弹性辘轳、弹性纤维布的任意一种。所述全自动开收伞,其中棒内,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内设有辅助拉簧,辅助拉簧一 端固定于该第二个节管的上部,一端固定于从下向上第一个节管或伞头上,开伞时,辅助拉 簧被拉开,收伞时,通过辅助拉簧的收缩力进行收伞。所述卷动装置,其可为电机、弹性辘轳,或类似能够双向转动且具可控制单向强制 旋转作用的装置,便于控制及实现开收伞的收放线控制。比较好的方式是将卷动装置或者 设置于伞头内,或者设置于伞头上方,或者设置于伞头的延伸件(可向伞头上方或下方延 伸),或者设置于与伞头固定在一起的中棒节管内。一种复杂的实施方式中,卷动装置可以设置于伞的中棒内,或者设置于伞的上部,如上巢内或上巢上方。伞头内按钮的设计及控制方式,在现有的伞头结构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故不 再赘述。本专利技术采用中棒无开伞弹簧的设计方式,结合拉线、卷动装置及收伞件的配合,开 伞时将伞联动打开,收伞时将伞联动收拢,控制简易,便于实现,且避免了现有中棒开伞弹 簧的限制,能够控制伞的完全开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3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方式的开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所示方式的收伞状态中棒及上巢、下巢、伞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做详细说明。图1 一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三折伞为基 础,故伞的结构包括伞骨10、上巢11、下巢15、外管12、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下巢滑设于中棒上,上巢及下巢分布连接伞骨,其特征在于: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以在开伞时收入开伞线,收伞时放出开伞线; 一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一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绕设于上巢或中棒从上向下第一节管后,至少连接或穿过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收伞件设置于中棒、伞骨、伞头任意一个或几个上,以在收伞时进行收伞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其包括伞骨、中棒、伞头、上巢及下巢,中棒具有至少两节嵌套于一起的节管,该中棒底端设一伞头,在中棒顶端固设上巢,下巢滑设于中棒上,上巢及下巢分布连接伞骨,其特征在于一卷动装置,该卷动装置与一开伞线连接,以在开伞时收入开伞线,收伞时放出开伞线; 一开伞线,其一端连接于卷动装置,另一端至少连接于中棒从下向上第二个节管;一下巢线,其一端连接于下巢,另一端绕设于上巢或中棒从上向下第一节管后,至少连接或穿过中棒从上向下第二个节管;及一收伞件,收伞件设置于中棒、伞骨、伞头任意一个或几个上,以在收伞时进行收伞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开伞线与下巢线可连接于一 起,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拉线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开收伞,其还设一辅助 线,该辅助线一端连接于从上向下第一个节管上,绕设于第二节管后,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节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其至少具有一条,用以 协调及控制中棒节管之间的开收动作,所述的辅助线,一端连接于其所穿过节管的上一节 管,绕系于其所穿过的节管后,一端连接于其所穿过节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
申请(专利权)人:张书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