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41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3
本公开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从车辆用座椅的上部的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具有前后腔以及安全气囊主体。前后腔具有从乘员的头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而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的左右一对前后延伸部、以及将一对前后延伸部的前端部在座椅左右方向上进行连结的连结部。安全气囊主体在连结部的座椅后方侧处晚于前后腔而向乘员侧进行膨胀展开。该安全气囊主体具有在由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约束时对安全气囊施加朝向座椅下方的力的向下施力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具备安全气囊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日本特开2019-018593号公报中公开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充气装置,其在冲击输入时产生高压的气体;袋体(安全气囊),其接受来自充气装置的气体的供给而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进行膨胀展开。安全气囊具备:躯干支承部,其隔着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躯干而向与座椅靠背相反的一侧进行展开;一对头部支承部,该一对头部支承部隔着乘员的头部而在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进行展开,并且与躯干支承部相连接。在安全气囊上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在展开状态下于一对头部支承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并避开所述乘员的头部。

2、日本特开2019-218013号公报中公开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充气装置;安全气囊,其通过从充气装置被供给的气体而进行展开。安全气囊具有向座席的背面侧进行展开的后方膨胀部、从后方膨胀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向前方延伸的一对侧方膨胀部、以及从一对侧方膨胀部向中央侧延伸且在中央处被相互连结从而对乘员的前方进行覆盖的一对前方膨胀部。在该安全气囊中,按照后方膨胀部、侧方膨胀部、前方膨胀部的顺序而形成有气体流道。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日本特开2019-018593号公报中公开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相对于乘员而从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展开的躯干支承部(安全气囊主体)通过向乘员的头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展开的一对头部支承部(前后腔)而被支承。同样地,在日本特开2019-218013号公报中公开的安全气囊装置中,相对于乘员而从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展开的一对前方膨胀部(安全气囊主体)通过向乘员的头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展开的一对侧方膨胀部(前后腔)而被支承。

2、在上述的各现有技术中,由于在由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约束时来自乘员的胸部的输入会被施加给安全气囊主体,从而安全气囊有可能会围绕前后腔的基端部而向座椅上方侧避让。此外,在由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约束的中期至后期,由于安全气囊主体被夹在因车辆碰撞的冲击而前倾的乘员的上半身与乘员的大腿部之间,从而存在安全气囊主体向座椅前方斜上方而被推出的可能性。

3、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车辆用座椅的上部的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在乘员约束时意外地向座椅上方侧位移的情况的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乘员保护装置

4、第一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充气装置,其在车辆的碰撞时产生气体;安全气囊,其被供给所述气体,并从车辆用座椅的上部的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前后腔、安全气囊主体以及向下施力部,所述前后腔具有从落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而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的左右一对前后延伸部、以及将所述一对前后延伸部的前端部在座椅左右方向上进行连结的连结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在所述连结部的座椅后方侧处晚于所述前后腔而向所述乘员侧进行膨胀展开,所述向下施力部在由所述安全气囊所实现的所述乘员的约束时,对所述安全气囊施加朝向座椅下方的力。

5、在第一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在车辆的碰撞时从充气装置产生的气体被供给至安全气囊,从而安全气囊从车辆用座椅的上部的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该安全气囊具有前后腔、安全气囊主体以及向下施力部。前后腔具有从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而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的左右一对前后延伸部、以及将一对前后延伸部的前端部在座椅左右方向上进行连结的连结部。安全气囊主体在前后腔的连结部的座椅后方侧处晚于前后腔而向乘员侧进行膨胀展开。向下施力部在由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约束时对安全气囊施加朝向座椅下方的力。由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意外地向座椅上方侧位移的情况。

6、第二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具有:胸腹约束部,其在与所述前后腔相比而靠座椅下方侧处对所述乘员的胸部以及腹部进行约束;头约束部,其先于由所述胸腹约束部所实现的所述胸部以及所述腹部的约束,而在与所述前后腔相比而靠座椅上方侧处对所述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所述向下施力部为所述头约束部。

7、根据第二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主体具有胸腹约束部和头约束部。安全气囊主体的胸腹约束部在与前后腔相比而靠座椅下方侧处对乘员的胸部以及腹部进行约束。安全气囊主体的头约束部先于由胸腹约束部所实现的胸部以及腹部的约束,而在与前后腔相比而靠座椅上方侧处对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通过由该头约束部所实现的头部的约束,从而在安全气囊主体上围绕一对前后延伸部的基端部而作用有朝向座椅下方侧的力矩。由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意外地向座椅上方侧位移的情况。

8、第三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向下施力部为被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上部处且在所述约束时与所述车辆的顶棚抵接的顶棚抵接部。

9、根据第三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在由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约束时,被设置在安全气囊主体的上部的顶棚抵接部会与车辆的顶棚抵接。由此,由于针对安全气囊主体、即安全气囊而从顶棚施加有朝向座椅下方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意外地向座椅上方侧位移的情况。

10、第四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向下施力部为左右一对后方系带,所述左右一对后方系带的各自的一端部被卡止于所述一对前后延伸部上、且各自的另一端部在与所述乘员相比而靠座椅后方侧处被卡止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或车身上,并且所述左右一对后方系带在所述约束时将所述一对前后延伸部向座椅后方且斜下方拉拽。

11、根据第四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左右一对后方系带的各自的一端部被卡止于前后腔的一对前后延伸部上,且各自的另一端部在与乘员相比而靠座椅后方侧处被卡止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或车身上。在由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约束时,一对后方系带将一对前后延伸部向座椅后方且斜下方拉拽。由此,由于对安全气囊施加有朝向座椅下方的分力,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意外地向座椅上方侧位移的情况。

12、第五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主体被形成为,膨胀展开状态下的座椅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端部而逐渐减小。

13、根据第五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膨胀展开后的安全气囊主体由于座椅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端部而逐渐减小,因此左右侧面以越趋向于座椅下方侧则越相互接近的方式而倾斜。由此,即使在因车辆碰撞的冲击而向座椅前方斜上方被弹起的乘员的臂部与安全气囊主体发生干涉的情况下,通过以上述方式而倾斜的侧面与臂部滑动接触,从而臂部也会向座椅左右方向的外侧弹开。其结果为,能够减小从乘员的臂部被施加到安全气囊主体上的朝向座椅上方侧的抬起力。

14、第六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充气装置,其在车辆的碰撞时产生气体;安全气囊,其被供给所述气体,并从车辆用座椅的上部的座椅后方侧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胀展开,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前后腔以及安全气囊主体,所述前后腔具有从落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而向座椅前方侧进行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6.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8.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9.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具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光由山本武司岩间俊树楠原由人石井力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