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9417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53
本技术属电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整体结构由导电部装、线夹部装、动力部装三部分组成的,压盖、支柱、绝缘隔垫、导柱和弹簧组成导电部装,定刀、定刀座、动刀、动刀座、立柱、压紧块、导向轴、驱动轴、弹簧座、弹簧、底座、导向衬套、导向轴、间隔块、固定环和调整块共同组成线夹部装,气缸和压块,组成动力部装;可实现无人辅助伤线检测,检测后自动脱离线圈,可跟随工位进行换位,具有节省人工,结构简约、灵活、绝缘方式可靠,可适配多种类型嵌线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电工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机定子制造中的嵌线工艺里,伤线检测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在嵌线过程中对线圈通电进行伤线检测,可尽早发现漆包线伤,避免造成后续的浪费;现有伤线检测所采用的方法和装置是:先手动将漆包线放入线夹中,然后进行线圈嵌入,线圈通电同时进行伤线测试,嵌线结束后,手动取出漆包线;这种伤线检测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随着嵌线机型的丰富,多工位嵌线机逐步普及,自动化程度提高,嵌线及上下料均实现无人自动化,这样会造成无法实现漆包线取下动作、绝缘隔离困难、伤线检测电路布置繁琐、无法适配自动化机型等问题,无法实现伤线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

2、本技术专利的方案是: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整体结构由导电部装、线夹部装、动力部装三部分组成:压盖、支柱和绝缘隔垫由第一螺钉、第二螺钉连接,内部插入导柱和弹簧一组成导电部装;定刀与定刀座通过第三螺钉连接,紧固到托盘上;动刀与动刀座通过第四螺钉连接,上端装入立柱和压紧块,下端与导向轴、驱动轴通过第五螺钉、第六螺钉、第七螺钉连接,驱动轴外套弹簧座和弹簧二共同插入底座孔内,导座内嵌导向衬套与导向轴配合使用,导向轴下端分别安装间隔块和固定环,底座两侧安装调整块并通过第八螺钉与托盘连接,共同组成线夹部装;气缸通过第九螺钉连接到定子托盘上,气缸杆头部安装压块,组成动力部装。

3、有益效果

4、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头放入线夹部装内,随着嵌线动作开始,导电部装与接线盘、线夹部装导通,实时测试线伤状态,嵌线动作结束后,动力部装驱动压块,使线夹张开,线头脱离线夹,导电部装同时脱离,检测结束;这样可实现无人辅助伤线检测,具有节省人工,结构简约、灵活、可靠,可适配多种类型嵌线机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整体结构由导电部装(1)、线夹部装(2)、动力部装(3)三部分组成:压盖(4)、支柱(5)和绝缘隔垫(6)分别由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连接,内部插入导柱(9)和弹簧一(10)组成导电部装(1);定刀(11)与定刀座(12)通过第三螺钉(13)连接,紧固到托盘上;动刀(14)与动刀座(15)通过第四螺钉(16)连接,上端装入立柱(17)和压紧块(18),下端与导向轴(19)、驱动轴(20)通过第五螺钉(21)、第六螺钉(22)、第七螺钉(23)连接,驱动轴(20)、外套弹簧座(24)和弹簧二(25)共同插入底座(26)孔内,导座(27)内嵌导向衬套(28)与导向轴(19)配合使用,导向轴(19)下端分别安装间隔块(29)和固定环(30),底座(26)两侧安装调整块(31)并通过第八螺钉(32)与托盘连接,共同组成线夹部装(2);气缸(33)通过第九螺钉(34)连接到定子托盘上,气缸(33)杆头部安装压块(35),组成动力部装(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嵌线机上的伤线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整体结构由导电部装(1)、线夹部装(2)、动力部装(3)三部分组成:压盖(4)、支柱(5)和绝缘隔垫(6)分别由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连接,内部插入导柱(9)和弹簧一(10)组成导电部装(1);定刀(11)与定刀座(12)通过第三螺钉(13)连接,紧固到托盘上;动刀(14)与动刀座(15)通过第四螺钉(16)连接,上端装入立柱(17)和压紧块(18),下端与导向轴(19)、驱动轴(20)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林俊岐温孚超栾光成学虎吴训友王赵辉张保花张本国刘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