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模块及便携式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707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传热模块,该传热模块包括壳体、风机以及导热件。其中,壳体具有风腔,风腔的周壁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风机安装于风腔内。导热件安装于壳体,导热件具有至少两个延伸至风腔内部的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与进风孔、出风孔相连通的风道,导热件还具有用于与蒸发器可拆卸地抵接的接触面。使用时将导热件的接触面与蒸发器相抵接,风机工作时,外部的热空气能够从进风孔流入风腔内,并在风道内流动,由此热风能够与导热件充分接触并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从而降温形成冷风,最后从出风孔流出,因而具备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备上述传热模块的便携式冰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传热模块及便携式冰箱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冰箱、空调、制冰机等制冷装置均包括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制冷模块和传热模块,制冷模块通常都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三大主要部分组成,传热模块则与制冷模块相配合从而输出相应的制冷功能,如冰箱的冷藏功能、空调的冷风功能。

2、可知,目前市面上多为制冷模块和传热模块一体式的冰箱或空调,若是能够将制冷模块和传热模块设计成分体式,将大大增强灵活性和便携性,针对传热模块如何设计,是当前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传热模块,能够实现传输冷量的功能,为与分体式的制冷模块配合而实现制冷功能提供了应用基础。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备上述传热模块的便携式冰箱。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热模块,包括:壳体,具有风腔,所述风腔的周壁开设有与所述风腔相连通的进风孔和出风孔;风机,安装于所述风腔内;导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导热件具有至少两个延伸至所述风腔内部的凸起部,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间隔布置并形成与所述进风孔、所述出风孔相连通的风道,所述导热件还具有用于与蒸发器可拆卸地抵接的接触面。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热模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通过设置导热件,使用时将导热件的接触面与蒸发器相接触贴合,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并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导热件进行降温,风机工作时,外部的热空气能够在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孔流入风腔内,由于导热件具有多个凸起部且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具有风道,风道与进风孔、出风孔相连通,使得进入风腔内的热风能够在风道内流动,在该过程中,热风能够与导热件充分接触并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从而降温形成冷风,最后在风机的作用下从出风孔流出,因而具备较好的制冷效果。在上述结构中,进入风腔内的热风能够通过导热件与蒸发器进行充分热交换,从而形成冷风,因而具备较好的传热效果,能够便于与蒸发器配合实现更好的制冷功能。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风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导热件安装于所述开口,所有的所述凸起部均朝向所述风腔的内部布置,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风腔的外部布置。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开口与所述进风腔相连通并位于所述进风腔背离所述出风腔的一侧,所述进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进风孔均沿着所述进风腔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出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出风孔沿着所述出风腔的周向间隔布置。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全部的所述凸起部均为沿所述风腔的径向布置的条形凸起部,每条所述风道的两端均朝向所述进风腔的内周壁并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孔相连通。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出风腔,所述风机具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腔布置,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风腔的内周壁布置。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内还安装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位于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导热件的一侧,所述多孔板能够遮挡所有的所述风道。

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冰箱,包括:保温箱,具有置物腔,所述保温箱的一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置物腔相连通的安装孔;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传热模块,所述壳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进风孔、所述出风孔均与所述置物腔相连通。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冰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通过将上述的传热模块安装于保温箱,使用时,将蒸发器置于导热件的接触面,从而对导热件进行降温,风机工作时,置物腔内的热空气能够从进风孔流入风腔内,并在风道内流动,从而与导热件充分接触并与导热件进行热交换,降温形成冷风,最后从出风孔流出回到置物腔内,由此能够对置物腔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具备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由于传热模块可拆卸安装于保温箱的安装孔,因而能够便于传热模块的更换和维修,并且使得传热模块和保温箱能够分体保存,便于携带外出。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置物腔内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置物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的多个第二连通孔,所有的所述第二连通孔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周并沿着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腔相互连通,所述出风孔与第二腔相互连通。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温箱包括箱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所述置物腔由所述箱体与所述盖体相互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盖体,所述进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进风孔沿着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安装孔的周缘设有延伸朝向所述置物腔内部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相抵接,且所述抵接面开设有与所有的所述进风孔一一对应的第三连通孔,所有的所述第三连通孔均与所述第一腔相连通。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串联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能够与所述接触面相抵接并对所述导热件降温,其中,所述蒸发器通过两根软管与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对应连通。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具有与所述风腔相连通的开口(150),所述导热件(300)安装于所述开口(150),所有的所述凸起部(310)均朝向所述风腔的内部布置,所述接触面(330)朝向所述风腔的外部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腔(130)和出风腔(140),所述开口(150)与所述进风腔(130)相连通并位于所述进风腔(130)背离所述出风腔(14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全部的所述凸起部(310)均为沿所述风腔的径向布置的条形凸起部,每条所述风道(320)的两端均朝向所述进风腔(130)的内周壁并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孔(11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0)安装于所述出风腔(140),所述风机(200)具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所述进风口(210)朝向所述进风腔(130)布置,所述出风口(220)朝向所述出风腔(140)的内周壁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内还安装有多孔板(400),所述多孔板(400)位于所述凸起部(310)背离所述导热件(300)的一侧,所述多孔板(400)能够遮挡所有的所述风道(320)。

7.便携式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腔(630)内安装有第二隔板(640),所述第二隔板(640)将所述置物腔(630)分隔为第一腔(631)和第二腔(632),所述第二隔板(640)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631)与所述第二腔(632)的多个第二连通孔(6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600)包括箱体(610)和盖体(620),所述盖体(62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610),所述置物腔(630)由所述箱体(610)与所述盖体(620)相互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盖体(62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串联连通的压缩机(700)、冷凝器(710)和蒸发器(720),所述蒸发器(720)能够与所述接触面(330)相抵接并对所述导热件(300)降温,其中,所述蒸发器(720)通过两根软管(730)与所述压缩机(700)、所述冷凝器(710)对应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具有与所述风腔相连通的开口(150),所述导热件(300)安装于所述开口(150),所有的所述凸起部(310)均朝向所述风腔的内部布置,所述接触面(330)朝向所述风腔的外部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腔(130)和出风腔(140),所述开口(150)与所述进风腔(130)相连通并位于所述进风腔(130)背离所述出风腔(14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全部的所述凸起部(310)均为沿所述风腔的径向布置的条形凸起部,每条所述风道(320)的两端均朝向所述进风腔(130)的内周壁并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孔(11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0)安装于所述出风腔(140),所述风机(200)具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所述进风口(210)朝向所述进风腔(130)布置,所述出风口(220)朝向所述出风腔(140)的内周壁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内还安装有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生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为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