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861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8
本技术涉及液冷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其中液冷板连接管道包含中间管段和两个对接管段;所述中间管段包含两根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两根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相互连通,两根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对接管段;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两个所述对接管段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的分布间距适配。使用该冷板连接管道、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能解决现有连接管道长度随液冷板分布间距减少而减少时,连接管道的尺寸公差难以保证,从而导致安装困难或安装后漏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冷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液冷装置中一般包含若干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液冷板上设置有蛇形的液冷流道,使用时需要向液冷流道中通入冷却液以为待散热设备,如电池电芯降温,因此需要在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之间设置连接管道,从而连通相邻两个液冷板上的液冷流道。现有的连接管道一般为轴线垂直液冷板所在平面的直线状管道,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和液冷流道对接的对接管段,从而沿液冷板分布方向直接连通分别位于连接管道两端的液冷流道;

2、然而随着液冷板的分布间距越来越小,连接管道的长度也越来越小,导致连接管道的设计、加工困难,生产出的连接管道尺寸公差常常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常出现连接管道的尺寸过大而导致安装时发生干涉,或连接管道尺寸过小而导致安装后漏液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连接管道长度随液冷板分布间距减少而减少时,连接管道的尺寸公差难以保证,从而导致安装困难或安装后漏液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包含中间管段和两个对接管段;所述中间管段包含两根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两根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相互连通,两根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对接管段;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两个所述对接管段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的分布间距适配。

4、用于连通两个第一管段端部的连接部分可以是各种形状,如直线型管段或弧形管段,从而使中间管段形如成“∏”形或“∩”形的形状。

5、对接管段参考现有技术并根据所要连接的液冷流道的具体结构设计,可以采取如胀接、箍接的方式;两个对接管段的相对中间管段的具体布置根据所要连接的液冷板上液冷流道的接口具体布置对应。

6、本方案的液冷板连接管道,在两个对接管段之间设置中间管段进行连接,且中间管段的形状近似“∏”形或“∩”形,使得两个对接管段的间距容易在外界的载荷作用下发生改变,在进行安装作业时,工作人员可先按压中间管段缩小两个对接管段的间距以将本方案伸进两块液冷板之间,再拉扯中间管段使两个对接管段分别与两个液冷板上的液冷流道连接,相比难以变形的现有直线状连接管道方案,本方案的安装操作更加便捷;且当本方案由于零件的尺寸公差过大而无法安装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主动按压或拉扯中间管段靠近对接管段的一端,从而主动减小或增大两个对接管段的距离以吸收尺寸公差,进而可以避免由于零件的尺寸公差过大而无法安装或安装后漏液的情况;

7、而当冷却液流入本方案并产生拉扯载荷时,本方案的结构变形量主要通过中间管段的变形吸收,从而能够减少两个对接管段所受到的拉扯载荷,避免像现有的直线状连接管道一样出现对接管段直接受到拉扯而发生漏液的情况;

8、且由于安装于两个液冷板之间后,中间管段的第一管段部分的长度平行于液冷板所在的平面,因此其长度不会受到液冷板的分布间距的限制,其长度可以大于液冷板的间距;一方面第一管段的长度越长,中间管段的刚度越低,从而更容易通过挤压或拉扯发生变形以吸收零件的尺寸公差;另一方面增大中间管段的长度能够增大本方案的总长度,从而能在冷却液对本方案产生拉扯时,将结构变形量分散到更大的长度上,进一步减少两个对接管段所受到的拉扯载荷;且更长的中间管段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持握,从而方便本方案的安装作业。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接管段能够与液冷流道胀接;所述对接管段胀接部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

10、本方案推荐对接管段与液冷流道采用胀接连接,连接操作简便快捷,适合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操作空间不足的情况;且对接管段的胀接部分外壁设置有螺纹,可以在螺纹上连接螺母,当对接管段与液冷流道胀接并膨胀后,将螺母朝靠近膨胀部分的方向旋转即可压紧膨胀部分,从而保证对接管段和液冷流道连接的可靠。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螺纹处可拆卸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远离所述中间管段的一端设置有径向通槽。

12、本方案在螺母远离中间管段的一端,即靠近液冷板的一端设置径向通槽,当对接管段与液冷流道胀接且发生膨胀,需要将螺母向靠近膨胀部分的方向旋转时,螺母靠近膨胀部分的一端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与膨胀部分贴合,从而更容易将螺母旋转到预定位置。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径向通槽的数量大于一;所述径向通槽相对所述螺母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14、本方案推荐能够使螺母靠近膨胀部分的一端更容易发生变形,且变形后的形状与膨胀部的形状更加贴合。

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两根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两根所述第一管段靠近所述对接管段一端的间距小于另一端的间距。

16、本方案即中间管段的两根第一管段的轴线相对倾斜设置,且两根第一管段的间距越靠近对接管段越小;相比于两根第一管段平行设置的方案,本方案有益于在整体宽度相同的情况下使两个对接管段的距离减小,从而适应液冷板分布间距更小的液冷装置。

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接管段和所述中间管段通过弯头管连接。

18、本方案推荐对接管段和中间管段通过弯头管连接,可以使连接处的过渡更加平滑,从而使冷却液的流动更加顺畅。

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中间管段为pvc材质构件。

20、本方案推荐中间管段使用pvc材质,能够同时保证中间管段的强度以及变形能力。

21、一种液冷装置,包含若干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液冷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之间还设置本技术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两端的所述对接管段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液冷流道连通。

22、本方案的液冷装置采用了本技术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因此可以将液冷板的分布间距减小,而不用担心由于液冷板间距减少,液冷板连接管道的尺寸也相应减少,导致液冷板连接管道容易因尺寸公差不满足设计要求而无法安装的情况,从而能够使本方案的液冷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或在液冷装置外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现有技术设置更多的液冷板。

23、一种电池模组,包含电池电芯,还包含本技术的一种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电池电芯。

24、本方案的电池模组采用了本技术的一种液冷装置,由于液冷板的间距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更小,因此本方案的电池电芯的分布间距也可以相对设置得更小,从而使本方案的电池模组结构更加紧凑,或在电池模组外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现有技术设置更多的电池电芯。

2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一管段的长度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布置。

26、由于电池模组的连线需求,现有的电池模组沿高度方向均具有大量未利用安装空间,本方案推荐将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为沿电池模组高度方向,能够利用电池模组内的未利用安装空间增大第一管段的长度,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含中间管段(1)和两个对接管段(2);所述中间管段(1)包含两根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11);两根所述第一管段(11)的一端相互连通,两根所述第一管段(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对接管段(2);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两个所述对接管段(2)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的分布间距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段(2)能够与液冷流道胀接;所述对接管段(2)胀接部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21)处可拆卸连接有螺母(22);所述螺母(22)远离所述中间管段(1)的一端设置有径向通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槽(23)的数量大于一;所述径向通槽(23)相对所述螺母(22)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一管段(1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两根所述第一管段(11)靠近所述对接管段(2)一端的间距小于另一端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段(2)和所述中间管段(1)通过弯头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段(1)为PVC材质构件。

8.一种液冷装置,包含若干间隔设置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液冷流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之间还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两端的所述对接管段(2)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液冷流道连通。

9.一种电池模组,包含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电池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管段(11)的长度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布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含中间管段(1)和两个对接管段(2);所述中间管段(1)包含两根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管段(11);两根所述第一管段(11)的一端相互连通,两根所述第一管段(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对接管段(2);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两个所述对接管段(2)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板的分布间距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段(2)能够与液冷流道胀接;所述对接管段(2)胀接部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21)处可拆卸连接有螺母(22);所述螺母(22)远离所述中间管段(1)的一端设置有径向通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板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槽(23)的数量大于一;所述径向通槽(23)相对所述螺母(22)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聪陈智伟陈朝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