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298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7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底座上端后部开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内共同卡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调节组件后端左部穿插连接有第一训练装置,所述调节组件后端右部穿插连接有第二训练装置,所述第一训练装置和第二训练装置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腿部长短进行合适的使用位置调节,且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小腿的粗细调节两个旋转训练轮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了该技术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


技术介绍

1、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

2、偏瘫患者会有躯干、下肢功能丧失,下肢内收和内旋的功能差,导致下肢的稳定性差和髋关节外旋走路(八字脚走路),会造成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差和走路的姿势的异常,所以就需要使用到下肢训练装置,但现有的下肢训练装置依然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的下肢训练装置在使用时不方便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下肢粗细进行合适的调节,导致适用性不佳;2、现有的下肢训练装置在使用时只能对同一处进行训练,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训练位置,导致训练效果较差。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底座上端后部开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内共同卡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调节组件后端左部穿插连接有第一训练装置,所述调节组件后端右部穿插连接有第二训练装置,所述第一训练装置和第二训练装置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

4、优选的,所述第一训练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表面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训练轮。

5、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垫,所述弧形板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右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弧形板的外表面与固定座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安装板上端后部开有套槽,所述套槽内套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右端下部均开有左右穿通的螺孔。

7、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板的下部分别卡接在对应的两个卡槽内,两个所述螺孔的内壁面均与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前端与对应的固定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上端通过转轴与对应的连接板的下端活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将安装板向前侧或向后侧进行移动,使得两个卡板分别在对应的两个卡槽内进行移动,可以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腿部长短进行合适的使用位置调节,然后再将两个固定板54在套槽内向左侧或向右侧进行移动,可以便于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小腿的粗细调节两个旋转训练轮之间的间距,使得两个旋转训练轮可以正好接触到使用者的小腿,从而提高了该技术的适用性。

1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训练装置和第二训练装置,通过两个旋转电机同时进行工作分别带动对应的两个主动齿轮进行旋转,两个主动齿轮分别带动对应的两个从动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分别带动对应的两个旋转训练轮进行内旋或外旋,实现对使用者下肢的训练,简单便捷,通过两个电动推杆同时工作分别带动对应的两个旋转训练轮向前侧和向后侧重复进行移动,可以便于实现使用者下肢不同位置的训练,从而提高了该技术的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3),所述底座(1)上端后部开有两个卡槽(4),两个所述卡槽(4)内共同卡接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7),所述调节组件(5)后端左部穿插连接有第一训练装置(8),所述调节组件(5)后端右部穿插连接有第二训练装置(9),所述第一训练装置(8)和第二训练装置(9)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弧形板(31),所述弧形板(31)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垫(32),所述弧形板(31)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绑带(33),两个所述绑带(33)右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34),所述弧形板(31)的外表面与固定座(2)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板(52),所述安装板(51)上端后部开有套槽(53),所述套槽(53)内套接有两个固定板(54),两个所述固定板(54)右端下部均开有左右穿通的螺孔(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板(52)的下部分别卡接在对应的两个卡槽(4)内,两个所述螺孔(55)的内壁面均与螺杆(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81)的前端与对应的固定板(54)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85)的上端通过转轴与对应的连接板(82)的下端活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3),所述底座(1)上端后部开有两个卡槽(4),两个所述卡槽(4)内共同卡接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杆(6),所述螺杆(6)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7),所述调节组件(5)后端左部穿插连接有第一训练装置(8),所述调节组件(5)后端右部穿插连接有第二训练装置(9),所述第一训练装置(8)和第二训练装置(9)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内旋及外旋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弧形板(31),所述弧形板(31)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垫(32),所述弧形板(31)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绑带(33),两个所述绑带(33)右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3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裕肖鹏潘巍一司徒杏仙曾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