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和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和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7506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将极性单体与光引发剂及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2)将第一混合物与环烯烃共聚物粉末混合搅拌,并在惰性气氛和紫外光源照射下进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物;(3)将第二混合物通过终止剂终止,最终清洗后得到所需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透光性好、气味低、黄变轻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具体指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环烯烃共聚物(简称coc),通常是指乙烯与降冰片烯或其它环状单体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共聚合而成的无定形非晶态高聚物;相比于传统聚乙烯、聚丙烯,环烯烃共聚物材料具有:高透明性、高水蒸气阻隔性、低成型收缩率、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宽(从65℃到178℃)、高刚性、高强度、优良的化学惰性等特点,在光学领域、包装材料领域、医用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简称lldpe)共混后再与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简称pa/evoh)共同组成的多层共挤复合膜,在水、氧阻隔领域有重要应用。

2、但由于coc与lldpe均为非极性聚合物,pa/evoh为极性聚合物,由coc与lldpe共混制得的阻水层与pa/evoh组分所制得的阻氧层,存在导致层间粘接性差的现象。

3、为了提升极性聚合物与非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对聚烯烃类聚合物进行官能化接枝改性,在聚烯烃上引入极性官能团,可改善其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对于coc与lldpe共混制得的阻水层来说:

4、第一种改性方案是在lldpe上引入极性官能团,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126979.3(公布号为cn102250288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尼龙/pe共挤复合粘接层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开了在聚乙烯上通过挤出反应接上极性基团(如马来酸酐或丙烯酸)而制成用于pe/pa(evoh)多层构共挤复合薄膜,因此当前行业通常采用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聚合物即pe-ma层,作为粘接层来提升coc层与pa层的粘接性能,但该层作用较单一,且pe层强度较低,易导致整体复合膜强度的下降,若可以直接提升coc层与pa层的粘接性能,对提升复合膜的强度以及减少整体膜厚有重要意义;

5、第二种改性方案是在coc上引入极性官能团,但coc存在高温挤出易发生黄变的特点,若采用聚烯烃类聚合物常用的熔融挤出接枝工艺制备出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存在气味大、黄变严重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得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透光性好、气味低、黄变轻微。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

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膜。

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6、(1)将极性单体与光引发剂及溶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7、(2)将第一混合物与环烯烃共聚物粉末混合搅拌,并在惰性气氛和紫外光源照射下进行反应,得到第二混合物;

8、(3)将第二混合物通过终止剂终止,最终清洗后得到所需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

9、优选地,所述的极性单体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含氟丙烯酸、丙烯酸胺、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10、优选地,所述的光引发剂为息香类光引发剂、芳香酮类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11、优选地,所述的溶剂为甲苯、丙酮、乙醇、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12、优选地,所述终止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13、优选地,所述极性单体与环烯烃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5%:1,所述光引发剂与环烯烃共聚物的重量比为0.03%~0.3%:1,所述终止剂与极性单体的摩尔比为1:1~2。

14、优选地,所述紫外光源的照射强度为500~3000w,照射时间为0.5~2.5小时。

1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

1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7、(1)将极性环烯烃共聚物、coc、lldpe混合均匀后,经挤出、拉条、切粒,得到极性环烯烃共聚物/coc/lldpe共混物;

18、(2)再将极性环烯烃共聚物/coc/lldpe共混物与极性聚合物共挤出得到所需的复合膜。

1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21、(1)采用极性单体紫外接枝改性环烯烃共聚物,得到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具有透光性好、气味低、黄变轻微的优点;

22、(2)上述极性环烯烃共聚物使得其可以添加于coc/lldpe薄膜中,解决coc/lldpe薄膜与极性聚合物薄膜粘接性不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单体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含氟丙烯酸、丙烯酸胺、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为息香类光引发剂、芳香酮类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甲苯、丙酮、乙醇、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与环烯烃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5%:1,所述光引发剂与环烯烃共聚物的重量比为0.03%~0.3%:1,所述终止剂与极性单体的摩尔比为1: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源的照射强度为500~3000W,照射时间为0.5~2.5小时。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

9.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单体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含氟丙烯酸、丙烯酸胺、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为息香类光引发剂、芳香酮类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甲苯、丙酮、乙醇、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果郭松金震金崇昊
申请(专利权)人:拓烯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