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液化气体储罐,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低温液化气体储罐领域,低温液化气体储罐一般具有加注、增压、供气等功能,为实现储罐的以上功能,需在储罐内布置一定结构的管路系统。低温液体储罐的充满率根据储罐的容积及储存介质的不同一般为80%到95%。低温液化气体储罐的增压、气相供气一般共用一套管路系统,布置在储罐上部气相空间内,因为如果供气管路淹没在低温液化气体中,则从供气管路流出的气体会被直接液化无法实现增压。
2、可知,在倾斜状态下,特别是罐内液位较高时该管段会被液气淹没,自增压回气被液气液化导致储罐无法增压。一般会通过降低储罐充满率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但在装载量固定的条件下,降低储罐充满率必然会大大设备增加成本,所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3、综上所述,需要对目前的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无需降低储罐充满率,而是通过两个储罐中供气管的巧妙设置与排列解决了倾斜供气时的问题,保证增压供气装置的正常运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适于供给低温液化气体,包括:
3、储罐,用于储存所述低温液化气体,包括第一储罐、第二储罐,所述低温液化气体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储罐和所述第二储罐形成第一液面和第二液面;
4、供气管,具有气道口,用于向所述储罐内输入气体或将所述储罐内的气体输
5、所述供气管包括第一供气管及第二供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储罐内部及所述第二储罐内部,且分别沿所述第一储罐、所述第二储罐的长度方向延伸,
6、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供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液面以上,所述第二供气管位于所述第二液面以上;
7、在倾斜状态下,所述第一供气管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被部分浸没于所述第一液面与所述第二液面以下,且其中一个所述供气管的气道口未被浸没,从而使所述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能够进行增压供气。
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分别设置在第一储罐和第二储罐内,在自然状态下即储罐未发生倾斜时,实现双罐同时增压供气工作,能够显著提高供气效率,在倾斜状态下,第一供气管和第二供气管的气道口不会被同时浸没,从而保证了装置能够进行正常的增压供气。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罐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被分别区别为艏端和艉端;
10、且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二储罐卧式并列设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储罐的艏端、艉端与所述第二储罐的艏端、艉端相对应,所述第一供气管的气道口靠近所述第一储罐的艏端,所述第二供气管的气道口靠近所述第二储罐的艉端,
11、所述储罐的艏端向所述储罐底部倾斜时,所述第一供气管的气道口被所述第一液面浸没,所述第二供气管的气道口位于所述第二液面以上;
12、所述储罐的艉端向所述储罐底部倾斜时,所述第二供气管的气道口被所述第二液面浸没,所述第一供气管的气道口位于所述第一液面以上。
13、此处,第一供气管的气道口和第二供气管的气道口分别靠近储罐的艏端和艉端,则使得储罐发生艏倾或艉倾时,能够依旧保证其中一个供气管的气道口在液面以上,从而使得气体不被液化,以实现正常增压供气。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管包括有第一供气主管及至少两个第一供气支管,所述第一供气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气主管相连通;
15、所述第二供气管包括有第二供气主管及至少两个第二供气支管,所述第二供气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二供气主管相连通;
16、其中,所述第一供气支管与所述第二供气支管用于向相应所述储罐内输入气体以进行增压或将所述储罐内的气体输出至外界。
17、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供气主管和供气支管进一步地扩展了供气管路的延伸面积,同时供气支管的设置也提高了供气效率,增大了气体输入量或输出量。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主管的首端位于所述第一储罐的艏端,所述第一供气主管的气道口位于所述第一供气主管远离所述第一储罐的艏端一侧;
19、所述第一供气主管自其气道口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储罐的艉端方向延伸并产生分支,以形成相应所述第一供气支管,所述第一供气支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供气主管的两侧。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供气主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储罐的艏端和艉端,所述第二供气主管的气道口位于所述第二供气主管远离所述第二储罐的艏端一侧;
21、且所述第二供气主管自其气道口的位置向艏端方向延伸形成分支,从而形成相应所述第二供气支管,所述第二供气主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供气主管的两侧。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支管和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且均匀布设有凹凸结构,所述第一供气支管和所述第二供气支管均通过所述凹凸结构被区别为直段与凸起段;
23、每个所述第一供气支管的凸起段均向远离所述第一供气主管的轴线的方向凸出,每个所述第二供气支管的凸起段均向远离所述第二供气主管的轴线的方向凸出。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供气支管上的凸起段能够调整供气支管与液面的间距,在储罐沿相应供气主管的轴线方向倾斜时,一侧供气支管的凸起段与液面的距离较远,能够保证不被浸没;同时由于凸起段与直段的均匀设置,能够使得在向储罐内供气时,各个位置的供气更加均匀。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支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供气支管通过若干管夹固定于所述第一储罐内壁,且每个管夹均位于相应所述第一供气支管的所述直段以对所述凸起段形成避让;
26、所述第二供气支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供气支管通过若干管夹固定于所述第二储罐内壁,且每个管夹均位于相应所述第二供气支管的所述直段以对所述凸起段形成避让。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气主管和两个所述第一供气支管的连接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供气主管和两个所述第二供气支管的连接部分均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用于对气体进行分流。
28、需要说明的是,三通管能够起到连接供气主管和供气支管的作用,从而实现气体相对于供气主管和供气支管之间的导通及流度。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供气支管和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上均沿轴向方向设有若干气孔,用于使气体通过若干所述气孔进行流度;
30、在所述储罐以长度方向为转动轴发生倾斜时,至少一所述第一供气支管位于所述第一液面以上,及至少一所述第二供气支管位于所述第二液面以上,从而使得相应所述第一供气支管和所述第二供气支管通过所述气孔实现气体的流度,用于双罐同时增压供气。
31、可以理解的,在第一供气支管和第二供气支管上均设置若干个气孔,形成了沿储罐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连续性供气线,使得在一侧的供气支管被浸没时,另一侧的供气主管依旧能够配合相应的供气主管实现增压供气,保证了两个储罐的工作性能。
32、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适于供给低温液化气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适于供给低温液化气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储罐型增压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晨光,冯慧华,周飞鸽,林志民,王晓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