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伏组件及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光伏组件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6393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制造方法。该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玻璃、背胶膜、电芯、前胶膜和前板玻璃,电芯和背胶膜之间设置有缓冲阻隔层,缓冲阻隔层的一侧与电芯的负极层粘接,缓冲阻隔层的另一侧与背胶膜粘接;缓冲阻隔层为蜡层,缓冲阻隔层的分子结合力小于背胶膜的分子结合力,缓冲阻隔层被配置为在层压时阻隔应力向电芯传递。缓冲阻隔层其柔顺性优于背胶膜,在后续的层压工艺时,当不均匀的外力从背板玻璃通过背胶膜传递至缓冲阻隔层时,缓冲阻隔层通过内部的柔顺分子的振动,将内部受到的应力转化为缓冲阻隔层的分子动能,阻隔了应力继续向钙钛矿电池传递,起到保护钙钛矿电池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光伏技术受到人们不断地青睐。钙钛矿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在发电效率和度电成本方面具备巨大潜力,钙钛矿电池的厚度只有几微米,同其他薄膜电池一样采用激光划线的工艺制备,外观相对于传统的晶硅电池更加美观,因此采用钙钛矿电池封装的组件通常集成在建筑物上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

2、通常将钙钛矿电池沉积在导电玻璃上,膜层顺序依次是正极层、空穴传送层、钙钛矿层(吸收层)、电子传输层以及负极层。为了保证电池效率,电子传输层通常选用c60,负极层可为ito,ito/cu,ito/cu/ito,iwo等等。通常电子传输层和负极层之间的结合力很小,这样在封装层压的过程中,钙钛矿组件中间和边缘不均匀的压力会从外部传递至电池内部,从而引起电子传输层和负极层的剥离脱落现象,进而降低产品良率,缩短使用寿命,增加成本。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光伏组件及制造方法,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提高光伏组件的产品良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玻璃、背胶膜、电芯、前胶膜和前板玻璃,所述电芯和所述背胶膜之间设置有缓冲阻隔层,所述缓冲阻隔层的一侧与所述电芯的负极层粘接,所述缓冲阻隔层的另一侧与所述背胶膜粘接;所述缓冲阻隔层为蜡层,所述缓冲阻隔层的分子结合力小于所述背胶膜的分子结合力,所述缓冲阻隔层被配置为在层压时阻隔应力向所述电芯传递。

4、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阻隔层为包括结晶石蜡、微晶蜡和聚异丁烯的混合蜡件。

5、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结晶石蜡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总重量的65%~75%,所述微晶蜡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总重量的5%~10%,所述聚异丁烯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总重量的15%~30%。

6、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板玻璃包括超白钢化玻璃或受光面镀有彩釉的钢化玻璃;和/或,所述背板玻璃包括普白钢化玻璃。

7、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设置在所述缓冲阻隔层和所述背胶膜之间,所述连接层的一侧与所述缓冲阻隔层粘接,另一侧与所述背胶膜粘接;

8、和/或,所述连接层设置在所述缓冲阻隔层和所述前胶膜之间,所述连接层的一侧与所述缓冲阻隔层粘接,另一侧与所述前胶膜粘接。

9、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汇流条和密封胶,所述密封胶设置所述电芯和所述背板玻璃之间,且所述密封胶围设在所述背胶膜和所述连接层的四周;所述汇流条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汇流条从所述电芯的正极端或负极端引出并穿过所述密封胶。

10、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置在所述前板玻璃的侧边,且所述接线盒的高度等于所述光伏组件中所述前板玻璃距所述背板玻璃之间的距离;所述汇流条穿过所述密封胶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盒内的接线端连接。

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该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层压工艺温度高导致钙钛矿电池分解的问题,从而提高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1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该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以上所述的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在前板玻璃上敷设前胶膜,对前板玻璃和前胶膜进行第一预层压工艺并得到复合前板;

15、在背板玻璃上敷设背胶膜,对背板玻璃和背胶膜进行第二预层压工艺并得到第一复合背板;

16、在第一复合背板设置背胶膜的表面涂敷缓冲阻隔层,并进行加热,待冷却后得到第二复合背板;

17、将复合前板设置前胶膜的一侧表面放置钙钛矿电池,且使钙钛矿电池的负极层背离复合前板设置;将第二复合背板叠加于钙钛矿电池上,且第二复合背板具有缓冲阻隔层的一侧与钙钛矿电池贴合,并得到待层压件;

18、对待层压件进行层压,层压后得到钙钛矿bipv层压件。

19、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在前板玻璃上敷设前胶膜,对前板玻璃和前胶膜进行第一预层压工艺并得到复合前板包括:

20、在前胶膜上覆盖特氟龙布,进行第一预层压工艺,第一预层压工艺的温度设置为130℃~150℃,抽真空5min~8min,第一预层压的压力设置为30kpa~80kpa,第一预层压的时间设置为5min~8min,当第一预层压工艺结束后去掉特氟龙布,得到复合前板。

21、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在背板玻璃上敷设背胶膜,对背板玻璃和背胶膜进行第二预层压工艺并得到第一复合背板包括:

22、在背胶膜上敷设连接层,在连接层上覆盖特氟龙布进行第二预层压工艺,第二预层压工艺的温度设置为130℃~150℃,抽真空5min~8min,第二预层压的压力设置为30kpa~80kpa,第二预层压的时间设置为5min~8min,当第二预层压工艺结束后去掉特氟龙布,得到第一复合背板。

23、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将复合前板设置前胶膜的一侧表面放置钙钛矿电池,且使钙钛矿电池的负极层背离复合前板设置;将第二复合背板叠加于钙钛矿电池上,且第二复合背板具有缓冲阻隔层的一侧与钙钛矿电池贴合,并得到待层压件包括:

24、将复合前板放置在叠层操作台上,前胶膜朝上,再放置钙钛矿电池,且钙钛矿电池的负极层朝上,接着粘接汇流条,在钙钛矿电池四周放置密封胶,然后将第二复合背板的背板玻璃面朝上,与前板玻璃四边对准后放置其上,四周边缘贴固定胶带,得到待层压件。

25、作为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对待层压件进行层压,层压后得到bipv层压件包括:

26、对待层压件进行层压,层压温度设置为110℃~120℃,抽真空4min~8min,层压的压力设置为50kpa~70kpa,层压时间设置为8min~20min;层压后得到bipv层压件。

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玻璃、背胶膜、电芯、前胶膜和前板玻璃,电芯和背胶膜之间设置有缓冲阻隔层,缓冲阻隔层的一侧与电芯的负极层粘接,缓冲阻隔层的另一侧与背胶膜粘接;缓冲阻隔层为蜡层,缓冲阻隔层的分子结合力小于背胶膜的分子结合力,缓冲阻隔层被配置为在层压时阻隔应力向电芯传递。缓冲阻隔层的柔顺性优于背胶膜,因此在后续的层压工艺时,当不均匀的外力从背板玻璃通过背胶膜传递至缓冲阻隔层时,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玻璃(100)、背胶膜(200)、电芯(500)、前胶膜(600)和前板玻璃(700),所述电芯(500)和所述背胶膜(200)之间设置有缓冲阻隔层(400),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的一侧与所述电芯(500)的电极层粘接,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的另一侧与所述背胶膜(200)粘接;所述缓冲阻隔层(400)为蜡层,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的分子结合力小于所述背胶膜(200)的分子结合力,所述缓冲阻隔层(400)被配置为在层压时阻隔应力向所述电芯(500)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阻隔层(400)为包括结晶石蜡、微晶蜡和聚异丁烯的混合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石蜡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400)总重量的65%~75%,所述微晶蜡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400)总重量的5%~10%,所述聚异丁烯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400)总重量的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玻璃(700)包括超白钢化玻璃或受光面镀有彩釉的钢化玻璃;和/或,所述背板玻璃(100)包括普白钢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层(300),所述连接层(300)设置在所述缓冲阻隔层(400)和所述背胶膜(200)之间,所述连接层(300)的一侧与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粘接,另一侧与所述背胶膜(200)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汇流条(900)和密封胶(800),所述密封胶(800)设置所述电芯(500)和所述背板玻璃(100)之间,且所述密封胶(800)围设在所述背胶膜(200)和所述连接层(300)的四周;所述汇流条(900)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汇流条(900)从所述电芯(500)的正极端或负极端引出并穿过所述密封胶(8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接线盒(1000),所述接线盒(1000)设置在所述前板玻璃(700)的侧边,且所述接线盒(1000)的高度等于所述光伏组件中所述前板玻璃(700)距所述背板玻璃(100)之间的距离;所述汇流条(900)穿过所述密封胶(800)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盒(1000)内的接线端连接。

8.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板玻璃(700)上敷设前胶膜(600),对前板玻璃(700)和前胶膜(600)进行第一预层压工艺并得到复合前板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背板玻璃(100)上敷设背胶膜(200),对背板玻璃(100)和背胶膜(200)进行第二预层压工艺并得到第一复合背板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复合前板设置前胶膜(600)的一侧表面放置电芯(500),且使电芯(500)的负极层背离复合前板设置;将第二复合背板叠加于电芯(500)上,且第二复合背板具有缓冲阻隔层的一侧与电芯(500)贴合,并得到待层压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层压件进行层压,层压后得到BIPV层压件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玻璃(100)、背胶膜(200)、电芯(500)、前胶膜(600)和前板玻璃(700),所述电芯(500)和所述背胶膜(200)之间设置有缓冲阻隔层(400),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的一侧与所述电芯(500)的电极层粘接,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的另一侧与所述背胶膜(200)粘接;所述缓冲阻隔层(400)为蜡层,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的分子结合力小于所述背胶膜(200)的分子结合力,所述缓冲阻隔层(400)被配置为在层压时阻隔应力向所述电芯(500)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阻隔层(400)为包括结晶石蜡、微晶蜡和聚异丁烯的混合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石蜡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400)总重量的65%~75%,所述微晶蜡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400)总重量的5%~10%,所述聚异丁烯的重量占比所述缓冲阻隔层(400)总重量的1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玻璃(700)包括超白钢化玻璃或受光面镀有彩釉的钢化玻璃;和/或,所述背板玻璃(100)包括普白钢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层(300),所述连接层(300)设置在所述缓冲阻隔层(400)和所述背胶膜(200)之间,所述连接层(300)的一侧与所述缓冲阻隔层(400)粘接,另一侧与所述背胶膜(200)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汇流条(900)和密封胶(800),所述密封胶(800)设置所述电芯(500)和所述背板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佳徐伟智何胜贾镇汪勇陈寇成王树茂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