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抗滑桩,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圆形抗滑桩通常在纵向布设纵筋,如图1-图4所示,其中上部防滑桩的钢筋排布为:受拉侧钢筋为双条钢筋束,受压侧钢筋为单条钢筋束、双条钢筋束相间隔排布,其余的纵筋设置为单条钢筋束;中部和下部防滑桩钢筋排布为:受拉侧钢筋为三条钢筋束,受压侧钢筋为单条钢筋束、双条钢筋束相间隔排布,其余的纵筋设置为单条钢筋束;上述纵筋外侧采用螺旋箍筋加固,内侧布设有加强箍筋提高整体稳定性;其中加强箍筋通常采用四条直线形的箍筋进行两横两竖拉结,这种加强箍筋的固定方式对于单排纵筋能够提高整体稳定性。公告号为cn21105777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滑桩加固钢筋笼,其纵筋设置有单排,螺纹箍筋在纵筋外侧,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强筋和加劲撑。同样,公告号为cn21950854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滑桩用钢筋笼结构,其竖向钢筋采用2根或三根钢筋,竖向钢筋内部连接有方形闭环钢筋,外部设置有环形钢筋。上述抗滑桩的纵筋均采用单排设计,其内部采用加强筋或环形钢筋进行固定来提高稳定性。
2、通常圆形的抗滑桩受力侧一般纵向受力钢筋根数较多,要在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排布较密集,在工程中多采取并筋的方式进行均匀排布。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4.2.7条要求,纵向钢筋并筋不超过3根。在抗滑桩纵向钢筋布设时,如果在钢筋笼内部布设两排筋,那么第二排纵筋无箍筋约束,纵筋无法绑扎固定位置,且1~2排纵筋之间无法较好传力,因此在抗滑桩纵向钢筋布设时,如果并筋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抗滑桩中双排纵筋之间无法较好传力,第二排纵筋无法有效拉结固定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
2、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包括:
3、第一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一纵筋外侧的第一双螺旋箍筋;
4、第二纵筋以及布设于所述第二纵筋外侧的第二双螺旋箍筋;
5、拉结所述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拉筋,所述拉筋呈c字形,所述拉筋的一端勾于所述第一纵筋,另一端勾于与所述第一纵筋相邻的第二纵筋。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劲箍筋;
7、所述加劲箍筋包括固接于第二纵筋内侧的圆环形钢筋,所述圆环形钢筋内首尾相接设置有三条钢筋。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筋包括第一受拉侧纵筋、第一受压侧纵筋和第一构造钢筋;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位于迎土侧,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位于第一受拉侧纵筋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和第一受压侧纵筋之间布设有第一构造钢筋;
9、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位于与之对称的120°圆弧范围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第一受压侧纵筋分别由2-3根钢筋绑扎成束。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包含三根钢筋,由三根钢筋绑扎呈截面为三角形形状。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包括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纵筋包括第二受拉侧纵筋、第二受压侧纵筋和第二构造钢筋;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同侧,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与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同侧,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和第二受压侧纵筋之间布设有第二构造钢筋,所述第二构造钢筋与所述第一构造钢筋同侧;
14、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位于迎土侧拉区120°圆弧范围内,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位于与之对称的120°圆弧范围内。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第二受压侧纵筋分别由1-3根钢筋绑扎成束。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包含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为单条钢筋。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造钢筋和第二构造钢筋为单条钢筋。
19、进一步地,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和第二受拉侧纵筋通过拉筋进行拉结;
20、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和第二受压侧纵筋通过拉筋进行拉结;
21、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构造钢筋和第二构造钢筋通过拉筋进行拉结。
22、进一步地,所述拉筋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和在纵筋方向上均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拉筋。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本防滑桩钢筋排布构造,采用内外两排纵筋以及该内外两排纵筋间隔布设拉筋进行拉结,实现内外两排纵筋的有效拉结固定,无需在纵筋内额外进行正方形箍筋或加强筋和加劲撑来实现纵筋的拉结固定。拉筋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布设,能够便于施工人员更好的布置桩钢筋,施工方便,解决了多排纵筋分布无法有效拉结固定的问题,现场实际操作简便,受力合理,双重圆箍筋能对核心混凝土提供更强的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增强整体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劲箍筋(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筋包括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一构造钢筋(7);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位于迎土侧,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位于第一受拉侧纵筋(5)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一受压侧纵筋(6)之间布设有第一构造钢筋(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分别由2-3根钢筋绑扎成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包含三根钢筋,由三根钢筋绑扎呈截面为三角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筋包括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和第二构造钢筋(10);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同侧,所述第二受压侧纵筋(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第二受压侧纵筋(9)分别由1-3根钢筋绑扎成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拉侧纵筋(8)包含两根钢筋,由两根钢筋绑扎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二受拉侧纵筋(8)通过拉筋(3)进行拉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3)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筋内侧设置有加劲箍筋(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筋包括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和第一构造钢筋(7);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位于迎土侧,所述第一受压侧纵筋(6)位于第一受拉侧纵筋(5)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和第一受压侧纵筋(6)之间布设有第一构造钢筋(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第一受压侧纵筋(6)分别由2-3根钢筋绑扎成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拉侧纵筋(5)包含三根钢筋,由三根钢筋绑扎呈截面为三角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滑桩钢筋排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