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刹车,具体涉及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电动车手刹模式为手刹拉线通过刹车轴上焊接的摇臂旋转,带动刹车轴两侧的摇臂经过拉线带动刹车盘,由于手刹线连接的摇臂不在两侧连接刹车盘刹车摇臂中间,会造成两侧刹车力不一致,会造成偏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实现左右刹车力值一致,能够可靠、快速的在车辆上实现安装,且使用寿命较长的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包括手刹、前刹车线、左后刹车线、右后刹车线、左刹车盘、右刹车盘,所述手刹与前刹车线一端连接,前刹车线另一端通过拉线盒与左后刹车线、右后刹车线端部连接,所述左后刹车线另一端与左刹车盘连接,右后刹车线另一端与右刹车盘连接。
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刹车线、左后刹车线、右后刹车线内部分别设有前拉线、左后拉线和右后拉线,所述手刹连接前拉线,并通过前拉线带动左后拉线、右后拉线,左后拉线和右后拉线分别带动左刹车盘和右刹车盘。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线盒两侧设有安装耳板,两端设有供前拉线、左后拉线和右后拉线穿过的通孔,所述拉线盒内部滑动设有连接件,所述前拉线、左后拉线和右后拉线的端部与连接件限位卡接。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三组限位孔,中间限位孔用于连接前拉线,对应面上设有与限位孔连通的t型线槽,两侧限位孔分别用于连接左后拉线和右后拉线,对应面上设有与限位孔连通的水平线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7、通过拉线盒将前拉线的力均匀的传递到左后拉线、右后拉线上,左后拉线、右后拉线上以相同的力值同步带动刹车盘,从而解决刹车拉杆带来的偏差问题;
8、车辆安装时只需固定拉线盒及前刹车线、左后刹车线、右后刹车线,减少了摇臂焊接、刹车拉杆固定等结构,减少了安装步骤,有效提高设备实用性高,适合广泛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包括手刹(1)、前刹车线(2)、左后刹车线(4)、右后刹车线(5)、左刹车盘(6)、右刹车盘(7),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1)与前刹车线(2)一端连接,前刹车线(2)另一端通过拉线盒(3)与左后刹车线(4)、右后刹车线(5)端部连接,所述左后刹车线(4)另一端与左刹车盘(6)连接,右后刹车线(5)另一端与右刹车盘(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刹车线(2)、左后刹车线(4)、右后刹车线(5)内部分别设有前拉线(8)、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所述手刹(1)连接前拉线(8),并通过前拉线(8)带动左后拉线(9)、右后拉线(10),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分别带动左刹车盘(6)和右刹车盘(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盒(3)两侧设有安装耳板(11),两端设有供前拉线(8)、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穿过的通孔(12),所述拉线盒(3)内部滑动设有连接件(13),所述前拉线(8)、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的端部与连接件(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上设有三组限位孔(14),中间限位孔(14)用于连接前拉线(8),对应面上设有与限位孔(14)连通的T型线槽(15),两侧限位孔(14)分别用于连接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对应面上设有与限位孔(14)连通的水平线槽(16),相邻面上设有同时连通限位孔(14)和水平线槽(16)的竖向线槽(17)。
...【技术特征摘要】
1.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包括手刹(1)、前刹车线(2)、左后刹车线(4)、右后刹车线(5)、左刹车盘(6)、右刹车盘(7),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1)与前刹车线(2)一端连接,前刹车线(2)另一端通过拉线盒(3)与左后刹车线(4)、右后刹车线(5)端部连接,所述左后刹车线(4)另一端与左刹车盘(6)连接,右后刹车线(5)另一端与右刹车盘(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动刹车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刹车线(2)、左后刹车线(4)、右后刹车线(5)内部分别设有前拉线(8)、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所述手刹(1)连接前拉线(8),并通过前拉线(8)带动左后拉线(9)、右后拉线(10),左后拉线(9)和右后拉线(10)分别带动左刹车盘(6)和右刹车盘(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本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