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265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1
本技术属于六面顶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包括铰链梁主体,铰链梁主体的上下两侧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铰链梁主体的外侧一体化设置有铰链接板,铰链接板分为两组,一组为两两并列设置,另一组为三三并列设置。当液压缸的输出端输出时,随着液压缸输出端的伸出,润滑防护油会在液压缸的输出端的表面形成一层防护油膜,防护油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温,避免液压缸的输出端温度变化过快,另外可以对液压缸的输出端表面进行隔绝防护,避免其受温度转变影响,表面快速氧化和老化,同时对液压缸的输出端进行润滑,使液压缸的输出端能够流畅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六面顶压机,具体涉及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


技术介绍

1、六面顶压机适用于多种领域,例如材料合成领域(超导材料、超硬材料、陶瓷材料、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玻璃材料、铁电材料、生物材料、稀土材料)等,在使用六面顶压机工作时,有时需要模拟高温环境,目前铰链梁不针对液压缸的输出端进行高温防护,当使用时,由于高温原因,输出端在输出或收回缸内降温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快,输出端表面容易发生氧化或造成表层老化,会存在液压缸输出端运行不流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解决在使用六面顶压机工作时,有时需要模拟高温环境,目前铰链梁不针对液压缸的输出端进行高温防护,当使用时,由于高温原因,输出端在输出或收回缸内降温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快,输出端表面容易发生氧化或造成表层老化,会存在液压缸输出端运行不流畅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包括铰链梁主体,所述铰链梁主体的上下两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所述铰链梁主体的外侧一体化设置有铰链接板,所述铰链接板分为两组,一组为两两并列设置,另一组为三三并列设置,两两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以铰链梁主体的截面轴线对称设置,三三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以铰链梁主体的截面轴线对称设置,两两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和三三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铰链接板的侧面上侧均开设有铰链孔,所述铰链梁主体的上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加油环壳,所述加油环壳的内侧均匀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加油环壳的下侧一侧连通有导油杆,所述导油杆贯穿铰链梁主体到下侧连通有导油管,所述加油环壳的上侧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覆盖铰链梁主体的上侧面,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挡片到上侧。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液压缸的输出端输出时,随着液压缸输出端的伸出,润滑防护油会在液压缸的输出端的表面形成一层防护油膜,防护油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温,避免液压缸的输出端温度变化过快,另外可以对液压缸的输出端表面进行隔绝防护,避免其受温度转变影响,表面快速氧化和老化,同时对液压缸的输出端进行润滑,使液压缸的输出端能够流畅输出。

4、为了增加密封性;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片的内侧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环,所述耐高温密封环套在液压缸的输出端外侧。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耐高温密封环可以搭配挡片对凹槽进行一定密封处理,在不影响油膜覆盖液压缸输出端表面的同时,能够避免或大大减少润滑防护油从液压缸的输出端和挡片的接缝流出。

7、为了增加散热效果;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梁主体的下侧外侧设置有散热环,所述散热环的输出端朝上,所述散热环的一侧连通有导气管。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气管外接风冷机,散热环可以垂直向上吹风,对铰链梁主体和铰链接板进行持续散热。

10、为了增加铰链接板的耐磨性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接板的一侧开设有铰链槽,所述铰链槽与铰链孔相互贯通且同轴心,所述铰链槽内侧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垫环和铰链接板螺纹连接。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垫环可以通过通孔插接铰链梁连接轴,在加压工作时,能够替代铰链孔内壁承受铰链梁连接轴的直接压力,提供缓冲,并在磨损时可以进行更换。

13、为了便于利用工具对垫环进行拆卸和安装;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环远离铰链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外侧壁为圆形,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为正六边形。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卡槽便于利用工具对垫环进行拆卸和安装。

16、为了增加垫环与铰链接板连接的稳定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链孔小于铰链槽,所述垫环与铰链孔插接。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铰链孔与垫环卡接,能够单向限制死垫环,增加垫环与铰链接板连接的稳定性。

19、为了使铰链接板之间连接更紧密;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环的两侧面均与铰链接板的两侧面平齐。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垫环与铰链接板平齐便于铰链接板之间进行连接,并缩小连接处的缝隙,使其连接更紧密。

2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梁主体(1),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上下两侧开设有通槽(3),所述通槽(3)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外侧一体化设置有铰链接板(2),所述铰链接板(2)分为两组,一组为两两并列设置,另一组为三三并列设置,两两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以铰链梁主体(1)的截面轴线对称设置,三三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以铰链梁主体(1)的截面轴线对称设置,两两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和三三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铰链接板(2)的侧面上侧均开设有铰链孔(22),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上侧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置有加油环壳(8),所述加油环壳(8)的内侧均匀开设有出油口(9),所述加油环壳(8)的下侧一侧连通有导油杆(10),所述导油杆(10)贯穿铰链梁主体(1)到下侧连通有导油管(11),所述加油环壳(8)的上侧设置有挡片(6),所述挡片(6)覆盖铰链梁主体(1)的上侧面,所述液压缸(4)的输出端贯穿挡片(6)到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6)的内侧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环(7),所述耐高温密封环(7)套在液压缸(4)的输出端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下侧外侧设置有散热环(12),所述散热环(12)的输出端朝上,所述散热环(12)的一侧连通有导气管(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接板(2)的一侧开设有铰链槽(21),所述铰链槽(21)与铰链孔(22)相互贯通且同轴心,所述铰链槽(21)内侧设置有垫环(23),所述垫环(23)的侧面开设有通孔(24),所述垫环(23)和铰链接板(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环(23)远离铰链孔(2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5),所述卡槽(25)外侧壁为圆形,所述卡槽(25)的内侧壁为正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孔(22)小于铰链槽(21),所述垫环(23)与铰链孔(22)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环(23)的两侧面均与铰链接板(2)的两侧面平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梁主体(1),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上下两侧开设有通槽(3),所述通槽(3)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外侧一体化设置有铰链接板(2),所述铰链接板(2)分为两组,一组为两两并列设置,另一组为三三并列设置,两两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以铰链梁主体(1)的截面轴线对称设置,三三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以铰链梁主体(1)的截面轴线对称设置,两两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和三三并列设置的所述铰链接板(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铰链接板(2)的侧面上侧均开设有铰链孔(22),所述铰链梁主体(1)的上侧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置有加油环壳(8),所述加油环壳(8)的内侧均匀开设有出油口(9),所述加油环壳(8)的下侧一侧连通有导油杆(10),所述导油杆(10)贯穿铰链梁主体(1)到下侧连通有导油管(11),所述加油环壳(8)的上侧设置有挡片(6),所述挡片(6)覆盖铰链梁主体(1)的上侧面,所述液压缸(4)的输出端贯穿挡片(6)到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面顶压机铰链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6)的内侧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玉王子浩
申请(专利权)人:亳州市博大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