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724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4
本技术涉及隔声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包括固定组件,包括底板、隔音板、滑动板、支撑柱以及顶板,所述隔音板固定于底板内壁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底板内部,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滑动板顶部,且顶部延伸至底板外部,所述顶板固定于支撑柱顶部;以及减震组件,设置于底板内部,包括阻尼器、缓冲件、连接件以及减震弹簧,所述阻尼器固定于底板内腔底部,且顶部与滑动板底部固定。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保证顶板与底板的正常使用,以便于正常进行减震隔音,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该复合减震吸隔声板的减震效果,增加该复合减震吸隔声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隔声板,具体地说,涉及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


技术介绍

1、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是一种用于船舶内部的声音控制产品,它通常由多层材料结构构成,包括密封层、减震层、减震结构以及吸音层,这些层次的设计旨在减少船舶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并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2、密封层通常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隔离噪音和震动的传播,减震层则采用较软的材料,如橡胶,以吸收船体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减震结构采用弹簧、钢板、阻尼器等,具备弹性的结构,用于对震动所产生的力进行消减,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吸音层通常使用多孔材料,如泡沫或纤维材料,以吸收传入的声音波动。

3、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和振动的传播,提高船舶内部的舒适性和安静度,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船舶,如商用船舶、客船和游艇等,以满足船员和乘客对良好船舱环境的需求。

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多为弹簧减震,弹簧减震方式较为单一,减震效果不理想,无法适用于多种环境,一旦冲击力较大时,弹簧容易发生形变,失去弹性,从而失去减震功能,故容易降低减震吸隔声板的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出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解决了现有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减震效果不理想,容易降低实用性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包括,

5、固定组件,包括底板、隔音板、滑动板、支撑柱以及顶板,所述隔音板固定于底板内壁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底板内部,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滑动板顶部,且顶部延伸至底板外部,所述顶板固定于支撑柱顶部;以及

6、减震组件,设置于底板内部,包括阻尼器、缓冲件、连接件以及减震弹簧,所述阻尼器固定于底板内腔底部,且顶部与滑动板底部固定,所述缓冲件设置于底板内腔底部四角,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滑动板底部,所述减震弹簧固定于底板顶部,且顶部与顶板底部固定,所述隔音板包括基层、吸音层以及隔音层,所述吸音层固定于基层顶部,所述隔音层固定于吸音层顶部。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盒、缓冲弹簧、移动块、横杆、套管、橡胶块以及支撑杆,所述缓冲盒固定于底板内腔底部四角,所述缓冲弹簧固定于缓冲盒内壁一侧,所述移动块固定于缓冲弹簧自由端上,所述横杆固定于移动块一侧,且自由端延伸至缓冲盒外部,所述套管连通于缓冲盒顶部一侧,所述橡胶块滑动连接于套管内部,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橡胶块顶部,且顶部与顶板底部固定。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于滑动板底部,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块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于横杆自由端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块活动连接。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底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层采用木丝吸音板材质,所述吸音层采用矿棉吸音板材质。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音层采用约束阻尼结构的超微晶阻尼隔音板材质,所述基层、吸音层以及隔音层为一个整体。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弹簧数量为九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顶部。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表面与套管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数量为四个。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能够保证顶板与底板的正常使用,以便于正常进行减震隔音,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该复合减震吸隔声板的减震效果,增加该复合减震吸隔声板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包括底板(101)、隔音板(102)、滑动板(103)、支撑柱(104)以及顶板(105),所述隔音板(102)固定于底板(101)内壁上,所述滑动板(103)滑动连接于底板(101)内部,所述支撑柱(104)固定于滑动板(103)顶部,且顶部延伸至底板(101)外部,所述顶板(105)固定于支撑柱(104)顶部;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02)包括缓冲盒(2021)、缓冲弹簧(2022)、移动块(2023)、横杆(2024)、套管(2025)、橡胶块(2026)以及支撑杆(2027),所述缓冲盒(2021)固定于底板(101)内腔底部四角,所述缓冲弹簧(2022)固定于缓冲盒(2021)内壁一侧,所述移动块(2023)固定于缓冲弹簧(2022)自由端上,所述横杆(2024)固定于移动块(2023)一侧,且自由端延伸至缓冲盒(2021)外部,所述套管(2025)连通于缓冲盒(2021)顶部一侧,所述橡胶块(2026)滑动连接于套管(2025)内部,所述支撑杆(2027)固定于橡胶块(2026)顶部,且顶部与顶板(105)底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3)包括第一连接块(2031)、连接杆(2032)以及第二连接块(2033),所述第一连接块(2031)固定于滑动板(103)底部,所述连接杆(2032)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块(2031)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连接块(2033)固定于横杆(2024)自由端上,所述连接杆(2032)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块(2033)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一侧开设有卡槽(3),所述底板(10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021)采用木丝吸音板材质,所述吸音层(1022)采用矿棉吸音板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1023)采用约束阻尼结构的超微晶阻尼隔音板材质,所述基层(1021)、吸音层(1022)以及隔音层(1023)为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204)数量为九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101)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27)表面与套管(2025)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027)数量为四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包括底板(101)、隔音板(102)、滑动板(103)、支撑柱(104)以及顶板(105),所述隔音板(102)固定于底板(101)内壁上,所述滑动板(103)滑动连接于底板(101)内部,所述支撑柱(104)固定于滑动板(103)顶部,且顶部延伸至底板(101)外部,所述顶板(105)固定于支撑柱(104)顶部;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02)包括缓冲盒(2021)、缓冲弹簧(2022)、移动块(2023)、横杆(2024)、套管(2025)、橡胶块(2026)以及支撑杆(2027),所述缓冲盒(2021)固定于底板(101)内腔底部四角,所述缓冲弹簧(2022)固定于缓冲盒(2021)内壁一侧,所述移动块(2023)固定于缓冲弹簧(2022)自由端上,所述横杆(2024)固定于移动块(2023)一侧,且自由端延伸至缓冲盒(2021)外部,所述套管(2025)连通于缓冲盒(2021)顶部一侧,所述橡胶块(2026)滑动连接于套管(2025)内部,所述支撑杆(2027)固定于橡胶块(2026)顶部,且顶部与顶板(105)底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复合减震吸隔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冬生季振林肖友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业安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