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11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5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有分离器主体和底座,分离器主体内设有预分离腔和油气分离腔,底座上设有与预分离腔连通的油气进气口以及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油口,分离器主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调压组件,预分离腔与油气分离腔之间设有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的逆止组件,逆止组件包括设有第一油气通孔的挡板和设于第一油气通孔处的单向阀,油气进气口大小与预分离腔的底部大小相同,防止油滴堵塞油气进气口,预分离腔及逆止组件对油气混合气进行初步油气分离,单向阀能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避免由于油气分离腔内压过大导致油气混合气无法正常进入预分离腔,保证该技术正常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1、油气分离器一般装在pvc阀和进气歧管上端口之间,属于废气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中的机油分离出来,以减少机油的消耗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的,是把油底壳里的机油蒸汽和燃烧室里窜出来的水蒸汽进行分解,分离的油膜顺管壁流到油底壳,过滤过的蒸汽进入发动机再次燃烧。

2、申请号为201620915812.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预分离功能的油气分离器,该技术包括有主体、底板、设于主体和底板之间的密封垫圈、油气进气口、pvc阀、出气口、集油槽和回油口,pvc阀与出气口相通,主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对油气进行预分离的预分离腔、对油气进行过滤的油气过滤腔、对油气进行分离的油气分离腔,油气进气口设在预分离腔底部,预分离腔与油气过滤腔之间设有具有空隙的v形挡板,油气过滤腔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有用于调节油气过滤腔内气压的调节片、用于过滤油气中油滴的过滤棉,pvc阀与油气分离腔密封连接,pvc阀包括有与主体密封连接的阀座、与阀座密封连接的阀盖、阀膜片、弹簧,经过过滤棉过滤后的油滴流向集油槽,从回油口排出,经过pvc阀的分离后的气体从阀出气孔排到出气口,再导到发动机气缸进行二次燃烧,该技术虽然通过设置预分离腔可以对油气混合气进行预分离,从而提高过滤棉的过滤效果,提高油气分离效果,但该技术中,油气混合气直接从设在预分离腔底部的油气进气口进入到连通有油气过滤腔的预分离腔内部,经过撞击预分离腔内壁后形成的油滴会从油气进气口回流到曲轴箱内,故通过油气进气口回流到曲轴箱的油滴以及过大的预分离腔内压都可能直接造成曲轴箱内油气混合气无法正常进入该技术进行油气分离,从而影响该技术正常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有分离器主体和与分离器主体密封连接的底座,所述分离器主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预分离腔和油气分离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预分离腔连通的油气进气口以及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油口,所述分离器主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调节组件,调压组件包括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调压腔及置于调压腔内的调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离腔与油气分离腔之间设有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的逆止组件,所述逆止组件包括设有第一油气通孔的挡板和设于第一油气通孔处的单向阀。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于底座的油气进气口大小与预分离腔的底部大小相同,油气混合气从油气进气口进入预分离腔,首先通过撞击预分离腔内部及逆止组件进行初步油气分离,同时一部分油气混合气直接从未堵塞的第二油气通孔进入油气分离腔内进行油气分离,在预分离腔内进行初步油气分离后产生的油滴顺着预分离腔内壁经过油气进气口回流至曲轴箱,预分离腔内的油气混合气持续堆积直至与油气分离腔内部产生能够开启单向阀的压力差,单向阀开启后,油气混合气经过第一油气通孔和第三油气通孔进入油气粗分离腔,当第二油气通孔堵塞后,预分离腔内的油气混合气仅通过单向阀进入油气分离腔进行油气分离;当油气分离腔内部气压大于预分离腔内部气压时,单向阀关闭堵塞第一油气通孔,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避免影响油气混合气正常进入预分离腔,预分离腔内油气混合气堆积的同时,调压组件及出气口对油气分离腔内部进行调压,使得单向阀再次开启,油气分离路径清晰,且油气分离过程连贯,保证该技术正常的使用性能。

4、上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逆止组件包括有设于挡板的第二油气通孔及与挡板连接的挡油座,所述挡油座连接挡板的一侧设有相互之间具有空隙的凸条,所述凸条穿设过第二油气通孔。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用于减小油气混合气通过第二油气通孔的流量,从而使第二油气通孔在本技术使用一段时间后堵塞;第二油气通孔未堵塞时,油气混合气可直接通过第二油气通孔进入油气分离腔内进行油气分离,当第二油气通孔堵塞后,该处充当挡板起到阻挡油气混合气的作用,油气混合气撞击堵塞的第二油气通孔处,油滴沿挡板通过油气进气口回流至曲轴箱。

6、上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阀包括有直径大于第一油气通孔的阀片及一端部抵接阀片的阀片复位件,所述挡油座包括有抵接阀片复位件另一端部的复位件底座,所述复位件底座与第一油气通孔之间设有第三油气通孔。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片复位件为弹簧,复位件底座用以限定阀片的运动轨迹。

8、上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器主体与底座扣合形成有弯折部,所述调压阀包括与分离器主体密封连接的调压阀座,所述油气分离腔内通过设于调压阀座处的隔板将油气分离腔分为具有弯折部的油气粗分离腔以及连通出气口的油气精分离腔,所述调压阀座设有连通油气粗分离器与调压腔的第四油气通孔以及连通调压腔与油气精分离腔的第五油气通孔。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部用以增强油气粗分离腔内油气混合气的分离效果,隔板的设置使得油气混合气在油气分离腔内的运动路径清晰,增强油气分离效果。

10、上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口包括有与油气精分离腔连通的自然吸气接口及增压器接口,所述增压器接口与油气精分离腔之间通过过滤板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板上分布有过滤孔,所述出油口包括设于油气粗分离腔底部的第一出油口及设于油气精分离腔底部的第二出油口。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于底座的油气进气口大小与预分离腔的底部大小相同,防止油滴堵塞油气进气口;预分离腔及逆止组件能对油气混合气进行初步油气分离,单向阀用于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避免由于油气分离腔内压过大而影响油气混合气正常进入预分离腔,保证该技术正常的使用性能。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有分离器主体和与分离器主体密封连接的底座,所述分离器主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预分离腔和油气分离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预分离腔连通的油气进气口以及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油口,所述分离器主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调压组件,调压组件包括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调压腔及置于调压腔内的调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离腔与油气分离腔之间设有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的逆止组件,所述逆止组件包括设有第一油气通孔的挡板和设于第一油气通孔处的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组件包括有设于挡板的第二油气通孔及与挡板连接的挡油座,所述挡油座连接挡板的一侧设有相互之间具有空隙的凸条,所述凸条穿设过第二油气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有直径大于第一油气通孔的阀片及一端部抵接阀片的阀片复位件,所述挡油座包括有抵接阀片复位件另一端部的复位件底座,所述复位件底座与第一油气通孔之间设有第三油气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主体与底座扣合形成有弯折部,所述调压阀包括与分离器主体密封连接的调压阀座,所述油气分离腔内通过设于调压阀座处的隔板将油气分离腔分为具有弯折部的油气粗分离腔以及连通出气口的油气精分离腔,所述调压阀座设有连通油气粗分离器与调压腔的第四油气通孔以及连通调压腔与油气精分离腔的第五油气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包括有与油气精分离腔连通的自然吸气接口及增压器接口,所述增压器接口与油气精分离腔之间通过过滤板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板上分布有过滤孔,所述出油口包括设于油气粗分离腔底部的第一出油口及设于油气精分离腔底部的第二出油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有分离器主体和与分离器主体密封连接的底座,所述分离器主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预分离腔和油气分离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预分离腔连通的油气进气口以及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油口,所述分离器主体上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调压组件,调压组件包括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调压腔及置于调压腔内的调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离腔与油气分离腔之间设有防止油气分离腔内介质回流至预分离腔的逆止组件,所述逆止组件包括设有第一油气通孔的挡板和设于第一油气通孔处的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组件包括有设于挡板的第二油气通孔及与挡板连接的挡油座,所述挡油座连接挡板的一侧设有相互之间具有空隙的凸条,所述凸条穿设过第二油气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有直径大于第一油气通孔的阀片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兵陈荣旺邹桥生吴进涛林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