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合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113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5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片、第二合页片、轴芯以及轴承,所述第一合页片上设有第一套管,第二合页片上设有第二套管,所述轴芯插设在第二套管内,并与第二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经第一套管压设在第二套管的上端面,轴芯穿过轴承延伸至第一套管内,并与第一套管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套管的上端部设有与轴芯转动配合的堵头,所述堵头与第一套管焊接,延伸至第一套管内的轴芯端部与堵头相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合页,合页使用时,受力点不仅在轴承上,也作用堵头上,两点受力,使得合页受力均匀,不易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金,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合页


技术介绍

1、合页常为两折式,由轴销连接的一对金属或非金属叶片组成,是连接物体两个部分并能使之活动的部件。

2、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7872342u,其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片以及第二合页片,所述第一合页片上设有第一套管,第二合页片上设有第二套管,还包括有轴套以及轴芯,所述轴套插设在第一套管内,且与第一套管过盈配合,所述轴芯插设在第二套管内与第二套管固定连接,轴芯一端延伸至轴套内与轴套转动配合,所述的轴套可相对于轴芯轴向滑移。

3、上述合页,存在以下问题,1、合页在使用时,其受力点仅在垫圈或轴承上,单点受力造成受力不均匀,合页在使用时容易倾斜;2、合页拆卸时,垫圈或轴承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合页,合页使用时,受力点不仅在轴承上,也作用堵头上,两点受力,使得合页受力均匀,不易倾斜。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片、第二合页片、轴芯以及轴承,所述第一合页片上设有第一套管,第二合页片上设有第二套管,所述轴芯插设在第二套管内,并与第二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经第一套管压设在第二套管的上端面,轴芯穿过轴承延伸至第一套管内,并与第一套管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套管的上端部设有与轴芯转动配合的堵头,所述堵头与第一套管焊接,延伸至第一套管内的轴芯端部与堵头相接触。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页的受力点增加,不仅作用在轴承上,还会作用堵头上,受力均匀,承受力大,可以对合页的倾斜起到一个管正的作用,合页不易歪斜,寿命长,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合页都是一个支点,一点受力,导致合页容易倾斜的问题。

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堵头上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凹槽,轴芯端部设有弧形凸起部,所述的弧形凸起部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转动配合。

5、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轴芯与堵头之间采用凹槽与弧形凸起部的配合,使得受力面大,磨擦小,合页的寿命长。

6、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垫片以及安装件,所述的垫片以及轴承均设置在安装件内,垫片上的轴孔小于轴承的轴孔,所述轴芯与垫片过盈配合。

7、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合页拆装时,零部件不易丢失,因垫片与轴芯过盈配合,并且垫片以及轴承均装在安装件内,因此轴承不会从轴芯上脱落。

8、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轴芯包括上轴体和下轴体,所述上轴体与下轴体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所述下轴体固定套设在上轴体的端部,并与上轴体之间形成肩阶,且所述的下轴体与第二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的上轴体延伸至第一套管内并与堵头转动配合。

9、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轴体插设在第一套管内并与堵头转动配合,上轴体的直径小于第一套管的孔径,下轴体与第二套管孔径相适配,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孔径相同,因此上轴体与下轴体之间形成肩阶,使得下轴体与第二套管之间配合性好,防止润滑油漏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片(1)、第二合页片(2)、轴芯(3)以及轴承(4),所述第一合页片(1)上设有第一套管(11),第二合页片(2)上设有第二套管(21),所述轴芯(3)插设在第二套管(21)内,并与第二套管(21)固定连接,所述轴承(4)经第一套管(11)压设在第二套管(21)上,轴芯(3)穿过轴承(4)延伸至第一套管(11)内,并与第一套管(11)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1)的上端部设有与轴芯(3)转动配合的堵头(5),所述堵头(5)与第一套管(11)固定连接,延伸至第一套管(11)内的轴芯(3)端部与堵头(5)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5)上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凹槽(51),轴芯(3)端部设有弧形凸起部(31),所述的弧形凸起部(31)位于凹槽(51)内,并与凹槽(51)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垫片(6)以及安装件(7),所述的垫片(6)以及轴承(4)均设置在安装件(7)内,垫片(6)上的轴孔(61)小于轴承(4)的轴孔(41),所述轴芯(3)与垫片(6)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3)包括上轴体(32)和下轴体(33),所述上轴体(32)与下轴体(33)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所述下轴体(33)固定套设在上轴体(32)的端部,并与上轴体(32)之间形成肩阶,且所述的下轴体(33)与第二套管(2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轴体(32)延伸至第一套管(11)内并与堵头(5)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1)与堵头(5)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焊接设置,堵头(5)的上端面与第一套管(11)的上端面焊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21)与轴芯(3)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或焊接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合页,包括第一合页片(1)、第二合页片(2)、轴芯(3)以及轴承(4),所述第一合页片(1)上设有第一套管(11),第二合页片(2)上设有第二套管(21),所述轴芯(3)插设在第二套管(21)内,并与第二套管(21)固定连接,所述轴承(4)经第一套管(11)压设在第二套管(21)上,轴芯(3)穿过轴承(4)延伸至第一套管(11)内,并与第一套管(11)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1)的上端部设有与轴芯(3)转动配合的堵头(5),所述堵头(5)与第一套管(11)固定连接,延伸至第一套管(11)内的轴芯(3)端部与堵头(5)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5)上设有呈弧形设置的凹槽(51),轴芯(3)端部设有弧形凸起部(31),所述的弧形凸起部(31)位于凹槽(51)内,并与凹槽(51)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合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立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