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487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包括披水胶条、中间胶条和止口胶条三道防线;披水胶条的一端设于第一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和第三外侧框,形成不完全密封;中间胶条的一端设于第二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隔热条、第二隔热条和第三隔热条,形成止水密封;止口胶条的一端设于第三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第四内侧框上,形成止水搭接。本技术的防水密封结构是为了适应极窄外平开门窗尺寸较小的框部尺寸和特别的结构,同时又能保证门窗的防水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平开门窗领域,具体是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的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门窗以平开门窗和推拉门窗最为常见,其中,平开和推拉均是指门窗的开启形式,对于平开门窗来说,可做成内平开,也可以做成外平开及内平开带上悬的功能。

2、如图1至图1b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普通的三扇式外平开门窗100’,其包括第一固定扇11’、第二固定扇12’、一个平开扇13’和纱窗扇14’,第一固定扇11’、第二固定扇12’、一个平开扇13’通过纵向中梃15’和横向中梃16’分隔开,纱窗扇14’则安装在平开扇13’的室内侧;且整体周边通过外固定框17’固定墙体,平开扇13’可以向外平开。其中,平开扇13’包括平开扇框131’和第三玻璃扇132’。当然,固定扇和平开扇的布局不限于上述方式,可以任意调整。目前现有的普通三扇式平开门窗的边框仍然普遍较大,比如加装纱窗17’后130mm 厚度(指墙体厚度方向的宽度)的边框,外固定框17’的室内侧面可视面为28mm,室外侧面可视面为48mm,外固定框17’和平开扇框131’叠加后的室内侧面或室外侧面的总体可视面为127.5mm;所述平开扇框131’和所述横向中梃16’叠加后的室内侧面或室外侧面的总体可视面为147.5mm;所述平开扇框131’和所述纵向中梃15’叠加后的室内侧面或室外侧面的总体可视面为147.5mm。可见,这种普通的三扇式外平开门窗,其框部尺寸过较大。

3、框部尺寸较大必然导致金属(一般为铝材)用料多,制造成本升高,且金属的导热性能会大大降低房屋的保温性能。而且对室内的用户而言,过大的可视面宽对窗户的视野遮挡较多,特别是窗扇较多时,窗外景色被多个过大的可视面宽一一隔断,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4、因此为了减小边框的可视面的宽度,同时又能保证门窗的性能(包括强度、水密性、气密性、隔热性能),申请人研究了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200’,通过对框部的结构上的改进,实现了一种极窄框部尺寸,如图2至图2b所示,其包括第一固定扇21’、第二固定扇22’、一个平开扇23’和一纱窗扇24’,第一固定扇21’、第二固定扇22’、一个平开扇23’通过纵向中梃25’和横向中梃26’分隔开,纱窗扇24’则安装在平开扇23’的室内侧,且整体周边通过外固定框27’固定墙体,平开扇23’可以向外平开。其中,平开扇23’包括平开扇框231’和第三玻璃扇232’。经过改进之后,极窄外平开门窗200’的外固定框的室外侧面的展示面宽度由原来的48mm变为不大于40mm,室内侧面的展示面宽度由原来的28mm变为不大于25mm;所述外固定框和所述平开扇框叠加后的室内侧可视面由原来的127.5mm变为不大于54.5mm;所述平开扇框和所述横向中梃叠加后的室内侧面的总体可视面由原来的147.5mm变为不大于93.62mm;所述平开扇框和所述纵向中梃叠加后的室内侧面的总体可视面由原来的147.5mm变为不大于95mm。可见,大大降低了门窗框部的总体可视面,形成三扇式极窄外平开门窗,且沿墙体厚度方向的宽度由原来的130mm变成120mm,大大节约了金属耗材。

5、但对于防水密封结构而言,由于普通的三扇式外平开门窗100’的框部尺寸较大,特别是墙体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会导致雨水进入的通道变长,反而对防水密封比较有利。由于只有平开扇才具有外开功能,因此,只需在平开扇周边设置防水密封结构即可。如图1a和图1b所示,普通的三扇式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设在平开扇框131’和外固定框17’、横向中梃15’或纵向中梃16’之间,共有两道防线,从室外到室内方向分别为第一道的披水胶条和第二道的止口胶条。由于披水胶条是形成不完全密封,因此止口胶条需形成完全的止水搭接,因此止口胶条的密封效果变得更为关键。但目前的止口胶条由卡制部和密封弯勾构成,密封弯勾在被挤压时仅能向一个方向上延展,延展效果不佳,且卡制部和密封弯勾均为一种材料一体制成,因此选材成了关键,太软会影响卡制部的卡制效果从而容易脱落,太硬则会造成密封弯勾的延展性不佳,在挤压后密封面积不够又影响密封效果,因此很难选到合适的材料。

6、而对于极窄外平开门窗200’而言,其框部结构变化较大,且由于其框部尺寸较窄,特别是墙体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小,会导致雨水进入的通道变短,反而对防水密封比较不利,因此需重新设计相适应的防水密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对适应极窄外平开门窗尺寸较小的框部尺寸和特别的结构,同时又能保证门窗的防水密封性能。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所述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包括平开扇框、外固定框、横向中梃和纵向中梃;

3、所述外固定框上由室外侧至室内侧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外侧框、第一隔热条和第一内侧框,所述第一内侧框上设有第一悬臂;

4、所述横向中梃上由室外侧至室内侧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二外侧框、第二隔热条和第二内侧框,所述第二内侧框上设有第二悬臂;

5、所述纵向中梃上由室外侧至室内侧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三外侧框、第三隔热条和第三内侧框,所述第三内侧框上设有第三悬臂;

6、所述平开扇框上由室外侧至室内侧方向上依次设有第四外侧框、第四隔热条和第四内侧框,所述第四外侧框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四隔热条上设有第二卡槽;

7、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以及所述第三悬臂的末端均设有第三卡槽;

8、所述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包括披水胶条、中间胶条和止口胶条;所述披水胶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外侧框、所述第二外侧框和所述第三外侧框,形成不完全密封;所述中间胶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和所述第三隔热条,形成止水密封;所述止口胶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三卡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四内侧框上,形成止水搭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胶条具有一卡制部、两侧翼和一密封勾条,所述两侧翼位于所述卡制部和所述密封勾条之间,且所述卡制部和所述侧翼的材料均为三元乙丙橡胶,所述密封勾条的材料为海绵发泡,所述卡制部、所述侧翼和所述密封勾条采用软硬共挤工艺制成。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以及所述第三隔热条的中部均设有一垂直延伸搭接臂,所述垂直延伸搭接臂与所述中间胶条的所述密封勾条搭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止口胶条包括一固定部和一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实心的第一方向延伸块和空心的第二方向延伸块,且所述固定部材料均为三元乙丙橡胶,所述密封部的材料为海绵发泡,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密封部采用多重变线和软硬共挤工艺制成。

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是专门针对极窄外平开门窗因框部结构变化较大且框部尺寸变窄(特别是沿墙体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小)而设置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采用三道防线即披水胶条、中间胶条和止口胶条,从而大大提升了极窄外平开门窗的防水密封效果,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胶条具有一卡制部、两侧翼和一密封勾条,所述两侧翼位于所述卡制部和所述密封勾条之间,且所述卡制部和所述侧翼的材料均为三元乙丙橡胶,所述密封勾条的材料为海绵发泡,所述卡制部、所述侧翼和所述密封勾条采用软硬共挤工艺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以及所述第三隔热条的中部均设有一垂直延伸搭接臂,所述垂直延伸搭接臂与所述中间胶条的所述密封勾条搭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口胶条包括一固定部和一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实心的第一方向延伸块和空心的第二方向延伸块,且所述固定部材料均为三元乙丙橡胶,所述密封部的材料为海绵发泡,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密封部采用多重变线和软硬共挤工艺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胶条具有一卡制部、两侧翼和一密封勾条,所述两侧翼位于所述卡制部和所述密封勾条之间,且所述卡制部和所述侧翼的材料均为三元乙丙橡胶,所述密封勾条的材料为海绵发泡,所述卡制部、所述侧翼和所述密封勾条采用软硬共挤工艺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窄外平开门窗的框部防水密封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凯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闽绿色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