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085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考虑,构建了以绿灯利用率最大和车道空间占有率最小为目标的时空资源做目标规划模型,并结合车速诱导策略与信号协同控制方法改进车辆运行过程。之后,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与模糊推理系统组合求解该模型,比较帕累托最优解集与模糊集中的目标适配值,选出基于车道数与绿信比限制的最优可行解。依托优化模型,提出了具体的智能控制方法与操作流程,得到车道分配方案及其信号配时方案的最佳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可变导向车道的选用概率,解决流向供需失衡与可变导向车道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领域内的可变导向车道控制方法,具体涉及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以及道路空间逐渐固化,加剧道路拥堵、事故多发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传统交通运行模式难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变化也使职住分离现象愈专利技术显,导致流向供需失衡问题突出。面对交通流向需求变化加剧与动态变化的交通情况,以信号配时调整为主的传统定时定路段控制技术已经无法缓解交叉口拥堵问题,无法及时疏散车流,导致可变导向车道的时空资源利用率低。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可以为实时获取并处理可变导向车道控制所需数据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以达到优化车辆运行过程中驾驶行为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环境,结合车速诱导技术与信号配时协同优化,提出了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考虑,构建了以绿灯利用率最大与车道空间占有率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引入了车速诱导策略及其信号协同控制方法。之后,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与模糊推理系统组合求解该模型。根据配置优化模型,提出具体的智能控制方法与操作流程,可以得到车道分配方案与信号配时方案的最佳组合。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获取初始数据及方案:在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利用检测设备实时获取各种初始交通数据,如任意时段内各方向的车流量、车辆速度、车辆位置和车辆加速度等。读取交通信号控制机内的信号配时方案和可变信息指示牌内的可变导向车道转向功能信息,生成初始时空资源配置方案;

4、b)生成最优分配方案:根据各进口车道的初始时空资源分配情况,将数据信息导入时空资源分配模型,并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与模糊推理系统组合求解得到帕累托最优解集,再对接近车流采取车速诱导策略及其信号协同控制方法,得到最优分配方案;

5、a)时空资源分配模型:模型以标准信号十字交叉口为例,能够与上游交叉路口保持足够的距离,为驾驶员提供足够时间完成驾驶行为的决策与执行,如图1所示。为保证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时空资源的合理分配,以绿灯利用率χ最大和车道空间占有率rs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具体的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为:

6、

7、式中:nim为方向i转向m的进口车道数;sim为车道i转向m车道的设计饱和流量;γim为控制方向i流向m的车道数变化的二元变量,γim∈γ={-1,1},当γim=1时表示方向i流向m的车道数增加;当γim=-1时表示方向i流向m的车道数减少;φim为控制方向i是否设置流向为m的可变导向车道的二元变量,φim∈φ={0,1},当φim=1时表示方向i设有车道功能为m可变导向车道;当φim=0时表示方向i未设置可变导向车道;ge,im为方向i转向m的有效绿灯时间;limk为方向i转向m第k个行驶网联车辆占据车道的长度;li为通信区域内方向i的车道长度。

8、时空资源分配模型的约束条件从车道数量、交通流量和信号配时角度考虑,概述如下:

9、(1)车道数量约束:车道总数应等于进口车道的车道总数。直行、左转或右转车流占用的进口车道数量不应多于出发方向的出口车道数量。进口车道ni和出口车道ei需满足约束条件为:

10、

11、(2)交通流量约束:可变导向车道的设置条件是解决不同流向流量变化造成不同流向流量占比发生变化,而供给不能随之变化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当检测到不同流向车道内的流量差异时,就会控制可变导向车道切换功能。而且到达车流量不大于进口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到达交通流量qim需满足约束条件为:

12、

13、式中:capim为方向i转向m的设计通行能力;cap'im为优化后的方向i转向m的设计通行能力。

14、(3)信号配时约束:在保证交叉口安全运行和行人过街顺畅的前提下,需要根据车道属性变化和不同时间间隔的高峰交通需求优化信号配时。

15、信号周期时间需满足约束条件为:

16、

17、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需满足约束条件为:

18、

19、绿信比需满足约束条件为:

20、

21、式中:tc为最佳周期时间;tcmin为最小周期时间;tcmax为最大周期时间;i为总损失时间;yim为方向i转向m的临界流量比;gmin,im为方向i转向m的最小绿灯时间;λim为方向i转向m的绿信比;y为总临界流量比。

22、b)车速诱导策略:由于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可变导向车道最佳时空资源分配模型只是一种方法,需要改进车辆运行过程。当车辆进入车速诱导感知区域时,就会采用车速诱导策略。车辆从位置(t=0)到达交叉口遇到的六种情况及采取车速诱导示意细节如图2所示。

23、(1)当t0≤tn<tg时,信号灯为绿灯,剩余时间足够车辆匀速通过。

24、(2)当t0≤tn<ty时,绿灯即将结束并变为黄灯。需确定车辆是否进入两难区,即满足条件(9)。若有,则执行下一情况。若无,则保持车速通过交叉路口。

25、

26、(3)当tg≤tn<tge时,信号灯为绿灯且剩余时间较短,到达车辆已经进入两难区,但无法以当前速度通过交叉口。若车辆进入车速诱导感知区域,可适当延长当前相位的绿灯时间,确保车辆能在延长绿灯时间tge内通过交叉路口。车辆到达停车线的时间tge为:

27、

28、式中:vn是车辆n的到达速度,单位为m/s;ln是到达车辆n与停车线之间的距离。

29、当进入车速诱导感知区域的车辆数量增加时,需确定延长绿灯时间的最大值。在达到最大绿灯时间之前,满足条件如下:

30、δtge=max(δtge,1,δtge,2,...,δtge,k);

31、最大延长绿灯信号时间δtg,max没有统一计算方法。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在尽量减少交叉口车辆放行影响的前提下,将相位持续时间的25%作为推荐值,最大延长绿灯时间δtg,max为:

32、δtg,max=25%tge;

33、(4)当tge≤tn<tr时,信号灯为绿灯并增至最大绿灯时间。在到达两难区前且不超过当前车道设计限速vlimit的情况下,可采用加速诱导策略,保证在红灯启亮前通过交叉口。若剩余绿灯时间小于3秒,则车辆无法通过。车辆n的到达速度vn满足条件为:

34、0<vn≤vlimit;

35、(5)当tr≤tn时,信号灯为红灯,但剩余时间较短。为确保高效安全通过,可采取减速策略,使到达车辆在下一个周期的绿灯时间内无需停车即可通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车路协同环境下可变导向车道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子文张文会席聪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