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锚固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锚固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038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1
一种锚固点装置1,包含具有用于将锚固点装置1连接至待藉此而搬运之物体47上的连接件的下部件3,并且包含可相对下部件3旋转并且连接在该下部件上的上部件2,该上部件包含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的连接机构4,其中,为了相对下部件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上部件2,上部件2具有沿轴向呈锥形渐细之上支承面12,下部件3具有沿相同方向呈锥形渐细之下支承面8,且其中,在该二支承面8、12之间设有滚动轴承体18,其具有由旋转轴线以及围绕该旋转轴线旋转对称之侧面定义的形状,该等滚动轴承体之旋转轴线系沿支承面8、12之锥形渐细方向定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锚固点装置,包含具有用于将该锚固点装置连接至待藉此而搬运之物体上的连接件的下部件,并且包含可相对该下部件旋转并且连接在该下部件上的上部件,该上部件包含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hebe-,anschlag-oderzurrmittels)的连接机构,其中,为了相对下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上部件,上部件具有沿轴向呈锥形渐细之上支承面,下部件具有沿相同方向呈锥形渐细之下支承面,且其中,根据一技术方案,在该二支承面之间设有滚动轴承体,其具有由旋转轴线以及围绕该旋转轴线旋转对称之侧面定义的形状,该等滚动轴承体之旋转轴线系沿支承面之锥形渐细方向定向。


技术介绍

1、不论构建为带环螺栓还是锚固转环,此类锚固点装置通常用于物体之升降或拴紧。锚固点装置藉由其下部件连接在待搬运之物体上,其中,为了搬运此种物体,通常使用数个锚固点装置来悬挂对应的升降吊具。那些并非永久固定在待搬运之物体上的锚固点装置尤其具有充当连接件的螺纹栓,其构建为下部件之一部分,藉由此螺纹栓以旋入待搬运之物体之互补的内螺纹孔的方式,将锚固点装置与此物体卡紧。视期望之应用而定,可设置环圈或叉头作为上部件之连接机构,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在两种情形下,此连接机构皆可如下构建:使得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可直接连接在此连接构件上,或者,在此种连接构件中嵌入有钩形吊耳,其可供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连接。在锚固点装置永久留在待搬运之物体上的技术方案中,可将锚固点装置之下部件与待搬运之物体焊接在一起。在此情形下,锚固点装置具有对应的焊接几何结构作为连接件。

2、此种锚固点装置之上部件系可相对于下部件旋转,使得在施加作用于上部件之连接机构的拉伸力的情况下,此下部件与上部件能够沿拉伸方向对准。可透过不同方式实现上部件之相对于下部件的可旋转运动特性。根据第一技术方案,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设有滑动支承件。ep 3 736 459 b1揭示过此种锚固点装置。就采用此种设计之锚固点装置而言,在横向负荷条件下,即在导致拉伸力并非沿上部件之旋转轴线方向起作用的拉伸负荷条件下,在施加拉伸力前或在施加过程中需要将上部件手动对准,从而防止上部件因拉伸力而相对于下部件倾斜。即使在沿轴向施加拉伸力的情况下,作用于滑动轴承之轴承配件的力有时亦导致上部件无法相对于下部件旋转,或至少对此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在某些情形下,即使在上述状况下亦期望实现可旋转运动特性。

3、为了在轴向拉伸负荷条件下改善上部件之相对于下部件的可旋转运动特性,提出过使用滚动体来替代滑动轴承的锚固点装置。在de 20 2012 100764u1中揭示过此种锚固点装置,其中设有两个在轴向上相互交迭之球轴承,用以实现可旋转运动特性。de 201 21118u1揭示过具有类似结构的锚固点装置。就此等锚固点装置而言,用作滚动体的球体同时用于将上部件与下部件保持在一起。用作滚动体的球体系分别设置在一球体通道中,其中的每个球体通道皆由分别设于下部件与上部件中的、组合成球体信道的半孔构成。每个上部件侧半孔皆可透过装配孔触及,在上部件与下部件相应地相对彼此定位后,透过该装配孔将充当滚动体的球体置入相应的球体通道。就此中锚固点装置而言,在无负荷状态下,上部件之相对于下部件的旋转有所改善,然而,就在de 20 2012 100 764 u1中描述之锚固点装置而言,在存在沿上部件之旋转轴线方向的拉伸负荷的情况下,亦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引起预应力,从而防止或至少抑制连接机构之意外扭转。

4、de 101 64 593b4揭示过一种锚固点装置,针对自侧向作用于上部件之拉伸负荷,此锚固点装置之抗倾斜性有所提升。为了实现此点,使用两个深沟球轴承,其中,第一深沟球轴承系设于下部件之头部区段之底侧与上部件之对应的支承区段之间,而具有更大直径、进而与介于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的旋转轴线径向距离更大的第二深沟球轴承则设置在上部件之底侧与分配给下部件的支撑盘之间。支承盘被压紧至用作下部件的锚定螺栓的专设的圆柱形端部上。

5、在ep 3 263 948 b1中描述过一种锚固点装置,透过将圆锥体而非球体用作滚动轴承体,此锚固点装置之负荷能力较之于采用经球体支承之上部件的锚固点装置有所改善。上部件与下部件之支承面朝向上部件之连接机构逐渐变细。ep 3 494 079 b1揭示过另一锚固点装置,其上部件系利用设于中间的截锥状滚动体相对于下部件支承。在此先前技术中,滚动体之倾斜方向系与在ep 3 263 948 b1中描述之倾斜方向相反。就此二习知之锚固点装置而言,滚动体亦用于将下部件与上部件保持在一起。提出将滚动轴承体透过装配孔嵌入轴承通道。透过将圆锥体用作滚动轴承体,此种锚固点装置之标称负荷能力较之于采用球轴承的锚固点装置有所改善,但仅当以高精度制造支承面以及滚动轴承体时,方能确保上部件能够相对于下部件旋转运动。轴承必须无间隙。否则存在圆锥形滚动轴承体在轴承通道中发生倾斜、进而阻碍甚或阻塞期望之旋转运动特性的危险。就此二锚固点装置而言,将圆锥体用作滚动轴承体,从而在旋转过程中对介于直径较小之支承面区段与直径较大之支承面区段之间的路径差进行补偿。将充当滚动轴承体的圆锥体插入轴承通道并按规定对准即已较为困难。就ep 3 494 079 b1所揭示之锚固点装置而言,将下部件自下而上地插入上部件之底侧凹部中。因此,头部区段之直径远小于上部件之供下部件插入的底侧开口宽度。出于此原因,滚动轴承体仅与上部件相对于下部件的旋转轴线互成较小的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以最后探讨的先前技术为基础,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锚固点装置,其上部件系利用设于中间的非球体的滚动体相对于下部件支承,而不存在就先前技术描述的安装问题,并且,对支承面之无间隙性的要求有所降低。

2、本专利技术用以达成上述目的之解决方案为一种本文开篇述及类型的、具有权利要求1之其他特征的同类型的锚固点装置。

3、此锚固点装置之方案不同于透过与旋转轴线互成一定角度的滚动体将上部件与下部件保持在一起的传统方案。就此锚固点装置而言,下部件系设计成至少局部地穿过上部件。因此,上部件具有定心设置的、充当下部件容置部的通孔,下部件系设置在该通孔中。该下部件之一部分为封闭体,该封闭体系连接至下部件之杆段上,并在底侧沿径向至少局部地从下卡住上部件。就锚固点装置之功能而言,下部件与封闭体构成一共同的功能单元,上部件系可相对于该功能单元旋转。在下文中,在未另行说明的情况下,「下部件」概念系指「下部件」功能单元之具有头部区段及杆段的组成部分。在杆段配备有外螺纹的技术方案中,「下部件」功能单元之此部分亦可称作螺钉部件。因此,透过头部区段以及下部件之封闭体将上部件与下部件轴向保持在一起。在此,下部件之由头部区段之侧面区段提供的支承面用于沿其中一个方向实现轴向结合,而自下方卡住上部件的封闭体用于沿相反的方向实现结合。基于此方案,在组装锚固点装置时,能够将处于预期空间位置的滚动轴承体定位在由上部件提供之支承面上,以及使用设于轴承体保持架中之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固点装置,包含具有用于将该锚固点装置(1,1.1)连接至待藉此而搬运之物体(47)上的连接件的下部件(3,3.1),并且包含可相对该下部件(3,3.1)旋转并且连接在该下部件上的上部件(2,2.1),该上部件包含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的连接机构(4),其中,为了相对该下部件(3,3.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上部件(2),该上部件(2,2.1)具有沿轴向呈锥形渐细之上支承面(12,12.1),该下部件(3,3.1)具有沿相同方向呈锥形渐细之下支承面(8),且其中,在该等二个支承面(8,12;8.1,12.1)之间设有滚动轴承体(18),其具有由旋转轴线以及围绕该旋转轴线旋转对称之侧面定义的形状,该等滚动轴承体之旋转轴线系沿该等支承面(8,12;8.1,12.1)之锥形渐细方向定向,其特征在于,该等滚动轴承体(18,18.1)之旋转轴线与该上部件(2,2.1)之旋转轴线互成30°或以上并且不超过60°的角度,该下部件(3,3.1)具有头部区段(9,9.1)以及成型在该头部区段上、直径小于头部区段(9,9.1)的杆段(10,10.1),其中,该下部件(3,3.1)之该支承面(12,12.1)系由该头部区段(9,9.1)之侧面区段提供,该下部件(3,3.1)穿过该上部件(2,2.1),以及,为了将该下部件(3,3.1)与该上部件(2,2.1)保持在一起,设有连接至该下部件(3,3.1)之该杆段(10,10.1)上的、沿径向至少局部地自下方卡住该上部件(2,2.1)的封闭体(25,25.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体(25,25.1)系如圆盘那般实施,该圆盘之背离该下部件(3,3.1)的表面构成用于将该锚固点装置(1,1.1)与待搬运之物体(47)卡紧的锚固面(46)。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部件(3)之该杆段(10)具有背离该下部件之该头部区段(9)的锚固台肩(44),以及,该封闭体(25)具有与该锚固台肩互补的对配锚固件(45)。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体(25,25.1)之部件为将该下部件(3,3.1)之杆段(10,10.1)包围、沿该下部件(3,3.1)之轴向延伸、不自下方卡住该上部件(2,2.1)的壁部(26,50),且配备有用于将该封闭体(25,25.1)连接至该下部件(3,3.1)之该杆段(10,10.1)上的构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型于封闭体(25)上之壁部系实施为锁定壁(26),该锁定壁具有面向该杆段(10)的内侧以及面相相反方向的外侧,以及,该锁定壁(26)之内侧或该下部件(3)之被该锁定壁包围的该杆段(10)具有设于其中之锁定沟槽(27),并且与此互补地,被锁定壁(26)包围的该杆段(10)或该锁定壁(26)之内侧在互补的位置上具有卡入该锁定沟槽(27)的锁定隆起部(17)。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壁部(50)之面向该下部件(3.1)之该头部区段(9.1)的端面系实施为锚固件,其抵向下部件(3.1)之该支承面(2.1)起作用。

7.按照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段(10.1)系实施为具有外螺纹(48)的螺纹杆段,以及,该封闭体(25.1)在其将该杆段(10.1)包围的内侧上配备有互补的内螺纹(49)。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滚动轴承体(18,18.1)形成45°或约45°的角度。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滚动轴承体(18,18.1)系设置且被导引在轴承体保持架(19,19.1)中。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二个支承面(8,12;8.1,12.1)之倾角相同,并且该等滚动轴承体(18,18.1)具有圆柱形侧面。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部件(2,2.1)在其面向该封闭体(25,25.1)的底侧上具有另一支承面(33),并且该封闭体(25,25.1)在其面向该上部件(2,2.1)的一侧上具有与该另一支承面(33)共同起作用的支承面(29),使得至少在该上部件(2,2.1)之连接机构(4)之横向负荷条件下,该上部件藉由其底侧的支承面(33)支撑在封闭体(25,25.1)之相应支承面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并且该权利要求系回溯引用权利要求4至6中之任一项,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点装置,包含具有用于将该锚固点装置(1,1.1)连接至待藉此而搬运之物体(47)上的连接件的下部件(3,3.1),并且包含可相对该下部件(3,3.1)旋转并且连接在该下部件上的上部件(2,2.1),该上部件包含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的连接机构(4),其中,为了相对该下部件(3,3.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上部件(2),该上部件(2,2.1)具有沿轴向呈锥形渐细之上支承面(12,12.1),该下部件(3,3.1)具有沿相同方向呈锥形渐细之下支承面(8),且其中,在该等二个支承面(8,12;8.1,12.1)之间设有滚动轴承体(18),其具有由旋转轴线以及围绕该旋转轴线旋转对称之侧面定义的形状,该等滚动轴承体之旋转轴线系沿该等支承面(8,12;8.1,12.1)之锥形渐细方向定向,其特征在于,该等滚动轴承体(18,18.1)之旋转轴线与该上部件(2,2.1)之旋转轴线互成30°或以上并且不超过60°的角度,该下部件(3,3.1)具有头部区段(9,9.1)以及成型在该头部区段上、直径小于头部区段(9,9.1)的杆段(10,10.1),其中,该下部件(3,3.1)之该支承面(12,12.1)系由该头部区段(9,9.1)之侧面区段提供,该下部件(3,3.1)穿过该上部件(2,2.1),以及,为了将该下部件(3,3.1)与该上部件(2,2.1)保持在一起,设有连接至该下部件(3,3.1)之该杆段(10,10.1)上的、沿径向至少局部地自下方卡住该上部件(2,2.1)的封闭体(25,25.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体(25,25.1)系如圆盘那般实施,该圆盘之背离该下部件(3,3.1)的表面构成用于将该锚固点装置(1,1.1)与待搬运之物体(47)卡紧的锚固面(46)。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部件(3)之该杆段(10)具有背离该下部件之该头部区段(9)的锚固台肩(44),以及,该封闭体(25)具有与该锚固台肩互补的对配锚固件(45)。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体(25,25.1)之部件为将该下部件(3,3.1)之杆段(10,10.1)包围、沿该下部件(3,3.1)之轴向延伸、不自下方卡住该上部件(2,2.1)的壁部(26,50),且配备有用于将该封闭体(25,25.1)连接至该下部件(3,3.1)之该杆段(10,10.1)上的构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固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型于封闭体(25)上之壁部系实施为锁定壁(26),该锁定壁具有面向该杆段(10)的内侧以及面相相反方向的外侧,以及,该锁定壁(26)之内侧或该下部件(3)之被该锁定壁包围的该杆段(10)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弗勒泽D·梅格M·福伊齐克M·哈沃坎普
申请(专利权)人:J·D·锡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