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数据管理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数据管理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990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端接收第一数据请求,第一数据请求携带对象标识,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对第一数据集进行管理。由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请求携带对象标识,该对象标识指示第一数据集且第一数据集是为第一任务创建的自定义数据集,所以,服务器端接收到第一数据请求之后,能够基于该对象标识,对第一任务所对应的第一数据集进行管理。也即是,客户端按照任务需求指示服务器端创建自定义数据集,一个任务对应一个自定义数据集,各个自定义数据集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互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netconf)是一种用于管理服务器端的机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客户端使用这套机制对服务器端进行配置管理。其中,配置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服务器端的配置数据等。

2、netconf定义服务器端包括一个运行(running)数据集和一个候选(candidate)数据集等。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会话(session)连接之后,在客户端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情况下,该多个任务中的每个任务均会对服务器端进行配置管理,并将配置数据更新至候选数据集中。这样,在将某个任务所对应的配置数据提交到运行数据集时,其他任务所对应的配置数据也会被动地提交到运行数据集。同理,在对该任务所对应的配置数据进行配置回滚,即将该任务所对应的配置数据恢复到修改前的状态时,其他任务所对应的配置数据也会被清除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及系统,可以实现服务器端只对第一任务所对应的第一数据集进行管理,并不会对其他任务所对应的数据集进行管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服务器端接收第一数据请求,第一数据请求携带对象标识,该对象标识指示第一数据集,第一数据集是为第一任务创建的自定义数据集,自定义数据集用于存储客户端用来管理服务器端的数据,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对第一数据集进行管理。

4、由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请求携带对象标识,该对象标识指示第一数据集且第一数据集是为第一任务创建的自定义数据集,所以,服务器端接收到第一数据请求之后,能够基于该对象标识,对第一任务所对应的第一数据集进行管理。也即是,客户端按照任务需求指示服务器端创建自定义数据集,一个任务对应一个自定义数据集,各个自定义数据集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互不影响。这样,在客户端执行某个任务的情况下,只需向服务器端发送携带相应对象标识的数据请求,以便于服务器端基于该数据请求所携带的对象标识,对该任务所对应的数据集进行管理,并不会对其他任务所对应的数据集进行管理。

5、其中,该对象标识为第一数据集的标识,或者,该对象标识为第一任务的标识。

6、基于上文描述,服务器端对第一数据集的管理包括创建第一数据集、编辑第一数据集中的数据、提交第一数据集或删除第一数据集等操作中的任一种。在第一数据请求指示的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对第一数据集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同,接下来将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7、第一种情况,第一数据请求指示服务器端创建第一数据集,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第一数据集的类型。此时,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确定第一数据集是否满足数据集创建条件。在第一数据集满足数据集创建条件的情况下,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和第一数据集的类型创建第一数据集。在第一数据集不满足数据集创建条件的情况下,服务器端向该客户端发送数据集创建失败消息。

8、示例地,数据集创建条件包括: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不包括第一数据集。

9、服务器端接收到该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请求之后,基于第一数据请求携带的该对象标识,从已创建的数据集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一数据集。如果已创建的数据集中存在第一数据集,表明服务器端当前已经创建了第一数据集。此时,服务器端向该客户端发送数据集创建失败消息。如果已创建的数据集中不存在第一数据集,表明服务器端当前并未创建第一数据集。此时,服务器端创建标识为该对象标识,且类型为第一数据集的类型的数据集,并向该客户端发送数据集创建成功消息。

10、示例地,数据集创建条件包括: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小于最大数据集数量。其中,最大数据集数量是事先设置的,例如最大数据集数量为15。而且,最大数据集数量还能够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11、服务器端接收到该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请求之后,确定当前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在当前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小于最大数据集数量的情况下,表明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并没有达到服务器端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集数量,即服务器端还能够继续创建数据集。此时,服务器端创建标识为该对象标识,且类型为第一数据集的类型的数据集,并向该客户端发送数据集创建成功消息。在当前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不小于最大数据集数量的情况下,表明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已经达到服务器端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集数量,即服务器端无法继续创建数据集。此时,服务器端向该客户端发送数据集创建失败消息。

12、示例地,数据集创建条件包括: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不包括第一数据集,且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小于最大数据集数量。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示例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这样,在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和第一数据集的类型创建第一数据集之后,还能够设置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为第一数据请求携带的生存期,以便于后续在检测到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到期时,删除第一数据集。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第一数据请求没有携带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的情况。此时,服务器端直接设置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为默认生存期。其中,默认生存期是事先设置的,例如默认生存期为1天。而且,默认生存期还能够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14、以上内容是以服务器端设置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为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为例,从第一数据集成功创建开始计时,在该时间长度到达时删除第一数据集。示例地,服务器端也可以为第一数据集设置临时标签,该临时标签指示服务器端在将第一数据集提交至相应数据集时就删除第一数据集。

15、可选地,在该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第一数据请求,以指示服务器端创建第一数据集的情况下,第一数据请求还能够携带该客户端的标识。这样,在服务器端创建第一数据集之后,还能够基于该客户端的标识、该对象标识和第一数据集的类型,创建客户端标识、对象标识与数据集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通过该对应关系可以记录各个客户端指示服务器端所创建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集。

16、其中,第一数据集的类型用于指示第一数据集的类型为候选数据集类型还是动态数据集类型。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数据集的类型还可以为其他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7、第二种情况,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第一数据集进行删除,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该客户端的标识。此时,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和该客户端的标识,确定第一数据集是否满足数据集删除条件。在第一数据集满足数据集删除条件的情况下,服务器端基于该对象标识,删除第一数据集。在第一数据集不满足数据集删除条件的情况下,服务器端向该客户端发送数据集删除失败消息。

18、示例地,数据集删除条件包括:第一数据集是该客户端指示服务器端创建的。或者,第一数据集不是该客户端指示服务器端创建的,但该客户端具有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标识为所述第一数据集的标识,或者,所述对象标识为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待编辑的第一数据,所述编辑操作包括增加、修改、删除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待编辑的第一数据,所述编辑操作包括增加、修改、删除中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为候选数据集类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为动态数据集类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删除,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客户端的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删除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数据集是所述客户端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的;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不是所述客户端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的,但所述客户端具有管理权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所述第一数据集,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创建条件包括:所述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不包括所述第一数据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创建条件还包括:所述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小于最大数据集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

14.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基于所述对象标识和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创建所述第一数据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6.如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通过网络配置管理协议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管理,所述网络配置管理协议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配置协议NETCONF、表达性状态转移配置协议RESTCONF、约束应用协议管理接口CORECONF。

17.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标识为所述第一数据集的标识,或者,所述对象标识为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待编辑的第一数据,所述编辑操作包括增加、修改、删除中的任一种。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为候选数据集类型或者动态数据集类型。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删除,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客户端的标识。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所述第一数据集,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

24.如权利要求17-2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通过网络配置管理协议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管理,所述网络配置管理协议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配置协议NETCONF、表达性状态转移配置协议RESTCONF、约束应用协议管理接口CORECONF。

25.一种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26.一种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27.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标识为所述第一数据集的标识,或者,所述对象标识为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待编辑的第一数据,所述编辑操作包括增加、修改、删除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待编辑的第一数据,所述编辑操作包括增加、修改、删除中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为候选数据集类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服务器端进行配置,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为动态数据集类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删除,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客户端的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删除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数据集是所述客户端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的;或者,所述第一数据集不是所述客户端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的,但所述客户端具有管理权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指示所述服务器端创建所述第一数据集,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类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创建条件包括:所述服务器端已创建的数据集不包括所述第一数据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创建条件还包括:所述已创建的数据集的总数量小于最大数据集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还携带所述第一数据集的生存期;

14.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冲马秋方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