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36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支撑结构无法快速组装成型且不便于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包括折叠架,折叠架下侧壁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驱动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结构巧妙、使用方便,设置驱动块、卡接槽、驱动杆、齿轮和卡接柱,能够在卡接柱对驱动杆限位时驱动块能够带动驱动杆同步移动,进而便于折叠架整体进行快速展开便于使用,设置定位组件能够在将折叠架完全展开后驱动杆与驱动块脱离后定位,确保折叠架依旧处于定位状态,随后两个驱动块依旧可相背移动与调节组件接触,设置调节组件能够利用驱动块带动调节组件对折叠架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便于使用与不同高度的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较高位置的施工,工人需要利用能够支撑自身的结构提高自身位置,以便于更好的施工,如脚手架、提升机等,提升机价格昂贵且受到场地限制无法随时使用,但是脚手架等在使用过程中组装结构复杂,无法快速组装成型,同时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快速进行高度调节,亟待解决。

2、专利技术创造内容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创造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支撑结构无法快速组装成型且不便于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创造包括折叠架,折叠架下侧壁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驱动块,两个驱动块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内设有驱动杆,卡接槽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齿轮,齿轮外壁固定连接有可限位其对应侧驱动杆的卡接柱,驱动杆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折叠架下侧壁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位于两个驱动块外侧,两个驱动块的相背端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调节组件接触,折叠架上侧滑动连接有护栏,护栏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倾斜槽,折叠架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杆,连杆上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插杆一侧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倾斜槽内,折叠架左侧铰接有提升板,提升板上侧设有可用于提升物料的提升组件。

5、所述折叠架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套杆,套杆的相对端分别铰接有支杆,驱动杆前后两侧可分别与其对应侧支杆下侧铰接,套杆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上侧铰接有直杆,底板上方设有顶板,直杆上端与顶板下端铰接。

6、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电机,中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杠,双向丝杆左右两侧分别与底板转动连接,双向丝杠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驱动块螺纹连接。

7、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块,驱动块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插孔,支撑块与其对应侧驱动杆固定连接,支撑块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外壁套接有位于定位杆与支撑块之间的复位弹簧,定位杆可前后移动,定位杆的一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插孔内,定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对应侧齿轮啮合的齿条,底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定位块,两个前后相对的定位块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梯形的定位槽,定位杆一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定位槽内,定位杆一端可与其对应侧定位槽的倾斜面接触。

8、所述底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且梯形的驱动板,定位杆下端开设有接触槽,接触槽的槽口可与其对应侧驱动板倾斜面接触,驱动板可插入其对应侧的接触槽内,驱动板的倾斜面与其对应侧定位槽的倾斜面相互平行。

9、所述齿条内滑动连接有锁止块,锁止块中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锁止块与其对应侧齿条之间的压簧,底板上端开设有与锁止块一一对应的锁止槽,锁止块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锁止槽内,驱动块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锁止块下侧的通槽,通槽内固定连接有位于锁止块下方且梯形的倾斜块,倾斜块上端可与锁止块下端接触。

10、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对称的滑块,滑块与底板上端滑动连接,两个滑块的相对侧分别铰接有顶杆,滑块上转动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经连接杆与其对应侧的升降杆铰接,底板上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推块,推块前后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顶杆铰接,推块与双向丝杠滑动连接。

11、所述直杆与其对应侧连杆铰接,顶板下端开设有多个与插杆一一对应侧的腰形槽,插杆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内,右侧的两个插杆的相对端分别铰接有l形的推杆,推杆与顶板下端滑动连接,推杆右端可与提升板下端接触。

12、所述提升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对称且倒v形的折叠杆和收卷电机,折叠杆右侧与提升板上端铰接,折叠杆左侧铰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下端与提升板上端滑动连接,移动块左端可与顶板右端接触,折叠杆中部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有定滑轮,收卷电机上侧与顶板下端固定连接,收卷电机前后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收卷轴,收卷轴上缠绕有钢索,钢索一端固定连接有钢钩,提升板中部开设有位于两个折叠杆之间的提升孔,提升孔左侧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支撑滑轮,钢索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支撑滑轮下侧以及定滑轮上侧接触。

13、所述护栏下端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万向轮,折叠架右侧铰接有位于提升板下侧的放置板,放置板下端铰接有支座,折叠架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收卷电机前后两侧的保护壳,收卷轴位于其对应侧的保护壳内。

14、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巧妙、使用方便,设置驱动块、卡接槽、驱动杆、齿轮和卡接柱,能够在卡接柱对驱动杆限位时驱动块能够带动驱动杆同步移动,进而便于折叠架整体进行快速展开便于使用,设置定位组件能够在将折叠架完全展开后驱动杆与驱动块脱离后定位,确保折叠架依旧处于定位状态,随后两个驱动块依旧可相背移动与调节组件接触,设置调节组件能够利用驱动块带动调节组件对折叠架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便于使用与不同高度的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包括折叠架(1),其特征在于,折叠架(1)下侧壁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驱动块(2),两个驱动块(2)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3),卡接槽(3)内设有驱动杆(4),卡接槽(3)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齿轮,齿轮外壁固定连接有可限位其对应侧驱动杆(4)的卡接柱(5),驱动杆(4)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6),折叠架(1)下侧壁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调节组件(7),两个调节组件(7)位于两个驱动块(2)外侧,两个驱动块(2)的相背端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调节组件(7)接触,折叠架(1)上侧滑动连接有护栏(8),护栏(8)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倾斜槽(9),折叠架(1)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杆(10),连杆(10)上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1),插杆(11)一侧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倾斜槽(9)内,折叠架(1)左侧铰接有提升板(12),提升板(12)上侧设有可用于提升物料的提升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1)包括底板(14),底板(14)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套杆(15),套杆(15)的相对端分别铰接有支杆(16),驱动杆(4)前后两侧可分别与其对应侧支杆(16)下侧铰接,套杆(15)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7),升降杆(17)上侧铰接有直杆(18),底板(14)上方设有顶板(19),直杆(18)上端与顶板(19)下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电机(20),中空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杠(21),双向丝杆左右两侧分别与底板(14)转动连接,双向丝杠(21)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驱动块(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支撑块(23),驱动块(2)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插孔(22),支撑块(23)与其对应侧驱动杆(4)固定连接,支撑块(23)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24),定位杆(24)外壁套接有位于定位杆(24)与支撑块(23)之间的复位弹簧,定位杆(24)可前后移动,定位杆(24)的一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插孔(22)内,定位杆(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对应侧齿轮啮合的齿条(25),底板(14)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定位块(26),两个前后相对的定位块(26)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梯形的定位槽(27),定位杆(24)一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定位槽(27)内,定位杆(24)一端可与其对应侧定位槽(27)的倾斜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且梯形的驱动板(28),定位杆(24)下端开设有接触槽(29),接触槽(29)的槽口可与其对应侧驱动板(28)倾斜面接触,驱动板(28)可插入其对应侧的接触槽(29)内,驱动板(28)的倾斜面与其对应侧定位槽(27)的倾斜面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5)内滑动连接有锁止块(30),锁止块(30)中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锁止块(30)与其对应侧齿条(25)之间的压簧,底板(14)上端开设有与锁止块(30)一一对应的锁止槽(31),锁止块(30)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锁止槽(31)内,驱动块(2)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锁止块(30)下侧的通槽(32),通槽(32)内固定连接有位于锁止块(30)下方且梯形的倾斜块(33),倾斜块(33)上端可与锁止块(30)下端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两个前后对称的滑块(34),滑块(34)与底板(14)上端滑动连接,两个滑块(34)的相对侧分别铰接有顶杆(35),滑块(34)上转动连接有铰接座(36),铰接座(36)经连接杆(37)与其对应侧的升降杆(17)铰接,底板(14)上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推块(38),推块(38)前后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顶杆(35)铰接,推块(38)与双向丝杠(21)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18)与其对应侧连杆(10)铰接,顶板(19)下端开设有多个与插杆(11)一一对应侧的腰形槽(39),插杆(11)可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39)内,右侧的两个插杆(11)的相对端分别铰接有L形的推杆(40),推杆(40)与顶板(19)下端滑动连接,推杆(40)右端可与提升板(12)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包括折叠架(1),其特征在于,折叠架(1)下侧壁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的驱动块(2),两个驱动块(2)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3),卡接槽(3)内设有驱动杆(4),卡接槽(3)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齿轮,齿轮外壁固定连接有可限位其对应侧驱动杆(4)的卡接柱(5),驱动杆(4)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6),折叠架(1)下侧壁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调节组件(7),两个调节组件(7)位于两个驱动块(2)外侧,两个驱动块(2)的相背端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调节组件(7)接触,折叠架(1)上侧滑动连接有护栏(8),护栏(8)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倾斜槽(9),折叠架(1)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杆(10),连杆(10)上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1),插杆(11)一侧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倾斜槽(9)内,折叠架(1)左侧铰接有提升板(12),提升板(12)上侧设有可用于提升物料的提升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1)包括底板(14),底板(14)上端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套杆(15),套杆(15)的相对端分别铰接有支杆(16),驱动杆(4)前后两侧可分别与其对应侧支杆(16)下侧铰接,套杆(15)中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7),升降杆(17)上侧铰接有直杆(18),底板(14)上方设有顶板(19),直杆(18)上端与顶板(19)下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空电机(20),中空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杠(21),双向丝杆左右两侧分别与底板(14)转动连接,双向丝杠(21)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驱动块(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6)包括支撑块(23),驱动块(2)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插孔(22),支撑块(23)与其对应侧驱动杆(4)固定连接,支撑块(23)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24),定位杆(24)外壁套接有位于定位杆(24)与支撑块(23)之间的复位弹簧,定位杆(24)可前后移动,定位杆(24)的一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插孔(22)内,定位杆(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与其对应侧齿轮啮合的齿条(25),底板(14)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定位块(26),两个前后相对的定位块(26)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梯形的定位槽(27),定位杆(24)一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定位槽(27)内,定位杆(24)一端可与其对应侧定位槽(27)的倾斜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且梯形的驱动板(28),定位杆(24)下端开设有接触槽(29),接触槽(29)的槽口可与其对应侧驱动板(28)倾斜面接触,驱动板(28)可插入其对应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伟赵洪印刘明张盼盼韩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鑫政德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