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9225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4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道和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用于向散热风道通入气体,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位于蒸汽流动路径的不同位置以实现对蒸汽的多次冷凝。通过散热风机向散热风道通入气体,使得散热风道内温度较低,方便实现蒸汽的换热冷凝,由于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位于蒸汽流动路径的不同位置,烹饪器具的蒸汽在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的冷凝作用下可以实现多次冷凝,提高了蒸汽冷凝效果,降低了外排蒸汽对厨房室内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1、蒸烤一体机集蒸功能和烤功能于一身,功能多样,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蒸烤一体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蒸汽,蒸汽需要经过散热装置降温后排出机体外。

2、目前市面上的蒸烤一体机大多未采用蒸汽冷凝技术,蒸汽从腔体内直通到散热风道中,经散热风机吹出机体,会造成厨房湿度大,且耗水量大。有一些蒸烤一体机仅采用一次冷凝技术,冷凝效率较低,冷凝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能够提高蒸汽冷凝效果,降低外排蒸汽对厨房室内环境的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道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通入气体,所述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位于蒸汽流动路径的不同位置以实现对蒸汽的多次冷凝。

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长度,所述第一冷凝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截面积。

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上游。

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凝挡板,所述冷凝挡板设置有冷凝孔,所述冷凝孔形成所述第二冷凝通道。

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冷凝挡板包括冷凝区和散热区,所述散热区相对所述冷凝区凹陷以形成用于所述散热风道中气体经过的散热缺口,所述冷凝孔位于所述冷凝区。

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冷凝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冷凝区分布于所述散热区的两侧。

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上游,所述第一冷凝通道的出口对准所述冷凝孔。

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道盖板和风道底板,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风道底板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均设置于所述风道盖板上。

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风道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第一冷凝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产生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排水口排出所述散热风道。

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风道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第一冷凝通道的下方以承接所述第一冷凝通道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排水口位于第二冷凝通道的下方以承接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产生的冷凝水。

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与所述风道底板连接,所述收集盒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下方以承接从所述排水口流出的冷凝水。

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收集盒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通至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冷凝水经过所述回流管流动至所述蒸汽发生器并被所述蒸汽发生器加热为蒸汽。

1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胆、排汽管以及上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烹饪内胆通过所述排汽管与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冷凝通道连通。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通过散热风机向散热风道通入气体,使得散热风道内温度较低,方便实现蒸汽的换热冷凝,由于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位于蒸汽流动路径的不同位置,烹饪器具的蒸汽在第一冷凝通道和第二冷凝通道的冷凝作用下可以实现多次冷凝,提高了蒸汽冷凝效果,降低了外排蒸汽对厨房室内环境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道(1)和散热风机(2),所述散热风机(2)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1)通入气体,所述散热风道(1)内设置有第一冷凝通道(3)和第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位于蒸汽流动路径的不同位置以实现对蒸汽的多次冷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长度,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位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凝挡板(4),所述冷凝挡板(4)设置有冷凝孔(411),所述冷凝孔(411)形成所述第二冷凝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挡板(4)包括冷凝区(41)和散热区(42),所述散热区(42)相对所述冷凝区(41)凹陷以形成用于所述散热风道(1)中气体经过的散热缺口(421),所述冷凝孔(411)位于所述冷凝区(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区(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冷凝区(41)分布于所述散热区(42)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位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上游,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出口对准所述冷凝孔(4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道盖板(5)和风道底板(6),所述风道盖板(5)和所述风道底板(6)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1),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均设置于所述风道盖板(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6)上设置有排水口(61),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产生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排水口(61)排出所述散热风道(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6)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61)连通的导向槽(62),所述导向槽(62)位于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下方以承接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排水口(61)位于第二冷凝通道的下方以承接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产生的冷凝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收集盒(7),所述收集盒(7)与所述风道底板(6)连接,所述收集盒(7)位于所述排水口(61)的下方以承接从所述排水口(61)流出的冷凝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7)设置有回流管(71),所述回流管(71)连通至烹饪器具的蒸汽发生器,冷凝水经过所述回流管(71)流动至所述蒸汽发生器并被所述蒸汽发生器加热为蒸汽。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内胆(100)、排汽管(200)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烹饪内胆(100)通过所述排汽管(200)与所述散热装置的第一冷凝通道(3)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道(1)和散热风机(2),所述散热风机(2)用于向所述散热风道(1)通入气体,所述散热风道(1)内设置有第一冷凝通道(3)和第二冷凝通道,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和所述第二冷凝通道位于蒸汽流动路径的不同位置以实现对蒸汽的多次冷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长度,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位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凝挡板(4),所述冷凝挡板(4)设置有冷凝孔(411),所述冷凝孔(411)形成所述第二冷凝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挡板(4)包括冷凝区(41)和散热区(42),所述散热区(42)相对所述冷凝区(41)凹陷以形成用于所述散热风道(1)中气体经过的散热缺口(421),所述冷凝孔(411)位于所述冷凝区(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区(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冷凝区(41)分布于所述散热区(42)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蒸汽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位于所述第二冷凝通道的上游,所述第一冷凝通道(3)的出口对准所述冷凝孔(411)。

8.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肖惠琨阮华平宋小明李中正汪斌强黄勇于越沈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