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丝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30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技术属于家用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丝被。该蚕丝被包括蚕丝丝胎和用于包裹该蚕丝丝胎的胎套,该胎套由一块面料对折后一体制成,该蚕丝被还包括与对折形成的对折边沿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绗缝线,该第一绗缝线与该对折边的距离为4‑6cm,该胎套和蚕丝丝胎通过该第一绗缝线连接。本技术通过将胎套设置成由一块面料对折后一体制成,蚕丝被还包括与对折形成的对折边沿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绗缝线,该第一绗缝线与对折边的距离为4‑6cm,胎套和蚕丝丝胎通过第一绗缝线连接,能够避免蚕丝被的被头一侧边缘处存在硬条纹(即压边),进而避免硬条纹(即压边)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的肩颈部产生摩擦,造成人体的使用舒适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用纺织品,具体涉及一种蚕丝被


技术介绍

1、蚕丝是一种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蚕丝具有滑爽、透气、轻柔、吸湿、抗静电、保暖等优点。蚕丝被是以蚕丝作为填充物的被子,蚕丝被具有透气、轻柔、舒适、保暖等优点。

2、为进一步改善蚕丝被的保暖性,通常设置若干蚕丝丝胎,这些蚕丝丝胎通常上下叠合设置。然而,蚕丝较为光滑,上层蚕丝丝胎和下层蚕丝丝胎之间易发生相对滑移,造成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靠近头部部位的部分蚕丝较少,靠近脚部的部分蚕丝较多,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不佳。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蚕丝被,包括填充物层和用于包裹所述填充物层的被套,所述填充物层包括若干蚕丝丝胎,所述蚕丝丝胎由多层丝网重叠在一起形成,所述丝网由蚕茧经拉网铺丝形成,所有蚕丝丝胎叠合成被芯,所述被套包括面布和里布,所述蚕丝被还包括车缝线和若干隐形点绗缝线;所述面布四周边缘、里布四周边缘及填充物层四周边缘处通过所述车缝线连接,且边缘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密封开口的密封元件,所述填充物层还包括用于包裹所述被芯的纱布套,所有蚕丝丝胎固定在所述纱布套内部;所述面布、里布及填充物层通过所述若干隐形点绗缝线连接,所述隐形点绗缝线的长度为1.5-10cm;靠近所述面布边缘和/或里布边缘和/或填充物层边缘的隐形点绗缝线与面布边缘和/或里布边缘和/或填充物层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0-70cm;所述车缝线与所述面布边缘和/或里布边缘和/或填充物层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5-10cm(参见cn217695897u)。然而,该蚕丝被的四周边缘处通过绗缝线来固定蚕丝丝胎,被头的绗缝线通常采用若干层面料进行固定,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突出的硬条纹(即压边)。突出的硬条纹解决了蚕丝丝胎固定的问题,但忽略了被芯被头区域与人体肩颈部的贴合需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即睡眠过程中,正常人体一晚上约会有20次翻身,每次翻身人体的肩颈部都会与被头处的硬条纹产生摩擦,人体的使用舒适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蚕丝被,以解决上述突出的硬条纹解决了蚕丝丝胎固定的问题,但忽略了被芯被头区域与人体肩颈部的贴合需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即睡眠过程中,正常人体一晚上约会有20次翻身,每次翻身人体的肩颈部都会与被头处的硬条纹产生摩擦,人体的使用舒适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蚕丝被,所述蚕丝被包括蚕丝丝胎和用于包裹所述蚕丝丝胎的胎套,所述胎套由一块面料对折后一体制成,所述蚕丝被还包括与对折形成的对折边沿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绗缝线,所述第一绗缝线与所述对折边的距离为4-6cm,所述胎套和蚕丝丝胎通过所述第一绗缝线连接。

3、本技术的蚕丝被的原理为:通过胎套设置成由一块面料对折后一体制成,该蚕丝被还包括与对折形成的对折边沿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绗缝线,该第一绗缝线与所述对折边的距离为4-6cm,所述胎套和蚕丝丝胎通过所述第一绗缝线连接,能够避免蚕丝被的被头一侧边缘处存在硬条纹(即压边),进而避免硬条纹(即压边)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的肩颈部产生摩擦,造成人体的使用舒适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蚕丝被还包括若干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除对折边外的所述蚕丝被的其他三侧边缘分别平行设置,所述胎套的除对折边外的其他三侧与蚕丝丝胎的相应三侧通过车缝线连接。

5、具体而言,本技术中,所述蚕丝被还包括若干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除对折边外的所述蚕丝被的其他三侧边缘分别平行设置,所述胎套的除对折边外的其他三侧与蚕丝丝胎的相应三侧通过车缝线连接,能够进一步固定蚕丝丝胎,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蚕丝丝胎的其他三侧发生滑移,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缝线与相应一侧的蚕丝被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蚕丝被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对折边之间的距离为1-3cm。

8、具体而言,本技术通过增设镂空部,且镂空部与对折边间的距离为1-3cm,能够通过镂空部进一步固定被头处的蚕丝丝胎,避免被头处的蚕丝丝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移,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的长度为1-2cm。

10、具体而言,本技术中,若镂空部的长度过长(>2cm),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若镂空部的长度过短(<1cm),则对被头处的蚕丝丝胎的固定效果不佳。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蚕丝被设有若干镂空部,所有镂空部沿横向平行设置。

12、具体而言,本技术通过增设若干镂空部,且所有镂空部沿横向平行设置,能够通过这些沿横向平行设置的镂空部进一步固定蚕丝丝胎,均匀固定被头处的蚕丝丝胎,对蚕丝丝胎起到进一步的固定效果。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相邻所述镂空部之间的距离为30-60cm。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蚕丝被的边缘的镂空部与相应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3cm。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蚕丝被的中部设有第二绗缝线。

16、具体而言,本技术通过在蚕丝被的中部增设第二绗缝线,能够通过第二绗缝线固定中部的蚕丝丝胎,防止中部的蚕丝丝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移,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包括蚕丝丝胎和用于包裹所述蚕丝丝胎的胎套,所述胎套由一块面料对折后一体制成,所述蚕丝被还包括与对折形成的对折边沿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绗缝线,所述第一绗缝线与所述对折边的距离为4-6cm,所述胎套和蚕丝丝胎通过所述第一绗缝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还包括若干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除对折边外的所述蚕丝被的其他三侧边缘分别平行设置,所述胎套的除对折边外的其他三侧与蚕丝丝胎的相应三侧通过车缝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缝线与相应一侧的蚕丝被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对折边之间的距离为1-3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的长度为1-2c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设有若干镂空部,所有镂空部沿横向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镂空部之间的距离为30-60c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蚕丝被的边缘的镂空部与相应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3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的中部设有第二绗缝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包括蚕丝丝胎和用于包裹所述蚕丝丝胎的胎套,所述胎套由一块面料对折后一体制成,所述蚕丝被还包括与对折形成的对折边沿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绗缝线,所述第一绗缝线与所述对折边的距离为4-6cm,所述胎套和蚕丝丝胎通过所述第一绗缝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被还包括若干车缝线,所述车缝线与除对折边外的所述蚕丝被的其他三侧边缘分别平行设置,所述胎套的除对折边外的其他三侧与蚕丝丝胎的相应三侧通过车缝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蚕丝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缝线与相应一侧的蚕丝被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丁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