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技术_技高网

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657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人造白钨、磷酸钠和碳酸钠用水溶解得到反应原料;将所述反应原料置于密闭容器中于加热以及不断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对所述反应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可溶性钨酸盐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联合使用磷酸钠和碳酸钠的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钨的提取率,同时降低碳酸钠的使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资源化再利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


技术介绍

1、钨是一种稀有金属,随着各种钨制品的不断增多,开采量不断增大,原生态钨资源矿物储量日渐枯竭,因此,从已有产品中二次回收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造白钨的主要成分为钨酸钙,且成分单一,从人造白钨中二次回收钨是获得钨资源的有效途径。

2、现有技术中采用浓硫酸或浓硝酸溶解人造白钨,获得可溶性钨酸盐溶液,但是,浓硫酸或浓硝酸不仅危险性大,而且对环境危害大,不利于环保,生产线已淘汰。

3、白钨矿的主要成分也为钨酸钙,将白钨矿的分解方法应用于分解人造白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有白钨矿的分解方法主要包括naoh浸出、苏打高压浸出和苏打烧结-水浸出方法。其中,采用naoh浸出法时,钨主要以钨酸钠的形式进入浸出液中,钙元素也同钨酸钠一起进入浸出液中,白钨矿在一般浸出条件下难以被naoh分解,且分解后的钨易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二次反应重新生成钨酸钙再进入渣中,钨提取率低。采用苏打高压浸出法时,钨以钨酸钠的形式进入浸出液中,钙以碳酸钙的形式进入滤渣中,但是,苏打的摩尔用量为wo3摩尔量的2.5~4.5倍,导致浸出液含有大量未反应的na2co3需要去除,而且,反应温度为200℃以上,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采用苏打烧结-水浸出方法时,苏打的摩尔用量更高,为wo3摩尔量的5~6倍,导致浸出液含有大量未反应的na2co3需要去除。

4、综上,现有碱法分解方法,其原理都是先将钨尽量的浸出到溶液中,通过高温或过量反应试剂(如碱)强化矿物的分解,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含盐废水,同时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碱需回收,造成工艺繁琐,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提高钨的提取率,同时降低碱的使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4、将人造白钨、磷酸钠和碳酸钠用水溶解得到反应原料;

5、将所述反应原料置于密闭容器中于加热以及不断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6、对所述反应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可溶性钨酸盐溶液。

7、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联合使用磷酸钠和碳酸钠的添加剂,并采用高温、高压以及不断搅拌的反应条件,能够显著提高钨的提取率,同时降低碳酸钠的使用量,以及降低反应温度,减轻设备压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钠的添加摩尔量为所述人造白钨中Ca摩尔量的1倍~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钠的添加摩尔量为所述人造白钨中WO3摩尔量的1倍~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原料的液固比为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原料的体积占所述密闭容器的体积百分比为65%~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50℃~3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速度为50r/min~15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h~8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钠的添加摩尔量为所述人造白钨中ca摩尔量的1倍~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钠的添加摩尔量为所述人造白钨中wo3摩尔量的1倍~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白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原料的液固比为2~4。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浩黄毅王鑫赵兰刚唐思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绿钨资源循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