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扭矩检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动态扭矩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1、扭矩传感器将扭力的物理变化转换成精确的电信号,用于对各种旋转或非旋转机械部件上对扭转力矩感知的检测,并且主要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
2、目前常用的扭矩检测采用应变电测技术,将测扭应变片粘接在被测弹性轴上,并组成应变桥,若向应变桥提供工作电源即可测试该弹性轴受扭的电信号。为了将应变信号在旋转部分与静止部分之间传递,通常采用导电滑环来完成。
3、但是,导电滑环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磨损,影响信号的传递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通过位移转换组件将周向位移转换为轴向位移,然后对轴向位移进行检测来得到扭矩,这样能够简化结构,方便检测以及信号的传输,而且机构能够适用于各种严苛的环境,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磨损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包括:
4、固定壳体;
5、滚动支承于固定壳体的输入轴;
6、滚动支承于固定壳体的输出轴;
7、承载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弹性传动部;
8、承载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位移转换组件,所述位移转换组件用于将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周向位移转换为轴向位移;
9、平移座,所述平移座与固定壳体之间沿周向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述平移座在位移转换
10、作用于平移座的弹性复位件;以及,
11、用于检测平移座的轴向位移的传感组件。
12、进一步地,所述位移转换组件包括传动杠杆和驱动杆;所述传动杠杆包括支点、第一受力点以及第二受力点;所述支点与输出轴枢接,所述第一受力点与输入轴接触,所述第二受力点与驱动杆接触;
13、所述驱动杆能够相对于输出轴沿轴向移动,并且驱动杆上远离第二受力点的一端作用于平移座。
1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杠杆包括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圆柱,另一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支板和凸台;所述第二支板上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作为支点,所述凸台作为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圆柱作为第二受力点。
15、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与第一圆柱配合的枢接槽,所述枢接槽包括形成于输出轴端面、用于第一支板穿过的开口。
16、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支板和第二圆柱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凸台与容纳槽的周向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圆柱能够与容纳槽的轴向内壁接触。
17、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位移转换组件。
18、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内设置有与驱动杆配合的导向孔。
19、进一步地,所述平移座与位移转换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平面轴承,和/或所述平移座与弹性复位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平面轴承。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轴承包括第一推力垫圈和第二推力垫圈;所述第二推力垫圈滑动地套设于输出轴上,并且驱动杆与第二推力垫圈的端面接触;所述平移座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推力垫圈配合的第一内止口;所述平移座和第一推力垫圈与输出轴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第一推力垫圈的内径小于第二推力垫圈的内径。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面轴承包括第三推力垫圈和第四推力垫圈;所述第四推力垫圈滑动地套设于输出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输出轴接触,另一端与第四推力垫圈的端面接触;所述平移座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三推力垫圈配合的第二内止口;所述第三推力垫圈与输出轴之间为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第三推力垫圈的内径小于第四推力垫圈的内径。
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通过位移转换组件将周向位移转换为轴向位移,然后对轴向位移进行检测来得到扭矩,这样能够简化结构,方便检测以及信号的传输;
24、位移转换组件、第一平面轴承、平移座、第二平面轴承以及弹性复位件形成机械传动结构,使得机构能够适用于各种严苛的环境,并且该机械传动结构的传动回差较小,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25、机构中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分别集中于第一平面轴承和第二平面轴承,而第一平面轴承和第二平面轴承为滚动摩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磨损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转换组件包括传动杠杆和驱动杆;所述传动杠杆包括支点、第一受力点以及第二受力点;所述支点与输出轴枢接,所述第一受力点与输入轴接触,所述第二受力点与驱动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杠杆包括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圆柱,另一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支板和凸台;所述第二支板上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作为支点,所述凸台作为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圆柱作为第二受力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与第一圆柱配合的枢接槽,所述枢接槽包括形成于输出轴端面、用于第一支板穿过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支板和第二圆柱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凸台与容纳槽的周向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圆柱能够与容纳槽的轴向内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内设置有与驱动杆配合的导向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座与位移转换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平面轴承,和/或所述平移座与弹性复位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平面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轴承包括第一推力垫圈和第二推力垫圈;所述第二推力垫圈滑动地套设于输出轴上,并且驱动杆与第二推力垫圈的端面接触;所述平移座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推力垫圈配合的第一内止口;所述平移座和第一推力垫圈与输出轴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第一推力垫圈的内径小于第二推力垫圈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轴承包括第三推力垫圈和第四推力垫圈;所述第四推力垫圈滑动地套设于输出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输出轴接触,另一端与第四推力垫圈的端面接触;所述平移座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三推力垫圈配合的第二内止口;所述第三推力垫圈与输出轴之间为间隙配合,并且所述第三推力垫圈的内径小于第四推力垫圈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转换组件包括传动杠杆和驱动杆;所述传动杠杆包括支点、第一受力点以及第二受力点;所述支点与输出轴枢接,所述第一受力点与输入轴接触,所述第二受力点与驱动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杠杆包括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圆柱,另一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支板和凸台;所述第二支板上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作为支点,所述凸台作为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圆柱作为第二受力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与第一圆柱配合的枢接槽,所述枢接槽包括形成于输出轴端面、用于第一支板穿过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支板和第二圆柱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凸台与容纳槽的周向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圆柱能够与容纳槽的轴向内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扭矩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