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577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属于渔获物运输技术领域,包括运输基体,运输基体上配设有传送带和动力组件,运输基体包括提升段和放置段,运输基体还包括传输基座,传输基座上设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与提升段底侧相连,第一升降组件顶端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板,缓冲基板上布设有缓冲基件,缓冲基件包括缓冲壳体,缓冲壳体内同轴设有缓冲基体,缓冲壳体内同轴设有第一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与缓冲基体配合设置,缓冲基体环绕设有第二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另一端与缓冲壳体连接,缓冲基体远离第一弹性组件一侧设有柔性缓冲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渔获物重量测量且运输效果好的渔获物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渔获物运输,具体涉及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1、长期以来,水产养殖领域中特别是湖泊、池塘养殖捕捞过程中,要将大量的渔获物向运鱼车、运渔船上装运,就目前的方法和手段,多数是人工用竹篓、塑料桶、网袋装运到运鱼车、运渔船上,十分麻烦,装运速度慢,操作非常吃力,在此过程中鲜鱼的成活率低且容易死亡,不利于大规模装运,严重影响了运输效果,制约了市场对鲜活鱼的需求,阻碍了养殖者的养殖积极性。

2、现有技术如名为运输鱼的运输站和方法,以及鱼加工机的专利技术专利,此专利技术专利的公开号为us20190124935a1。此专利技术涉及运输站,设计和构造成用于在横向于鱼的纵向延伸的运输方向t上运输鱼,运输站包括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用于沿运输路径tl将单独分开的鱼以躺卧姿势从传送装置的入口区域e运输到传送装置的出口区域a,其中,传送装置包括可旋转被驱动的运输元件,传送装置分配有转换装置,转换装置设计和构造成与传送装置以如此的方式进行可操作连接,即鱼可以从传送装置的运输路径tl上的躺卧姿态自动地转移至转换装置的运输路径th上的悬挂姿态。但此专利技术无法渔获物大规模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渔获物重量测量且运输效果好的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

2、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基体,运输基体上配设有传送带和动力组件,运输基体包括提升段和放置段,运输基体还包括传输基座,传输基座上设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与提升段底侧相连,第一升降组件顶端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板,缓冲基板上布设有缓冲基件,缓冲基件包括缓冲壳体,缓冲壳体内同轴设有缓冲基体,缓冲壳体内同轴设有第一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与缓冲基体配合设置,缓冲基体环绕设有第二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另一端与缓冲壳体连接,缓冲基体远离第一弹性组件一侧设有柔性缓冲板;

4、缓冲基体与第一升降组件转动连接,缓冲壳体嵌设在缓冲基板上。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传输基座上还设有第二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端部与放置段底侧连接,放置段传输带底侧设有不少于两个的重量测量组件。

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放置段端部设有第三升降组件。

7、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设计,运输基体上配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用于将渔获物进行运移,运输基体分为提升段和放置段,运输基体的提升段可以延伸到渔船上或渔船内部,便于工作人员将渔获物放置到提升段的传送带上;放置段用于延伸至传输带或其他传输装置上,用于将渔获物进行下一步处理或运输。第一升降组件可以实现对提升段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对不同的类型的渔船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渔船进行适配,提高渔获物的转移的效率,提高渔获物的鲜活保证。

8、本装置主要应用在渔港,通常渔港内采样浮码头,以便于与渔船进行对接,且渔港内渔船进出渔港、停靠作业集中,且渔获物的捕获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强的特点,渔汛旺季负荷高峰期集中,由于不同批次的渔获物的重量、大小、集中程度均不同,提升段在接收渔获物时,进而会对提升段会造成冲击和震动,由于提升段需要延伸至渔船上或渔船内部,故提升段的长度较长,冲击和震动均会对提升段造成较大影响。第一升降组件与提升段之间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缓冲基板上的多个缓冲基件,缓冲基件内的柔性缓冲板与提升段连接,提升段受到的冲击会通过柔性缓冲板向下传递,首先会通过缓冲基体传递给第一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实现对纵向的冲击力进行吸收,震动和冲击力会具有横向的作用,通过缓冲基体环绕设置有多个第二弹性组件,第二弹性组件会实现对缓冲基体位置的稳定,即当缓冲基体发生位移,多个第二弹性组件会施加一个缓冲基体回归原位的力,即当缓冲基体受到震动或冲击力的横向作用时,第二弹性组件会对横向的冲击力或震动进行吸收;且在缓冲基体受到纵向的冲击时,第二弹性组件也会受到一个纵向的力,进而第二弹性组件还会吸收部分纵向冲击力,进而提高缓冲组件的缓冲效果。此外,第二弹性组件可以提高缓冲基体与第一弹性组件之间的同轴度,可以进一步实现在缓冲组件内,各个缓冲基体所承受的承载力的均衡性,可以防止在渔获物的箱体或其他承载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渔获物在箱体或其他承载物内运输时,渔获物在容器内是不均衡的,容易造成传送带两侧重量不一致的情况出现,防止倾覆的情况出现。

9、放置段传输带底侧设有不少于两个的重量测量组件,可以实现对各渔获物的重量进行测量,可以为后续渔获物的处理或运输提供重量信息,进而可以实现后续自动化处理。

10、放置段端部设有第三升降组件。第三升降组件可以对放置段端部的高度进行控制,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放置需求进行控制。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弹性组件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折弯弹性环,相邻折弯弹性环对称设置。

12、通过上述设计,上下堆叠设置的折弯弹性环具有较强的垂直弹性,即对纵向冲击和振动吸收效果相较于普通弹簧会更优秀。由于相邻折弯弹性环对称设置,相邻的折弯弹性环之间接触点不少于两个,且接触点是均匀布设在折弯弹性环上,进而当受到纵向冲击力时,相邻的折弯弹性环会具有不少于两个受力点,可以提高对纵向冲击力的吸收,且可以更快的恢复至原位;且通过多个折弯弹性环的堆叠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弹性组件与缓冲基体的同轴度。

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重量测量组件包括第一辊体,第一辊体两端均设倾斜的第二辊体,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设有测重组件,第二辊体远离第一辊体一侧设有滑移块,第一辊体下方间隔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两端均设有支撑架体,支撑架体朝向第二辊体延伸设有滑移立柱,滑移块与滑移立柱配合设置;

14、支撑柱与侧重组件连接。

15、通过上述设计,传送带底侧设有重量测量组件,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均与传送带底侧接触,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之间设有测重组件。当盛有渔获物的承载物沿传送带移动经过重量测量组件区域时,承载物会给传送带一个垂直向下的力,第二辊体会在力的作用下移动,具体表现为一端压缩测重组件,另一端设置的滑块沿滑移立柱滑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测重组件可以对承载物的重量进行测量,同时第二辊体倾斜设置可以实现对承载物的承托,防止承载物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传送带或者跑偏的情况发生。

16、通过设有多个重量测量组件,可以提高对单个和整体渔获物的重量测量的准确程度。

17、支撑柱体和支撑架体与运输基体连接,提高重量测量组件的稳定性。

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辊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滚动片,两滚动片之间环绕设有滚动柱,第二辊体和第一辊体结构相同;

19、传送带朝向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一侧均设有连接带,连接带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均配合设置。

20、通过上述设计,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重量降低,其惯性降低且可以实现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速度提高和降低过程的稳定性,且传送带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接触侧设有连接带,连接带可以与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配合设置,连接带可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基体,所述运输基体上配设有传送带(11)和动力组件(12),所述运输基体包括提升段(2)和放置段(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基体还包括传输基座(13),所述传输基座(13)上设有第一升降组件(1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4)与提升段(2)底侧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4)顶端设有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缓冲基板(41),所述缓冲基板(41)上布设有缓冲基件(42),所述缓冲基件(42)包括缓冲壳体(51),所述缓冲壳体(51)内同轴设有缓冲基体(52),所述缓冲壳体(51)内同轴设有第一弹性组件(53),所述第一弹性组件(53)与缓冲基体(52)配合设置,所述缓冲基体(52)环绕设有第二弹性组件(54),所述第二弹性组件(54)另一端与缓冲壳体(51)连接,所述缓冲基体(52)远离第一弹性组件(53)一侧设有柔性缓冲板(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53)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折弯弹性环(531),相邻所述折弯弹性环(531)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基座(13)上还设有第二升降组件(15),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5)端部与放置段(3)底侧连接,所述放置段(3)传输带底侧设有不少于两个的重量测量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测量组件(6)包括第一辊体(61),所述第一辊体(61)两端均设倾斜的第二辊体(62),所述第一辊体(61)和第二辊体(62)之间设有测重组件(63),所述第二辊体(62)远离第一辊体(61)一侧设有滑移块(64),所述第一辊体(61)下方间隔设有支撑柱(65),所述支撑柱(65)两端均设有支撑架体(66),所述支撑架体(66)朝向第二辊体(62)延伸设有滑移立柱(67),所述滑移块(64)与滑移立柱(67)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体(6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滚动片(68),两所述滚动片(68)之间环绕设有滚动柱(69),所述第二辊体(62)和第一辊体(61)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重组件(63)包括折弯基板(71),所述折弯基板(71)包括第一基板(72)和第二基板(73),所述第一基板(72)与第一辊体(6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基板(73)与第二辊体(6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段(3)端部设有第三升降组件(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基体,所述运输基体上配设有传送带(11)和动力组件(12),所述运输基体包括提升段(2)和放置段(3),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基体还包括传输基座(13),所述传输基座(13)上设有第一升降组件(1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4)与提升段(2)底侧相连,所述第一升降组件(14)顶端设有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包括缓冲基板(41),所述缓冲基板(41)上布设有缓冲基件(42),所述缓冲基件(42)包括缓冲壳体(51),所述缓冲壳体(51)内同轴设有缓冲基体(52),所述缓冲壳体(51)内同轴设有第一弹性组件(53),所述第一弹性组件(53)与缓冲基体(52)配合设置,所述缓冲基体(52)环绕设有第二弹性组件(54),所述第二弹性组件(54)另一端与缓冲壳体(51)连接,所述缓冲基体(52)远离第一弹性组件(53)一侧设有柔性缓冲板(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53)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折弯弹性环(531),相邻所述折弯弹性环(531)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获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基座(13)上还设有第二升降组件(15),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5)端部与放置段(3)底侧连接,所述放置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子顺黄晗溟林伟伟杨涛涛缪野张明翟文俊张东雪俞凯赵勇蒋大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洋碧海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